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4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选择2006-01/2007-1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2例。年龄75~89 岁,平均82.4 岁,全部采用全髋关节置换。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置换,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置换前28 例(28/32)有合并症,其中心脑血管系统疾患最常见;置换后15例(15/32)发生并发症,其中神经精神系统(9例)和心血管系统(5 例)为高发。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置换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82±4.5)分,与置换前(34±4.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优11例,良13例,可6例,差2例为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优良率为75%。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不同植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5年行后路钉-棒系统矫形手术的7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自体骨移植21例(A组),同种异体骨移植23例(B组),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27例(C组),比较随访第3、9、15、36个月的融合率、Cobb's角丢失率及假关节发生率.[结果]A组平均融合节段7个,B组平均融合节段7.6个,C组平均融合节段8个.随访的第3个月,融合率、Cobb's角丢失率及假关节发牛率A组、B组、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9个月,A组融合率高于B、C两组,A组与B、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obb's角丢失率及假关节发生率A、B、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5、36个月,融合率、Cobb's角丢失率及假关节发牛率A、B、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中对维持矫形效果可取得相近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双侧全髋关节一期置换的手术并发症、优缺点及有关注意事项。方法对54例髋关节疾患行双侧全髋关节一期置换,术后随访9~42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术后疼痛消失,髋关节活动范围显著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21~37分提高至84~97分,平均94·6分。无一例出现髋关节脱位、感染、下肢静脉和心肺血管栓塞等。结论双侧全髋关节一期置换可节省患者的费用,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可提高术后的康复效果,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44.
目前临床上一般认为,臀肌挛缩症多因臀部反复肌肉注射用苯甲醇稀释的青霉素注射液而诱发,由于患者为瘢痕体质或体内缺乏某种免疫因子,导致其臀部肌肉挛缩而出现下肢功能及步态异常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当患者臀中、小肌及髋关节囊受到侵犯时,其症状、体征较为严重(即重症臀肌挛缩症)。近年来。关于臀肌挛缩症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已有较多的报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45例胫骨平台后外侧SchatzkerⅡ~Ⅴ型骨折患者。定期随访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Rasmussen放射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X线片表现,按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3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8周。随访期间未见复位丢失。术后1例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症状,腿远端外侧、足背局部出现感觉减退,术后4周恢复。末次随访时,Rasmussen放射评分为14.0~18.0分,其中优35例,良10例;膝关节活动度-5°~135°;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为21~30分,其中优38例,良7例。结论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暴露充分,复位及固定满意,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6.
双侧全髋关节置换一期完成与术后关节功能同步恢复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同时完成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双髋病变的临床效果与术后关节功能同步恢复等问题。方法 3l例双髋关节病变患在全麻下行后外侧切口入路,同期置换全髋关节,采用进口全髋26例,国产5例,骨水泥型14例,非骨水泥型13例,混合型4例.随访6~26个月。结果 所有患双全髋关节一期置换手术顺利,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比分次完成费用明显降低。术后关节功能同步恢复好,且时间短,双下肢肢体均等长。结论 有条件的医院和技术操作熟练的医师,选择合适的病例,一期完成双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同时完成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双髋病变的临床效果与术后关节功能同步恢复等问题。方法31例双髋关节病变患者在全麻下行后外侧切口入路,同期置换全髋关节,采用进口全髋26例,国产5例,骨水泥型14例,非骨水泥型13例,混合型4例,随访6~2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双全髋关节一期置换手术顺利,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比分次完成费用明显降低。术后关节功能同步恢复好,且时间短,双下肢肢体均等长。结论有条件的医院和技术操作熟练的医师,选择合适的病例,一期完成双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48.
随着操作技术的成熟及药物洗脱支架(DES)时代的来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首选治疗方法.AMI患者的病死率及心肌再梗死率已经明显降低,但仍有部分患者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no flow phenomenon),导致微循环障碍,心肌组织不能有效灌注,目前认为是PCI近期预后和远期心源性猝死及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已有研究表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能显著减轻血栓负荷,有效改善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提高直接PCI术的成功率.替罗非班的常规应用方法为静脉注射,本研究采用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替罗非班治疗AMI患者PCI术中出现的无复流现象,并与常用的治疗无复流现象药物-维拉帕米进行治疗,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无复流的疗效.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骨肉瘤盱市转移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骨肉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VD.结果 VEGF在骨肉瘤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70.00%(21/30),其中有肺转移的病例阳性率为92.31%(12/13).无肺转移病例的阳性率为52.94%(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肉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与骨肉瘤的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骨肉瘤中VEGF表达强度与MVD呈正相关(r=0.799,P<0.01);有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瘤组织中MVD与无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瘤组织中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肺转移的明显高于无肺转移的病例.结论 VEGF是促进微血管生成的主要细胞因子,检测VEGF表达与MVD值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心血管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内在可能机制.方法 将9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HD组)行每周3次标准血液透析(HD)治疗;B组(HDF组)行每周2次常规标准血液透析(HD)治疗和每周1次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C组(HP组)行每周2次常规标准血液透析(H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