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首先,本文结合沪宁调整公路先锡试验路工程,对影响沥青路面设计的厚度和模量等设计参进行了进一步的变异性分析和分布类型检验。其次,基于现行《柔性路面设计规范》,本文提出了同时考虑弯沉和弯拉设计指标的多指标体系失效模式,并采用改进的蒙特卡罗法分析沥表路面体系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米勒·费希尔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综述。方法回顾分析8例米勒·费希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主要神经系统症状: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视物成双,四肢无力,手足发麻感,行走不稳。主要神经系统体征:瞳孔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双侧眼外肌麻痹,水平眼震,周围性面瘫,共济失调,深、浅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视物成双和四肢无力。脑脊液蛋白升高8例,脑脊液细胞数无升高病例。肌电图检查示神经源性损害4例,脑电图异常3例。CT和MRI检查发现异常1例。激素和人血免疫球蛋白同时使用可有效缓解病情,7例患者出院时症状明显好转,1例不明显。结论米勒·费希尔综合征主要累及周围神经系统,临床表现相似,大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对2次听力筛查双耳或单耳未通过者进行听力测试.结果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确认有听力损失的35例(56耳),多频稳态诱发电位(MASSR)测试平均听阈≤50 dBHL 4耳,51~70 dBHL 15耳,71~90 dBHL 21耳,>90 dBHL 16耳.结论 DPOAE、ABR和MASSR联合运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更有利于听力损伤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继发真菌感染的原发病、发病时间、临床特征、主要致病菌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5年10月至2016年1月间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收治的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发生真菌感染患者29例(34眼),其中男25例(86%),女4例(14%)。分析患者原发病、植片真菌感染与角膜移植间隔时间、发病月份、诱发因素、病灶特征、致病菌及治疗情况。数据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发生角膜植片真菌感染的34眼中,25眼(74%)既往接受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9眼(26%)接受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术前原发病大多为感染性角膜炎(24眼,70%)。植片发生真菌感染与角膜移植间隔时间为1~144个月,平均(39.5±43.0)个月,其中9眼(26%)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3眼(9%)发生于6~12个月。植片真菌感染发生时间多在9-11月(17眼,50%)。27眼(79%)真菌培养结果阳性,致病菌主要为镰刀菌(9眼,33%)和链格孢霉菌(6眼,22%)。29眼(85%)真菌感染灶局限于角膜植片,5眼(15%)同时累及角膜植片和植床。22眼(65%)位于植片中央及旁中央区,其中15眼病灶直径>4 mm,7眼≤4 mm;12眼(35%)位于植片周边区,病灶长径均<4 mm。27眼选择药物联合手术治疗,4眼选择单纯药物治疗,3眼放弃治疗,自动出院。角膜移植术是最主要的手术治疗方式(16眼,59%),其次是眼内容剜除术或眼球摘除术(6眼,22%)。结论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真菌感染多发生于秋季农忙季节。致病菌以镰刀菌和链格孢霉菌为主。角膜移植术是治疗植片继发真菌感染的主要手术方式。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角膜植片真菌感染对视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比分析食道引流型喉罩与可弯曲喉罩用于中耳炎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6至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接受择期中耳炎手术患者13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食道引流型喉罩(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PLMA)组和可弯曲喉罩(flexible laryngeal mask airway,FLMA)组,每组65例。全麻诱导后,根据患者体重选择合适型号的喉罩,采用经典手指引导法置入喉罩,行机械通气。记录喉罩置入的放置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首次放置成功率及总体成功率,记录头颈正中位和侧头位漏气压、15 cm H2O压力控制下的呼出潮气量,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观察体位变换前后咽部解剖结构显露情况分级;记录复苏期间的并发症如咽痛、声嘶、呛咳、喉痉挛、胃胀气、恶心呕吐、软组织损伤、喉罩罩体有无血迹、返流误吸等。结果 PLMA放置时间显著短于FLMA(P=0.010 2),而两种喉罩的首次放置成功率和总体放置成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LMA的侧头位潮气量显著低于正头位(P=0.020 7),且显著低于PLMA组侧头位(P=0.013 4)。无论正侧位,PLMA的漏气压均显著高于FLMA(正侧位P均<0.000 1),而FLMA由正头位改为侧头位后漏气压显著下降(P=0.0128)。纤支镜定位分级结果显示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LMA组患者苏醒后咽痛(P=0.022 6)和胃胀气(P=0.042 2)显著多于PLMA组,其余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LMA与FLMA均可应用于全身麻醉下中耳炎手术的气道管理,两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PLMA密封效果更好,在变换头位时,潮气量不易受影响,胃胀气发生率较低,但存在软组织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多频稳态诱发电位(MASSR)、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Tb—ABR)与感音神经性聋儿行为测试听阈的差值.研究MASSR和Tb—AB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在不同听力损失聋儿、不同的频率之间的差异。方法 对60名感音神经性聋儿分别测试MASSR和Tb—ABR反应阈和行为听阈,评价MASSR反应阈、Tb—AB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的相关性。结果 MASSR反应阈、Tb—ABR反应阈和行为听阈之间均有较高的相关性。二者在频率为2、4kHz时,对行为听阈的预测具有相似的、较高的准确性;但在频率为0.5、1kHz时,MASSR的准确性较Tb—ABR高。结论 MASSR和Tb—ABR均可用作感音神经性聋儿言语频率客观听阈的预测,为低龄儿童及难以检测行为听力的患儿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22年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患者的18种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血清检测结果,了解该地区吸入性变应原的流行情况,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沧州市中心医院2022年1~12月进行变应原sIgE检测的2 2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变应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吸入性变应原sIgE阳性率为59.43%,前5位的吸入性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28.08%)、屋尘(23.20%)、屋尘螨(22.21%)、艾蒿(16.44%)和猫上皮(12.32%)。男性和女性患者各类变应原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10岁组的阳性率最高。除1~10岁组中阳性率最高的吸入性变应原为屋尘以外,其他年龄组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均为粉尘螨。秋季就诊的阳性检出率最高。结论 沧州地区疑诊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sIgE阳性主要变应原为粉尘螨、屋尘、屋尘螨、艾蒿和猫上皮。变应原sIgE阳性检出率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性别患者的变应原sIgE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以为河北沧州地区过敏性疾病的...  相似文献   
19.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一般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多认为其发病原因与咽鼓管功能不良有关,也有认为与感染和免疫反应有关[1]。临床上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效果有时差强人意。我们从2009年开始探索使用鼻内镜下弯头吸引管吹张咽鼓管来配合治疗,随访6~12个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HPLC测定甲钴胺的有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甲钴胺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Lichrospher-NH2色谱柱(250 mm × 4.6 mm,5μm),流动相为0.3%磷酸溶液:乙腈(32:6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甲钴胺、氰钴胺和羟钴胺的最 低检测限量分别为4.4、2.6和4.0 ng,甲钴胺与各杂质分离良好。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