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为了证实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抗HSV-1的效应,初步确定其有效浓度与安全性。方法用体外细胞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SDS对HSV-1的抑制作用,同步进行ACV对照观察。结果SDS对HSV-1的最低有效抑制浓度为0.015625mg/mL,0,15625mg/mL的SDS抑制作用与0.1mg/mL阿昔洛韦组无明显差异(P〉0.05);且最低有效抑制浓度的SDS对培养细胞的影响甚微,较此高8倍浓度的SDS仍然安全。结论SDS在体外对HSV-1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培养细胞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2.
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慢性肾炎(气虚血瘀证)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汤对慢性肾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肾纤三项及症状、体征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的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降压、抗凝、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3个月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肾纤3项、血肌酐值、24 h尿蛋白等指标,并观察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肾纤3项的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保护肾功能,降低尿蛋白。两组相比较,治疗组作用更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汤可以有效地改善慢性肾炎气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保护肾功能,减轻肾纤维化的程度,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3.
冷冻治疗对肝癌病人免疫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肝癌冷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4例肝癌患者冷冻前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进行了检测,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冷冻前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冷冻治疗后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均较冷冻前显著改善,部分指标达到或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 冷冻治疗对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恢复均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4.
原发性肝癌微血管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技术,对51例肝癌组织中FⅧRAg进行免疫特异性染色,并计数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肝癌>5cm、无包膜、有肝内转移、Child分级为B级和C级的MVD明显高于肝癌≤5cm、有包膜、无肝内转移、Child分级为A级(P<0.05~0.01);②有门脉侵犯及淋巴结转移肝癌的MVD虽高于无门脉侵犯及淋巴结转移肝癌,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MVD与病理分级、腹水和AFP无关(P>0.05).结论MVD在肝癌的生长和转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作为肝癌预后的一个有用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血浆中microRNA-122(miR-122)表达量与肝癌手术前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首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20例健康人与30例肝癌患者术前miR-122的表达量并进行比较,然后对30例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血浆中miR-122进行检测,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比较。结果:(1)miR-122在术前患者血浆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5)。(2)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血浆中的miR-122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呈正相关R>0.7(P<0.05)。(3)术后第1天血浆miR-122表达水平与是否阻断第一肝门、切除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5),但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术中出血量)无相关性。结论:血浆miR-122可能作为反应肝切除术肝功能损伤的一种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系统评价乙肝或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性治疗后辅助干扰素治疗对复发和生存期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所有检索均截止至2012-04。由2名评价员筛选和提取资料,并用GRADE进行证据质量评估。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HCC根治性治疗后辅助干扰素组与单纯根治治疗组(对照组)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指标是比较早期复发(2年复发)和1、3、5年总生存率,次要结局指标是不良反应事件。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患者总数81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丙肝相关性HCC根治性治疗后辅助干扰素组与对照组早期复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险比(RR)为0.78,95%CI:0.62~0.99,P=0.04;然而乙肝相关性HC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3,95%CI:0.64~1.07,P=0.15。丙肝相关性HCC根治性治疗后辅助干扰素组与对照组1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1,95%CI:0.95~1.07,P=0.86;3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4,95%CI:0.92~1.16,P=0.57;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0,95%CI:1.01~1.67,P=0.04。乙肝相关性HCC根治性治疗后辅助干扰素组与对照组1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9,95%CI:0.96~1.24,P=0.17;3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为1.16,95%CI:0.90~1.49,P=0.24;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2,95%CI:0.99~1.49,P=0.06。结论:HCC根治性治疗后辅助干扰素治疗可以有效减少丙肝相关性HCC早期复发和提高5年总生存率,然而其对乙肝相关性HCC的作用目前尚缺乏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分析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以及治疗方案,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报道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例UESL, 并检索国内近25年间文献报道的UESL, 共120例, 提取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UESL病例, 多表现为腹部包块, HBsAg和AFP阳性率低(17.72%和8.64%), 肿瘤平均直径为(13.82±4.90)em。72.34%的病例超声表现以实质性高回声为主, 91.78%的病例CT以囊性低密度为主要表现。单纯手术切除组的术后复发率高于手术联合化疗组(为72.97%和30.77%), 但两组的复发时间和生存曲线无明显差别。总体中位生存期为11(5.4~16.6)个月。  结论  UESL具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 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切除是治疗UESL的关键, 术后联合化疗有望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肝癌癌周组织淋巴细胞和肝癌TIL的分布及抗瘤活性,方法:用冷胶原酶消化分离法来分离肝癌癌周组织淋巴细胞及肝癌实质部和中心部TIL并测定它们的获得率,用^3T-TdR释放法测定它们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肝癌实质部TIL获得率最高,肝癌癌周组织淋巴细胞获得率次之,肝癌中心部TIL获得率最低,它们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从高到低则分别为肝癌实质部TIL,肝癌中心部TIL和肝癌癌周组织淋巴细胞,结论:肝癌癌周组织和肝癌组织不同部位的淋巴细胞分布有所不同,它们的抗瘤活性也各不相同,为了获得数量多和抗瘤活性高的淋巴细胞,应尽量从肝癌实质部来分离获取。  相似文献   
60.
吕丽琼  刘剑勇 《医学综述》2007,13(14):1054-1056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捕获、提呈抗原和致敏初始型T细胞的功能。经肿瘤抗原刺激的树突状细胞能诱导T细胞产生特异性肿瘤杀伤作用。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在许多肿瘤治疗研究中已进入Ⅲ~Ⅳ期临床实验,并显示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