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4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刘剑勇  张丽生 《广西医学》1998,20(5):749-751
目的:为也提高TIL的抗肿瘤细胞活性。方法;使用冷冻方法制成肝癌瘤苗。用于激活TIL,观察基杀伤K562细胞活性的改变。结果:经瘤苗激活的TIL在培养扩增10天,20天,30天和40天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均有明显提高,其中以培养扩增30天时为最高。  相似文献   
122.
B-myb C-myc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B—myb及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60例癌旁肝组织中B-myb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B—myb、C—myc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67%和53.33%,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6.67%和35.00%.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my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个数及包膜完整相关(P均〈0.05);C—myc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分化程度及包膜完整相关(P均〈0.05)。B—myb与C—myc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正相关。结论:B-myb及C—myc蛋白的过表达.可促使肝癌细胞增殖,使肝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力,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3.
原发性肝癌(PHC)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的发生是由化学致癌物、病毒、遗传等多病因作用引起的.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进展较快.早期诊断、治疗对肝癌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但AF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近年来,一种新的肝癌肿瘤学标志物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成为不少国内外学者研究热点,其在肝癌中无论mRNA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均为高表达,GPC3对PH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在AFP阴性的肝癌中亦有表达.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与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3(glypican3,GPC3)表达相关的Wnt信号通路及其他信号转导分子表达。[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PC3过表达的肝癌细胞株以及不同肝病变组织样本中GPC3、Wnt、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内皮硫酸脂酶及其他信号分子表达。[结果]肝癌组织GPC3mRNA水平显着高于良性肝病变组织(P<0.05)。肝癌GPC3的表达与MMP2、14,内皮硫酸脂酶1、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GF2、FGFR1,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R1R的表达具相关性。[结论]GPC3与MMPs、FGF和IGF结合,可能在肝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5.
乳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寻找更有效的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分子标志,为乳腺癌的发生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18例正常乳腺组织,39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和78例乳腺癌组织的DNA,参考文献选取D2S443、D11S988、D21S1436、D3S1766、D2S2739这5个微卫星位点,在基因库中查出相应的引物序列,PCR扩增位点的DNA,然后用1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色后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ER2、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8例正常乳腺组织未见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发生,39例乳腺良性肿物组织中有5例至少1个位点发生MSI,MSI的发生率为12.82%(5/39)。78例乳腺癌中有35例至少1个位点出现MSI,MSI的发生率为44.87%(35/78),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65,P=0.000),MSI的发生率与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HER2表达有相关性(分别为P=0.018,P=0.04,P=0.039)。结论:乳腺癌中普遍存在着MSI,并且MSI更多发生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及临床分期晚的病例中,提示预后较差的乳腺癌病例中MSI的发生率更高,MSI可能是判断乳腺癌临床分期的一个分子标志,有助于对乳腺癌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香菇多糖激活的TIL体外抗小鼠肝癌活性作用。方法:从荷瘤小鼠四肢长骨骨髓中获取DC,体外致敏DC,然后用已致敏的DC联合香菇多糖激活从荷瘤小鼠中提取的TIL和脾淋巴细胞,观察受激活后的TIL和脾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在体外对H22细胞和S180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各组效应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高于各自对应的效应细胞对S180细胞的杀伤活性;TIL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为(42.56±2.52)%]高于脾淋巴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为(9.89±1.28)%];香菇多糖激活的TIL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为(62.46±2.82)%]高于TIL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为(42.56±2.52)%],已致敏DC激活的TIL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更高[杀伤率为(72.35±3.21)%],而已致敏DC联合香菇多糖激活的TIL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最高[杀伤率为(82.32±3.83)%],它们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联合香菇多糖能显...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肝细胞癌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肝癌根治性切除的194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部病例以术后复发时间2年为界,划分为2年内复发组和2年内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之间21项可能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示:2年内复发组的术前血清AFP浓度〉20ng/ml、术前血清AST浓度〉40U/L、术前血清ALP浓度〉135U/L、术前血清GGT浓度〉50U/L、血清HBsAg测定为阳性、肿瘤最大直径〉5cm、肿瘤病灶数目为2个、手术持续时间≥180min、手术中总失血量≥1000ml、手术中有输血的病例数的构成比高于2年内未复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ALP浓度、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总失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术前血清ALP浓度、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总失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癌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表皮生长受体Ⅲ型变异体(EGFRv Ⅲ)在人乳腺良、恶性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和Supervision<'TM>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病变旁腺体组织及55例乳腺癌、癌旁腺体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的EGFR、EGFRv Ⅲ的表达.结果:EGFR、EGFRv Ⅲ两基因在乳腺癌组表达高于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组(P<0.05);EGFRv Ⅲ在乳腺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极少表达;EGFR和EGFRv Ⅲ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数目(>4个)呈正相关(P<0.05),两者与患者年龄、绝经情况、肿瘤大小及ER、PR无关(P>0.05);EGFR表达与c-erbB-2表达无关(P>0.05),而EGFRv Ⅲ表达与c-erbB-2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EGFR、EGFRv Ⅲ过度表达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GFRv Ⅲ有望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