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3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8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233篇
预防医学   9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36篇
  3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71.
急性脓胸为胸外科常见重症,由于急性炎症和胸腔积液,病人常有高热、气急、胸痛咳嗽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紫绀和休克,病死率很高.  相似文献   
87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双极射频感应温热疗法(RFIT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在北京友谊医院接受超声引导RFIT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8例(共42条)治疗及随访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治疗效果。治疗前与治疗后静脉临床危重程度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对38例患者共42条肢体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2例患者达到治愈效果,5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7.37%。术后静脉临床危重程度评分1、3、6个月呈进行性下降,术前评分为14.27±9.36,术后1、3、6个月评分分别为:9.20±6.87、7.86±4.02、4.53±4.2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34、2.267、2.682,P均<0.05)。随访过程中发现2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烫伤,3例患者术后局部皮肤感觉障碍,均在1~3个月内恢复正常,2例患者出现色素沉着,未能完全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超声引导RFIT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可靠,且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873.
目的:探讨5种不同合成材料的塑胶跑道面层浸提液的致突变性。方法:分别采用纯水和二甲基亚砜(DMSO)两种浸提介质按0.2 g/mL浸提处理硅PU球场、透气型塑胶跑道、EPDM塑胶跑道、混合型塑胶跑道、预制型卷材跑道5种塑胶跑道面层,在加与不加体外活化代谢系统的情况下进行Ames试验。结果:透气型塑胶跑道面层的DMSO浸提液,在体外代谢活化系统条件下,TA97a、TA100回变菌落数大于溶剂对照组的2倍。EPDM塑胶跑道面层的DMSO浸提液,无论在加或不加体外代谢活化系统条件下,TA97a、TA100回变菌落数均大于溶剂对照组的2倍。5种塑胶跑道面层的纯水浸提液均未引起回变菌落数异常。结论:透气型塑胶跑道面层、EPDM塑胶跑道面层的DMSO浸提液具有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874.
目的 探讨前臂后群肌内的桡神经走行及分布,为临床自体骨骼肌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在5 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上,完整取下桡侧腕长伸肌、指伸肌、拇长展肌和拇长伸肌,观测肌外神经来源,并采用改良Sihler’s 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 结果 采用Sihler’s 染色后的肌肉标本,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态,肌内神经分支被染成紫黑色,其在肌肉内的分布及走行清晰可见。 结论 根据染色结果可将桡侧腕长伸肌、指伸肌、拇长展肌和拇长伸肌分为不同的肌亚部,为临床肌移植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5.
目的:探讨经阴道结合后穹隆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直径<10cm卵巢囊肿需要保留子宫的患者45例,其中18例采用经阴道结合后穹隆镜(宫腔镜替代)行卵巢囊肿手术(研究组),27例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病率、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疼痛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阴道结合后穹隆镜手术具有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腹部无瘢痕、无需气腹等优点,但需选择适当的病例。  相似文献   
876.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由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于子宫体腔内壁以外部位引起的疾患,多见于不孕妇女。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患病人群日趋年轻化,对社会和患者均造成沉重的负担。内异症主要表现为疼痛和不孕,但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疾病期别无关。据统计,不孕的内异症患者中,仅有32%为中~重度内异症,其余68%则为轻度内异症。提示轻度内异症已超越中~重度内异症,成为困扰育龄期妇女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877.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依沙吖啶中期引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254例中期妊娠(14~24周)引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剖宫产史分为瘢痕组(82例)和对照组(172例),采用依沙吖啶经腹羊膜腔内注射(或配伍米非司酮)引产,观察两组的宫缩发动时间、排胎时间及阴道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等并发症。结果瘢痕组引产成功率为96.34%(79/82),对照组引产成功率为98.26%(169/172);两组排胎时间、阴道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瘢痕组宫缩发动时间[(32.55±9.61)h]明显短于对照组[(33.87±15.35)h;P〈0.01];瘢痕组中依沙吖啶配伍米非司酮组排胎时间[(38.96±13.37)h]明显短于单用依沙吖啶组[(47.71±14.40)h;P〈0.01]。结论依沙吖啶经腹羊膜腔内注射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若同时配伍米非司酮,可以加快产程进展,提高引产效率。  相似文献   
878.
目的观察伐昔洛韦治疗多发性寻常疣的疗效。方法将158例多发性寻常疣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仅外用酞丁安软膏,治疗组加服伐昔洛韦,6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伐昔洛韦联合外用肽丁胺软膏治疗多发性寻常疣疗效较为确切。  相似文献   
879.
严金明  刘冬  张兴云  秦波  王波  郭伟   《放射学实践》2009,24(12):1327-1330
目的:提高盆底失弛缓征排粪造影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明确诊断为盆底失弛缓征患者及20例排便正常者的排粪造影X线影像,在侧位照片上测量力排时和提肛时的肛直角(ARA),并计算两组的肛直角差。结果:病例组力排时和提肛时肛直角及其差分别为(96.8±3.9)°、(85.3±2.1)°、(9.8±5.1)°,对照组分别为(120.5±7.8)°、(80.2±6.5)°、(41.6±3.9)°,两组肛直角差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27例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力排时和提肛时肛直角变化较小,为(7.6±1.8)°,且力排肛直角〈90°;15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力排、提肛肛直角变化很小,仅(2.8±1.3)°,且力排肛直角≤90°;3例肛门内括约肌失弛缓综合征患者力排肛直角增大(〉100°),肛直角差较大,为(12.6±4.1)°。三者两两比较肛直角差之间差异存在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提肛、力排肛直角及其变化对盆底失弛缓征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80.
目的观察比较卤米松乳膏联合夫西地酸乳膏与单独使用卤米松乳膏治疗亚急性或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交替使用卤米松乳膏和夫西地酸乳膏,2次/d,每次用药间隔大于2h;对照组单独使用卤米松乳膏,2次/d。连续用药2周。结果治疗组63例,治愈率50.8%,有效率90.5%;对照组60例,治愈率35.0%,有效率66.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替使用卤米松乳膏和夫西地酸乳膏治疗亚急性或慢性湿疹效果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