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1.
目的探讨克咳宁颗粒的镇咳、祛痰、抗炎等相关药效学作用。方法实验设模型组,克咳宁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药等5组,分别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豚鼠氨水引咳法、小鼠酚红排泄法、鼠耳肿胀法、棉球植入法、大鼠足爪肿胀法制备动物模型,对克咳宁颗粒进行相关药效学研究。结果克咳宁颗粒能减轻氨水所致的小鼠、豚鼠咳嗽;能增加小鼠离体气管酚红排泄量;同时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大鼠炎症肉芽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明显减轻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肿胀。结论克咳宁颗粒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2.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是以生命科学为主导的世纪。目前,科技竞争力已成为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因素,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所在。在新世纪之初,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1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面临的机遇1.1高等教育改革中教育模式的演变:目前,全国高等教育已逐渐由精英型模式向大众化模式转变,高等教育模式的演变对医学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首先,各医科院校自1999年以来招生人数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师生比例低、办学效率低等问题得到缓解,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得到了加强。其次,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带来了教育经费筹措多元化,尤其是教育成本分担概念的提出,更为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找到了理论依据。全世界范围内的医学教育都是高成本的教育,因此,高等教育模式演变带来的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多元化为医学教育急需经费的筹集带来了绝好的契机,为医学教育质量提供了保障。还有,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医学院校可以适度发展一些与医学科学关系不是非常紧密的专业,这对医学教育及医学科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为了找到解决人类疾病这一复杂系统问题的办法,就要求现代医学借用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调动多种学科的力量全方...  相似文献   
73.
王行宽教授主张风眩与高血压病对应,病因重视先天因素,病位与五脏相关,尤重肝肾,病机关键为肝肾亏虚、肝阳上亢,基本证型为阴虚阳亢证,取"滋肾、平肝并举,标本兼顾,虚实同调"法,治以补益肝肾、平潜肝阳,基础方选六味地黄饮合平肝煎,并根据兼夹证的不同而灵活加减,取效满意。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为术后综合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实施肝癌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肝细胞癌的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对18项潜在的可能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术后早期复发82例(42.05%)。早期复发组的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5.9%、22.5%和13.3%,对照组相应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5.3%和77.7%,两组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25,P〈0.001)。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浓度、术前碱性磷酸酶浓度、肿瘤病灶数目和手术中输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术后容易复发是肝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之一,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术前碱性磷酸酶浓度、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输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BCLCB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手术切除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3月至2007年9月169例BCLCB期HCC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累积生存率,以Log-rank显著性检验初步筛选出可能影响HCC预后的相关因素,应用Cox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BCLCB期HCC患者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3%、46.0%、38.8%。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谷丙转氨酶(ALT)、肿瘤包膜、肿瘤数目、肝硬化和术后辅助治疗影响HCC术后累计生存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包膜、肿瘤数目、肝硬化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HCC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手术切除是BCLCB期HCC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肿瘤包膜、肿瘤数目、肝硬化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小鼠脾淋巴细胞(小鼠脾LC)的最佳激活作用比例.方法联合应用GM-CSF、IL-4和小鼠H22肝癌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从荷瘤小鼠四肢长骨提取的DC,依据不同的激活比例用致敏DC体外激活TIL和小鼠脾LC,采用乳酸脱氢酶(LDH)4小时释放法测定、观察被不同程度激活的TIL和小鼠脾LC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当E/T为1:400和1:200时,所激活的TIL或小鼠脾LC的杀伤活性较弱,线性关系不明显,P>0.05;当E/T为1:100时,杀伤活性有较明显的提高,与前两者比较,P<0.05;当E/T=1:50时,杀伤活性徒增,与前三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当E/T=1:25,1:12.5和1:6.25时,杀伤活性与E/T=1:50时基本没变化,P>0.05.结论当E/T=1:50时,DC能使小鼠脾LC和TIL充分激活,显著提高其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实际对伴嗓音障碍的反流性咽喉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采用抑酸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本文分析此治疗方式联合嗓音训练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目标全部选择我院诊治的反流性咽喉炎患者,这些患者经过诊断后全部伴有嗓音障碍,需要选取不同的治疗办法对患者实行相应的治疗,想要清楚地看出不同方式的治疗成果,将会使68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方式治疗后,其RFS和RSI以及GRBAS还有VHI评分的对比产生十分明显的差异,通过治疗之后要对两组患者进行各项评分在不同的时间点也具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P<0.05)。经过两组对比治疗效率能够得出,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实际对伴嗓音障碍的反流性咽喉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时,使用嗓音训练联合抑酸治疗的方式,可以让患者的体征以及症状得到十分明显的改善,与此同时,患者治疗周期还能够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78.
对于肝右叶巨块型肝癌,由于肿瘤巨大,且常侵犯膈肌、腹后壁和右肾上腺等周围脏器,按传统肝切除技术游离肝脏时术野显露受限,容易分破肿瘤导致大出血,且在搬动肝脏过程中挤压肿瘤促使癌细胞扩散.我们在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采用前入路切肝技术联合经肝后隧道绕肝提拉法成功实施了10例原位右半肝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值(gamma-glutamy transpeptidase to platelet ratio,GPR)在评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GP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mino- 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FIB4指数(index based on the 4 factors,FIB4),用ROC曲线下面积比较GPR、APRI、FIB4诊断肝纤维化不同分期(S0期、S1期、S2期、S3期、S4期)的效能。结果 GPR、APRI、FIB4、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PLT)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360,P<0.001);肝纤维化不同分期(S0期、S1期、S2期、S3期、S4期)中,GPR、APRI、FIB4、PL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S0期,GPR曲线下面积分别与APRI、FIB4、PLT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S1期和>S3期中,GPR曲线下面积分别相应与APRI、PLT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FIB4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S2期,GPR曲线下面积分别相应与APRI、PLT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R诊断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评估HCC患者术前肝纤维化分期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影响肝细胞肝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2年6月~2004年5月间107例肝细胞肝癌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38项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其对生存率的影响。Kaplai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筛选出对肝细胞肝癌切除预后有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全组1、3、5年生存率为85.0%,53.3%,43.9%。单因素分析:术前GGT,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后ALB,术后TBIL,术后ALP,术后GGT,肿瘤最大直径,门静脉癌栓,术中失血情况,围手术期输血,术后是否复发以及手术是否根治切除等。多因素分析:术后ALB,术后ALP,门静脉癌栓,术后是否复发,手术是否根治切除与预后相关。结论 术后ALB,术后ALP,门静脉癌栓,术后复发,根治性切除是影响肝细胞肝癌术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