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2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23篇 |
药学 | 8篇 |
出版年
2014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总结60岁以上老年患者胸_(10)以上硬膜外麻醉与气管内全麻309例临床资料,比较这两种麻醉方法对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麻醉方法血压、脉搏在全麻诱导和硬膜外麻醉注入首次总药量后5~15min 内变化最大。因此,力争此期麻醉平顺、循环功能稳定是保证病人手术安全的关键。硬膜外麻醉主要使血压下降或剧降;全麻主要使血压上升或剧升,但全麻较易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因此,对老年循环功能代偿良好者,可慎重选用硬膜外麻醉,若欠佳者,则以气管内全麻为安全。 相似文献
52.
53.
我们对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的病人采用闭孔神经阻滞,以防止膀胱穿孔的发生。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 TURB 病人(肿瘤位于膀胱侧壁)30例,年龄37~80岁,男19例,女11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A 组为试验组,B 组为对照组。麻醉前30min 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选用持续硬膜外麻醉,经 L_(2-3)间隙穿刺,向骶置管3.5cm。然后将病人平卧,A 组根据肿瘤位置 相似文献
54.
低浓度布吡卡因和利多卡因混合液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将40例手及前臂手术的成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采取锁骨上经路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分别使用0.15%布吡卡因+1%利多卡因含1/200000肾上腺素、0.25%布吡卡因+1%利多卡因含1/200000肾上腺素的混合液,注射容积小于或等于0.5ml/kg,结果麻醉效果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这样既减少了局麻药的用量,又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5.
56.
胸膜腔内注入布吡卡因止痛是用于剖胸术后和胸部创伤后止痛的较好方法。为进一步探讨胸膜腔内注入布吡卡因后对病人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及其止痛的最小治疗容积,我们对30例剖胸术后进入复苏室的病人采用胸膜腔内注入不同容积布吡卡因止痛,并进行了围止痛期的监测。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与方法 30例剖胸手术(肺叶切除术、食道癌根治术、纵膈肿瘤切除术)病人,男28例、女2例、年龄18~67岁,ASAI~Ⅲ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术后均使用0.375%布吡卡因(内含肾上腺素5μg·ml~(-1))止痛,Ⅰ组注入10ml、Ⅱ组注入15ml、Ⅲ组 相似文献
57.
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及短时出现的精神狂乱(EA,emergence agitation/emergence delirium)是临床经常碰到的问题,EA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因此预防和治疗EA的药物及非药物处理措施众多,但效果不一。Terri Voepel-Lewis等[1]研究表明,成人的EA大多在麻醉苏醒期出现,多发生于拔管后15min左右。 相似文献
58.
小儿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危急症,如不及时取出异物,将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窒息死亡,术中如操作不当或和麻醉及呼吸管理不当,也将大大增加术中意外和死亡发生率。为此,我们对68例次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68例次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其中7例各行2次手术,实际61例患儿,男42例,女19例,年龄3个月~14岁,<1岁6例、1~3岁38例、3~6岁8例、6~12岁7例、12~14岁2例。异物以花生米、葵花籽、南瓜籽、豆类、板粟为多,其次为塑料口哨、笔帽、铁钉等。异物多位于右支气管,其次为总气管,位于左支气管者较少。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