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9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p63亚型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63是p53家族成员的核转录因子,根据N端及C端的不同,已经发现TAp63α、TAp63β、TAp63γ、ΔNp63α、ΔNp63β、ΔNp63γ、ΔNp63δ、ΔNp63ε 8种亚型.p63的表达受到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其mRNA的稳定性由RNPC1调节,蛋白的稳定性主要由HECT 家族成员Itch/AIP4、WW...  相似文献   
2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1岁,孕3产1,既往无异常妊娠史.妊娠14周时因超声发现胎儿脐带底部两个囊性肿块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产科门诊,行超声检查示:胎儿脐带底部向腹外膨出一大小约2.9 cm×2.7 cm×2.6 cm的囊性肿块,直接与膀胱相连,位于两条脐动脉之间,肿块和膀胱连接处形成沙漏状外观.腹外可见一大小约5...  相似文献   
23.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吸烟、饮酒对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影响,同时研究吸烟对血清中雌酮和雄烯二酮的关系。选择子宫内膜癌病人168例,其中腺癌149例,腺棘癌6例,腺鳞癌13例。年龄40~82岁,平均64岁。绝经后151例,绝经前17例,对照组334例,年龄及绝经前后病例分布与研究组相似。以问卷形式采集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饮酒与吸烟情况。饮酒量估价以Willet等设计的饮酒半定量法测定。吸烟情况分为目前吸烟和不吸烟者,其前者指截止研究时吸烟3年及以上者。问卷中吸烟摄入3年以上,未应用口服避孕药者抽取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雌酮及雄烯二酮,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  相似文献   
24.
为了减少妇科手术感染,为妇科手术时合理应用预防性抗生素提供依据,我们对95例无感染妇科良性肿瘤患者行经腹、经阴道手术,并于术前、术中分别取不同部位作细菌培养,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年龄为17~63岁,其中经腹子宫切除56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15例,剖腹探查时行附件切除术24例。施术者为相对固定的高年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助手为副主任医师及高年住院医师。手术时间为经腹子宫切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IUA)电切术后应用羊膜对宫腔创伤愈合微环境中的解离素-金属蛋白酶(ADAM)15、17表达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评价羊膜预防宫腔再粘连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医科大学心脑血管病医院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中重度IUA且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应用羊膜球囊者26例。根据粘连程度分为IUA-II(16例)和IUA-III(10例)。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ADAM15、17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比较术中粘连组织及术后1月同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ADAM15、17表达水平。结果:1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失访。羊膜应用1月后,宫腔组织中ADAM15、ADAM17蛋白和mRNA表达均下调(P0.01)。结论: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应用羊膜,可降低宫腔创伤微环境中与IUA形成有关的ADAM15和ADAM17的表达,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评价羊膜应用预防IUA有效。  相似文献   
26.
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上皮癌(ovarianepithelialcancer,OEC)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发生率居第3位,是妇科领域中患者第1位致死的疾病。OEC占卵巢恶性肿瘤的60%~70%。为了探讨OE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对1984年1月至1993年12月...  相似文献   
27.
目的:应用分子杂交技术对子宫颈癌高危患者进行筛查及随访的临床—病理学研究。方法:应用缺口翻译法32P—标记的hPV16,18,c-Ha-ras-1及c-myc-DNA与子宫颈组织中的DNA进行分子杂交,并通过X线胶片显示杂交结果。结果: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hPV16,18,c-Ha-ras-1及c-myc阳性29例,经1年随访,4例病情加重,2例手术治疗,2例保守治疗。4种高危因素均为阴性者随访20例,均未发现病情加重。结论:用分子杂交技术筛查及随访子宫颈炎患者,对早期发现子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应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和~(32)P标记的C-Ha-ras-1及C-myc癌基因探针检测17例正常子宫颈及44例子宫颈癌组织中的C-Ha-ras-1及C-myc癌基因。结果;宫颈癌组织中C-Ha-tas-1及C-my的阳性率分别63.63%(28/44)及68.28%(30/44),而对照组均为阴性。经对宫颈癌组织中C-Ha-fas-1与C-myc检测结果的相关分析,30例C-myc阳性者中,26例C-Ha-Fas-1也呈阳性,癌基因与细胞学分级有关而与临床分期无关。因此,C-Ha-fas-1及C-myc癌基因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二者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9.
卵巢恶性肿瘤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江森,刘培淑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子宫体癌而列第三位,但卵巢癌的死亡率仍居各类的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生命。因此,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课题。近年来,...  相似文献   
30.
宫腔镜子宫中隔剪开术36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中隔剪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6例子宫中隔患者进行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剪开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15.7±5.5分钟,术中出血12.6±3.8ml,术中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无术后病率发生,术后无一例宫腔粘连,23例已成功足月分娩。结论:宫腔镜子宫中隔剪开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预后良好,可作为治疗子宫中隔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