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妊娠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与妊娠期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相关的危险因素和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同一时期进行产科检查的404名孕妇进行问卷及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孕妇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居住地、医疗费用的支付情况、孕前体检情况、是否合并妊娠糖尿病及有关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与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患病密切相关。调查还发现病例组剖宫产率、胎膜早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妊娠期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对母儿均会造成不良影响,进行健康教育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措施。医生对该病应给予高度重视,做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我院2011-01/2015-12因眼外伤住院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5-12因眼外伤住院治疗的5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受伤眼别、受伤类型、致伤物及伤后处理等.结果:选取的546例546眼患者中男402例(73.6%),女144例(26.4%).各年龄段中以31 ~ 50岁人群比例最高共210例(38.5%),其次为21 ~ 30岁年龄段,共152例(27.8%).不同职业间农民工所占比例最高,共196例(35.9%),其次为工人,共152例(27.8%),第三位为学生,共78例(14.3%).受伤原因以意外工伤为主,共282例(51.6%),其次为打架斗殴,共83例(15.2%).眼受伤类型主要为眼钝挫伤、贯通伤、破裂伤为主,其中钝挫伤194例(35.5%),贯通伤142例(26.0%);破裂伤61例(11.2%).在546例患者中,SAS≥50分者178例(32.6%),其中轻度焦虑154例(28.2%),中度焦虑18例(3.3%),重度焦虑6例(1.1%).结论:绝大部分眼外伤可以预防的,应针对眼外伤患者中性别、年龄、职业、致伤原因等分布情况,对重点人群加强宣教,普及安全防护知识,健全和完善安全设施,改善工作环境,预防眼外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泪道狭窄或阻塞是一种常见病,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以下简称导管)进行泪道插管,治疗单纯性泪道狭窄或阻塞,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操作不当引起泪囊内导管残留者较少见,我科曾遇一例,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患者女,24岁。因右眼溢泪2年,诊断为右眼“慢性泪囊炎”。于1988年1月25日在门诊施行泪道插管术,下泪点外露的导管用胶布固定于右侧下睑内眦皮肤处。术后4小时胶布脱落,导管滑入泪道,术眼分泌物增多,疼痛不适。检查见右下泪点扩张充血,泪囊区红肿,压痛,可触及卷曲条索状物,鼻腔内未见导管脱出。泪道造影示泪囊内卷曲条索状阴影。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液冲洗泪道,次日泪囊区红肿消退,触痛减轻,经泪道冲洗,局部按摩,第3日自鼻咽部咯出1长40mm,直径0.5mm导管1根,冲洗泪道通畅,溢泪症状减轻,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缓释剂前房内植入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炎症反应,后囊混浊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将近4年来我院就诊的46例(46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2例)行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内植入地塞米松缓释剂,另一组(24例)为对照组,只做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观察两组术后视力,眼压,前房炎症及后发障的发生率。结果术后视力:植入组≥1.0者9例,0.5~0.8者8例,0.1~0.4者5例,〈0.1者2例。术后高眼压、前房炎症和后囊混浊发生情况:植入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房内植入地塞米松缓释剂可有效地减轻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炎症反应,预防后发障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北京市最近6年胎儿先天性脑积水(CH)的产前MRI诊断情况及围产期转归。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市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内收集的被诊断为CH的468例胎儿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CH诊断及围产期(宫内及出生0~6 d)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χ2检验,对产前诊断与生后诊断的孤立性脑积水患儿围产期死亡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结果 (1)北京市出生缺陷监测系统最近6年的胎儿及生后7 d内新生儿CH发生率为3.57×10-4(468/1 310 025)。本组468例CH患儿的产前诊断率为97.44%(456/468),产前检出的平均胎龄为24周,检出时胎龄≥28周者占26.53%(121/456)。(2)产前诊断的456例CH儿中,56例接受产前超声联合MRI检查者,占比为12.28%(56/456),其中40例CH患儿的MRI与超声诊断结果一致,其余16例的MRI检查结果对其颅内畸形具体类型进行补充诊断。(3)本组105例胎龄≥28周的孤立性脑积水患儿...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子代不良结局发生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中登记的2 872例双胎妊娠孕妇及其子代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进行了早孕期绒毛膜性超声确认,并有明确妊娠结局。根据超声提示的双胎绒毛膜性将孕妇分为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组(单绒组,n=642)和双绒毛膜双胎妊娠组(双绒组,n=2 230)。比较单绒组和双绒组子代不良结局(<28周流产、围产期死亡、双胎均死亡和出生缺陷等)的差异,对影响单绒组和双绒组子代不良结局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绒组和双绒组子代发生<28周流产率(分别为15.0%、9.0%,OR=1.85,95%CI:1.50~2.27)、围产期死亡率(分别为1.0%、0.4%,OR=3.22,95%CI:1.45~7.12)和双胎均死亡率(分别为12.0%、4.6%,OR=2.71,95%CI:1.91~3.83)的风险高于双绒组子代;子代不同孕周死亡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孕14~27周、孕14周前、孕28~33周和孕≥34周,单绒组子代死亡风险均高于双绒组。单绒组子代出生缺陷发生风...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北京市出生缺陷防治现状与需求。方法采取小组访谈的方式,对出生缺陷患儿家长进行访谈。结果北京市待孕妇女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知晓率、孕前保健检查率低,流动人群产前筛查率低,出生缺陷患儿家长普遍反映去大医院看病困难,希望社区卫生服务中能够提供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咨询服务等。结论从加强健康教育、推进孕前保健工作的开展、建立转诊网络等多方面着手,推动北京市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北京市各唐氏综合征筛查机构工作现况及存在问题,更好地规范北京市唐氏综合征筛查工作方法。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北京市唐氏综合征筛查机构实验室的管理、检测方法、检测设备、工作量及质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1家唐氏综合征筛查机构中使用孕中期三联筛查方法者占72.13%;按照卫生部行业标准的要求开展室内质控者占42.62%,室内质控合格率与该机构年筛查样本量及筛查频度均有一定关系;全市筛查实验室筛查的高风险率参差不齐,最高的为12.64%,最低的为0。结论统一北京市各机构筛查方法及方案,并按照人群需求对实验室进行合理布局,减少唐氏综合征筛查实验室数量,提高血生化筛查质量。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回顾分析北京市2010~2014年死胎发生情况,为死胎防控提供相关信息及依据.方法 描述性分析近5年北京市死胎率及其变化趋势、死胎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死因评审情况.结果 近5年北京市总死胎率为3.47‰,2010年为3.93‰,2014年降至3.27‰(P< 0.001),死胎发生的首位原因为出生缺陷,在可避免死亡/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病例死因评审原因中“个人、家庭、居民团体”问题排在首位.结论 北京市死胎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已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孕产期保健服务措施的效果初步显现,但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50.
北京市10年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资料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北京市10年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情况,了解北京地区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情况。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北京市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结果北京市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其他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9.60%,其中合并染色体畸形占第一位;单纯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类型前三位为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结论出生缺陷监测水平和诊断水平的提高是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应该延长出生缺陷的监测时限;应该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漏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