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6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69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93篇
  2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DHS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体会.方法:收治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6例,采用DHS内固定,9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按髋关节疗效评价标准:优6例,良6例,可2例,差1例.结论:转子下骨折Seinsheimer分型中Ⅰ、ⅡA、Ⅱb骨折选用DHS内固定较好[1],Ⅲa、Ⅳ、Ⅴ及老年骨质疏松的选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抗菌方案对拔牙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及白细胞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行拔牙术的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A、B、C、D组,每组各90例。A组患者于拔牙术前、术后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预防术后感染,B组患者于拔牙术后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预防术后感染,C组患者于拔牙术前、术后使用奥硝唑分散片+头孢羟氨苄分散片预防拔牙术后感染,D组患者于拔牙术后使用奥硝唑分散片+头孢羟氨苄分散片预防拔牙术后感染。比较4组患者拔牙术后的感染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炎症因子IL-2、IL-6、TNF-α表达情况。结果 A、B、C、D组患者拔牙术后感染率分别为10.00%、12.22%、1.11%、7.78%,C组患者拔牙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A、B、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21.11%、7.78%、6.67%,C、D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拔牙术后炎症因子IL-2、IL-6、TNF-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B、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患者IL-2、IL-6、TNF-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牙术前、术后使用奥硝唑分散片和头孢羟氨苄分散片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降低炎症因子IL-2、IL-6、TNF-α表达,且术后药物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分型、NK细胞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肺功能FEV1predicted、血气分析结果、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病程长短不同分为多个亚组,同时选取25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3~+、CD4~+、CD8~+、CD56~+NK细胞、CD19~+B淋巴细胞表达水平,计算CD4~+/CD8~+比值,比较每个观察指标各亚组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差异,同时与正常对照组做比较。结果 CD3~+及CD3~+CD4~+淋巴细胞无呼吸衰竭组较呼吸衰竭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CD3~+CD4~+/CD3~+CD8~+淋巴细胞比值无呼吸衰竭组与呼吸衰竭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CD3-CD56~+NK细胞呼吸衰竭组较无呼吸衰竭组明显增高。CD3~+淋巴细胞mMRC 0-1级组与正常对照组及mMRC3-4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前者P0.05,后者P0.01;mMRC 2-3级组较mMRC3-4级组明显增高(P0.05)。CD3~+CD4~+淋巴细胞mMRC2-3级组较正常对照组及mMRC3-4级组明显增高(均P0.01),CD3~+CD56~+NK细胞mMRC3-4级组与mMRC 0-1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CD4~+T细胞肺功能III级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D3~+淋巴细胞病程≤10年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除此外,其余各亚组间相比,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明显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COPD患者早期至中期阶段,无呼吸衰竭之前,以CD3~+、CD3~+CD4~+淋巴细胞参与COPD的炎症反应为主;有呼吸衰竭时以CD3-CD56~+NK细胞参与COPD的炎症反应为主。参与体液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无明显异常,说明细胞免疫异常在呼吸道炎症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普瑞酮佐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调查研究主要选取了2013年2月_2014年2月消化内科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有1名患者的症状无明显改善,Hp 转阴率为94,0%,治疗后胃镜检查总有效率为92,0%;而对照组的患者,则有18名患者的症状无明显改善,Hp 转阴率为62,0%,治疗后胃镜检查总有效率为6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复发2例(2,7%)少于对照组有8例(10,7%)。结论就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来说,通过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替普瑞酮治疗的手段,不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质量,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等一系列不良现象的发生,是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前景最为长远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内科规范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TG3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胃癌中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癌旁、癌前病变组织及对照组织石蜡标本中BTG3蛋白表达情况;qRT-PCR检测胃癌细胞BTG3和miR-106b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miR-106b模拟剂和miR-106b抑制剂后胃癌细胞中BTG3蛋白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06b在胃癌细胞中对BTG3的调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BTG3蛋白在胃癌组表达率32.50%,明显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胃癌肿瘤分期(P=0.041)及分化程度(P=0.021)有显著相关性,H.pylori阳性胃癌组BTG3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H.pylori阴性胃癌组(P=0.017);qRT-PCR结果提示,胃癌细胞中BTG3低表达,而miR-106b高表达;Westen blotting结果显示,转染miR-106b模拟剂或miR-106b抑制剂的胃癌细胞BTG3蛋白表达水平相应降低或升高,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转染miR-106b模拟剂后野生型BTG3-3′UTR报告质粒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01)。结论 BTG3在胃癌低表达,与胃癌分期及分化程度相关,与H.pylori感染可能有关,miR-106b在胃癌中高表达,可能通过靶向调控BTG3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数字胃肠机动态食管造影对指导中晚期食管癌支架植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中晚期食管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试验组应用数字胃肠机进行动态食管造影指导手术食管支架植入,对照组采用传统食管造影指导支架植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支架一次性植入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中食管支架一次性植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术后出血2例,吞咽困难0例,食管穿孔0例,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数字胃肠机动态食管造影指导中晚期食管癌支架植入手术可明显提高支架植入成功率,降低患者医源性损伤,缩短手术用时减少辐射剂量,同时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术前安置肠梗阻导管与支架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便捷性与有效性。 方法利用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FMRS、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3月,利用RevMan5.3软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便捷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7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共1 136例患者。其中导管组566例,支架组570例。导管组安置时间、安置费用、安置成功率均优于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0,4.66,3.22;P<0.05);支架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道准备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5,2.31,2.92;P<0.05)。两组安置前后肠管内径减小差异、安置后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腹胀缓解时间的漏斗图提示无发表偏倚(P=0.075)。 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安置肠梗阻导管较支架在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过程中,具有经济、快捷和高成功率优势,但缓解腹痛腹胀较慢、术前肠道准备时间和住院时间更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四君子汤中总多糖、总黄酮和总皂苷的最佳纯化工艺。方法:以D-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苯酚-浓硫酸比色法测定四君子汤中总多糖的含量;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测定四君子汤中总黄酮的含量;以甘草酸为对照品,采用1%香草醛乙酸-高氯酸比色法测定四君子汤中总皂苷的含量。分别以总多糖、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法优选四君子汤中总多糖、总黄酮及总皂苷的最佳纯化工艺。结果:总多糖的最佳纯化工艺是醇浓度为85%,浓缩密度1∶1.25,静置时间6 h,测得总多糖含量为118.93 mg/g;总黄酮的最佳纯化工艺是醇浓度为75%,浓缩密度为1倍,静置时间为6 h,测得总黄酮含量为15.40 mg/g;总皂苷的最佳纯化工艺是浓缩密度1∶1,醇浓度85%,静置时间6 h,测得总皂苷含量为9.466 mg/g。结论:优选出的最佳纯化工艺稳定可行,为四君子汤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中多类型资源性成分差异,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UPLC-MS/MS方法对8个产地9个品系22个批次瓜蒌皮中的糖类、核苷类、氨基酸类、黄酮类、三萜类等39种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瓜蒌皮产地及品系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瓜蒌皮中果糖、葡萄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78%、8.14%;检测出10种核苷类、18种游离氨基酸类成分,核苷类成分平均总量为0.57?mg/g,游离氨基酸类成分平均总量为37.71?mg/g;检测出黄酮类成分6种、三萜类成分3种,平均总量分别为0.58、0.01?mg/g。PCA结果表明,基于39种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河北石家庄产“皖蒌7号”瓜蒌皮综合得分最高,河北产区与其他产区的瓜蒌皮差异明显,主要差异成分为药效成分氨基酸类和木犀草苷。结论?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所含资源性成分种类基本一致,但从整体上分析评价,各类型资源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传统药用瓜蒌产区所产部分品系瓜蒌皮中资源性成分总量及药效成分含量相比其他产区较高,研究结果可为瓜蒌皮临床用药选择和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唾液酸酶活性及其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0.2、0.5、2、5、10 mg/mL)处理P. gingivalis W83(实验组),用未加药物的P. gingivalis W83作对照(对照组),采用荧光法检测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P. gingivalis唾液酸酶活性的作用。5 mg/mL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作用于P. gingivalis W83,Real-time PCR法检测毒力基因fimA、fimR、fimS、kgp、rgpA和rgpB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P. gingivalis唾液酸酶活性产生了抑制作用,当其质量浓度为0.2、0.5、2、5、10 mg/mL时,对唾液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11.4%、32.23%、40.21%、73.54%、84.3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5 mg/mL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处理)的fimA、fimR、fimS、kgp、rgpA和rgpB基因表达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可有效抑制P. gingivalis唾液酸酶活性,其抑制作用会降低细菌毒力基因表达,有望成为预防及治疗牙周炎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