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眶内肿瘤表现为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甚至消失、眼球活动障碍等症状,手术易引起一些长期或短期并发症.影像学检查(CT、MRI)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特征以及与眶内结构的关系,为手术入路选择及肿瘤性质的估计提供有力的参考.本文结合我院1997年至2002年经颅底-眶顶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8例眶内内侧型原发肿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了眶内内侧型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径路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4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脉压(pulse pressure,PP)的动态监测是预测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事件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能较好地反映靶器官的损害程度,作为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监测价值优于收缩压、舒张压。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动态脉压与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结直肠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微生态制剂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微生态组和对照组各25例,术后对照组常规处理,微生态组给予三联活菌制剂口服治疗,采用细菌DNA PCR分析定量肠道细菌量,检测血浆D-乳酸和尿L/M水平,对比手术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和肠道屏障功能.结果:术后10天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显著降低,而微生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显著升高,微生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B/E呈显著倒置,对照组倒置更为显著(P值<0.05);术后60天,微生态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量及B/E基本恢复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显著低于术前(P值<0.05).术后1天血浆D-乳酸和尿L/M水平显著升高(P值<0.05),术后10天两组血浆D-乳酸和尿L/M水平均回落,微生态组回落较对照组显著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显著减少,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显著增加,肠道菌群严重失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微生态制剂治疗有助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恢复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44.
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是最近几年来神经科学及胚胎发育学的热点问题。人们通常认为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组织是不可再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将只能由神经胶质爬行替代,遗留难以弥补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而神经干细胞特别是在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的神经干细胞对以上观点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深入,必将为神经系统损伤性、退行性疾病的彻底治愈,甚至神经移植治疗带来一次革命性突破。  相似文献   
45.
蒋卫芳 《大家健康》2016,(12):39-39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析B超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检查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B超诊断,对照组采用CT诊断,比较两组误诊率及不同大小肿瘤检出率。结果:两组误诊率、结节型肿瘤检出率、巨块型肿瘤检出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而实验组弥漫型肿瘤检出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60%,差异显著(P<0.05)。结论:B超诊断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其误诊率、结节型肿瘤检出率、巨块型肿瘤检出率与其他诊断方式不相伯仲,仅弥漫型肿瘤检出率稍微低于其他诊断方式,仍旧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6.
手助腹腔镜手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结合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的特点,临床效果好[1].本中心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共实施此类手术1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8例;其中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11例,均为女性,年龄25 ~56岁,平均(33.6±10.5)岁;病程2~20年,主要症状为便秘,排便间隔时间4~7d,均需药物辅助;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6例,男2例,女4例;年龄13~61岁,平均(38.7±16.8)岁;主要症状为腹痛或腹部不适、血便、腹泻等;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1例,女,45岁,主要症状为腹泻及黏液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