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4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索拉非尼治疗国人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总结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应用索拉非尼治疗的3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由于在服药后6周内死亡未进行肿瘤评价。结果 28例采用RECIST标准评价,24例获稳定,4例进展;8例ECOG体力状况评分改善;不良反应一般在服药后1~2周左右出现,37例患者中10例发生3~4级的不良反应,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减少药物剂量者7例,另3例停药。药物不良反应在减少剂量的基础上对症支持治疗后大多可以缓解。结论 索拉非尼可延长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且耐受性良好,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22.
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可溶性P-选择素可抑制多形核中性粒细胞通过整合素CD11b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有明显的控制炎症的作用[1],也可介导某些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2],与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有关.为探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我们检测了42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3.
目的:评价经皮下植入式导管药盒系统(PCS))行肝动脉及门静脉同期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对25例开腹探查证实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动脉及门静脉双插管PCS植入。术后经PCS作肝动脉及门静脉同期化疗栓塞治疗。结果:(1)肿瘤缩小超过50%者达64%(16/25)。(2)AFP降至正常者73.3%(14/19)。(3)一年、二年生存率分别为92%(23/25)、72.2%(13/18)。(4)3例获Ⅱ期手术切除。结论:经植入式PCS作同期肝动脉及门静脉化疗栓塞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4.
刘剑勇  张丽生 《广西医学》1998,20(5):749-751
目的:为也提高TIL的抗肿瘤细胞活性。方法;使用冷冻方法制成肝癌瘤苗。用于激活TIL,观察基杀伤K562细胞活性的改变。结果:经瘤苗激活的TIL在培养扩增10天,20天,30天和40天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均有明显提高,其中以培养扩增30天时为最高。  相似文献   
125.
B-myb C-myc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B—myb及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60例癌旁肝组织中B-myb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B—myb、C—myc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67%和53.33%,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6.67%和35.00%.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my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个数及包膜完整相关(P均〈0.05);C—myc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分化程度及包膜完整相关(P均〈0.05)。B—myb与C—myc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正相关。结论:B-myb及C—myc蛋白的过表达.可促使肝癌细胞增殖,使肝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力,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6.
目的研究肝癌癌周组织淋巴细胞和肝癌TIL的分布及抗瘤活性。方法用冷胶原酶消化分离法来分离肝癌癌周组织淋巴细胞及肝癌实质部和中心部TIL并测定它们的获得率。用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体外抗小鼠肝癌活性;并将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H22-DC-TIL)过继免疫荷瘤小鼠,研究其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小鼠四肢长骨骨髓中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肿瘤全细胞性抗原致敏DC,然后用DC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H22细胞、Hepal-6细胞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检测应用H22-DC-TIL后荷瘤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的NK、LAK、CTL活性及血清TNF活性,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1)H22-DC-TIL具有很强的对H22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为71.31%±3.11%),明显高于其对Hepal-6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50.11%±3.03%和30.31%±2.89%);也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H22-DC-小鼠脾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对H22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49.80%±3.21%、48.76%±3.60%和19.23%±2.71%)和对Hepal-6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39.40%±3.21%、38.62%±2.87%和18.73%±2.40%)以及对B16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26.38%±2.51%、25.82%±2.70%和18.34%±3.01%),同时B16-DC-TIL(TIL来源于H22瘤体)也可诱导相对较低的对B16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活性。(2)H22-DC-TIL可明显诱导提高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NK、LAK和CTL活性(活性分别为30.43%±1.35%、31.40%±1.80%和35.30%±1.20%),并可检测到血清TNF水平明显上升[血清TNF为(40.41±1.85)U/m l],它们均达正常对照组水平,与未经DC激活的TIL组、H22-DC-小鼠脾淋巴细胞组、未经DC激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组、生理盐水组分别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1)H22-DC-TIL可产生很强的体外针对H22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2)H22-DC-TIL可明显诱导提高荷瘤小鼠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肝细胞癌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肝癌根治性切除的194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部病例以术后复发时间2年为界,划分为2年内复发组和2年内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之间21项可能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示:2年内复发组的术前血清AFP浓度〉20ng/ml、术前血清AST浓度〉40U/L、术前血清ALP浓度〉135U/L、术前血清GGT浓度〉50U/L、血清HBsAg测定为阳性、肿瘤最大直径〉5cm、肿瘤病灶数目为2个、手术持续时间≥180min、手术中总失血量≥1000ml、手术中有输血的病例数的构成比高于2年内未复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ALP浓度、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总失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术前血清ALP浓度、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总失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