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研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TOR特异性抑制荆雷帕霉素(Rapamycin)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Lovo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分别用0.5、1.0、2.5和5.0ug/mL雷帕霉素对Lovo细胞进行干预,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 雷帕霉素对Lovo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增殖活性随浓度增加、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呈现量-效、对-效关系.雷帕霉素呈浓度依赖性诱导细胞凋亡,并明显降低Lovo细胞中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结论 雷帕霉素通过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诱导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其增殖及生长.  相似文献   
62.
肘关节"可怕三联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肘关节"可怕三联征"的诊断要点、手术治疗原则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7例肘关节"可怕三联征"患者的病历资料及随访结果,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38(14~72)岁.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23例采用单纯外侧入路,3例采用外侧加内侧入路,1例采用肘后正中入路.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7.5(6~33)个月,随访内容包括:病情主诉、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腕关节活动度、双侧握力以及X线片情况.用MEPS(Mayo Elbow Perfof-mance Score)和Broberg & Morrey评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用Morrey等提出的"5%"校正值对主力侧和非主力侧的握力标准化后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在未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均没有明显疼痛及不稳定.患侧肘关节伸屈活动范围平均为107°(30°~150°).患侧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范围平均为147°(0°~220°).患肢握力较健侧平均减少13.7%.MEPS评分平均为93.4(72~100)分,优良率92.6%.Broberg&Morrey评分平均为91.2(68~100)分,优良率88.9%.结论 对肘关节"可怕三联征"的诊断要紧扣其定义,且须与肘关节其它损伤相鉴别.对肘关节"可怕三联征"应采用手术治疗,大多采用单纯外侧入路即可完成,必要时可加用内侧入路.治疗原则为重建肘关节同心圆性中心复位及可靠的稳定性、对桡骨头、冠状突骨折尽量进行复位内固定并重视对软组织的处理.  相似文献   
63.
目的检验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在提高人体对血液重新分布适应性方面的有效性,寻找可行的训练方法.方法12名被试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人,分别接受11 d共9次的A模式和B模式(头低位、头高位快速交替)的反复体位改变训练.训练前、后进行头低位(HDT -30°/30 min)耐力检查和立位耐力检查,以评价训练效果.结果1)2种模式的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均提高了被试者的HDT耐力;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在HDT耐力检查中,B组的症状得分明显小于A组(P<0.05),B组心率降幅明显增加(P<0.01),说明B模式的训练在提高HDT耐力方面的效果较好;2)两种模式的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均使被试者的立位耐力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在立位耐力检查中,B组平均动脉压增幅明显增加(P<0.05),心率的增幅呈现小于A组的趋势(P<0.10),说明B模式的训练在提高立位耐力方面的效果略好.结论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可提高人体对血液重新分布的适应性;B模式是相对较好的训练方法,有望在航天员血液重新分布适应训练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4.
对乳熟期鲜食玉米穗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研究表明,籽粒中可溶性总糖(TSC)质量分数为先增加后降低,蔗糖(SUC)和TSC的变化趋势相似,淀粉质量分数逐渐增加,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的活性先增加后降低.穗轴中SUC及TSC质量分数在授粉后任何时期总是高于籽粒,淀粉质量分数远低于籽粒.苞皮中TSC与SUC质量分数缓慢减少,在籽粒灌浆初期积累有大量的TSC,为籽粒迅速灌浆做出了贡献,淀粉质量分数远低于穗轴.鲜食玉米采收后应低温放置或及时加工,以抑制糖快速转化为淀粉,防止鲜食玉米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65.
支气管肺泡灌洗(简称BAL),无创伤性,操作安全,不仅在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治疗上也获得较好的效果,但不能轻视对BAL病人的护理,这对维持BAL的治疗  相似文献   
66.
<正> 心脏收缩间期(Systolie Time Int-erals,STI)测定,在临床上为多用。此法测得的 PEP/LYET 的比值,与心脏每搏输出心指数、射量、血分数相关。在心肌收缩力减弱和每搏输出量减少时,PEP 延长,LVET 缩短,PEP/LVET 比值增大,因此 STI  相似文献   
67.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128SCTCA)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49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128SCTCA筛查,对其中59例患者同时作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分析比较128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341例患者成功完成了128SCTCA 检查,并可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193例患者的596支冠脉伴有不同性质的斑块和不同程度的狭窄,对其中59 例冠心病患者以 CAG为金标准,得出128SCTCA 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 100 %、90.23 %、92.57 %、100 %、95.59 %.从 59 例患者的 295支冠脉中检测出136个斑块,脂质软斑块、纤维斑块及钙化硬斑块分别占18%、11%、71%.结论 128SCTCA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方法,冠心病的检出准确程度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接近CAG,区分高危斑块优于CAG,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窥镜下局部电凝微创填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方法。方法:对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应用鼻内窥镜下局部电凝微创填塞治疗35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5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局部电凝微创填塞治疗,32例一次性治愈,治愈率为91.4%,术后随访3~6个月均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鼻内窥镜下电凝局部微创填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术中出血点定位准确、手术微创、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该方法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理想方法,尤其适合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以2005—2010年收治的67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20例行非手术治疗,47例手术治疗,治愈57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者2例,胆漏3例,膈下感染1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14.9%,主要死因为失血性休克。结论:早期准确的诊断与及时正确的治疗是保证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0.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我院临床怀疑颈脑血管疾病981例患者,应用128层螺旋CT进行颈脑血管成像检查,回顾性分析颈脑血管疾病的各种影像学征象。结果颅内动脉瘤89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5例,颈脑血管狭窄524例(颈总动脉狭窄53处,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183处,烟雾病3例,椎动脉起始段狭窄73处,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75处,颅内动脉狭窄195处),颅内乙状窦血栓3例,海绵窦瘘3例,血管变异78例,无异常发现259例,阳性检查率73.59%(722/981)。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颈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效、无创、诊断准确等优点,对评价其风险,制定治疗计划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