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152.
目的 探讨左心房憩室在MS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影像表现.方法 选择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发现的左心房憩室122例,分析其影像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左心房憩室部位:左心房前上壁21例,前下壁5例,后下壁35例,后上壁61例,后壁分布数高于前壁,上壁分布高于下壁;左心房憩室形态:管型21例,囊型101例;数目:单发115例,多发7例;憩室底部开口宽度平均(0.82±0.24)cm,深度平均(0.78±0.21) cm.结论 MSCT冠状动脉成像能准确提供左心房憩室的位置及形态.  相似文献   
153.
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对浸润性星形细胞瘤的分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CTP)对浸润性星形细胞瘤分级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90例脑肿瘤患者进行CTP检查,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为浸润性星形细胞瘤(Ⅱ~Ⅳ级)者46例纳入本研究对象。CTP采用SOMATOM Definition AS型128层螺旋CT机进行灌注扫描,应用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时间-密度曲线(TDC),测定肿瘤区和对侧正常组织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及对比剂达峰值时间(TTP),并对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有病例中,全脑灌注图像平均视觉评价分数明显高于传统灌注图(P<0.01),且对病变定位更为精确。星形细胞肿瘤高级别组的CBF、CBV和PS值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P<0.01),而TTP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CBF、CBV和PS值对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0.897和0.954,采用CBF≥72.052ml/min/100g,CBV≥4.293ml/100g和PS≥6.337ml/min/100g作为分界点对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的敏感性均为87.2%,特异性分别是83.5%、83.5%和93.0%。结论: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有利于脑肿瘤的术前整体评估和精确定位;CTP参数CBF、CBV及PS值及TDC曲线对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腹部实质脏器损伤大出血的介入超选择栓塞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介入超选择栓塞治疗43例腹部实质脏器损伤大出血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其中脾脏挫裂伤16例,肾脏挫裂伤19例,肝脏挫裂伤5例及脾肾合并伤3例,此外18例患者有创伤失血性休克。所有病例先行该脏器的动脉血管造影。结果 41例患者介入栓塞后出血立即停止,经输血扩容后血压和血红蛋白回升;另2例肾挫裂伤栓塞术后仍可见淡红色肉眼血尿,经静脉立止血治疗,2天后出血停止,血尿消失。23例半年后随访,肝肾功能实验室检查正常。结论对各种原因所致闭合性腹部实质脏器损伤大出血患者,行急诊动脉造影和超选择栓塞治疗,具有明确出血部位、止血迅速、疗效肯定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胃癌T分期的检测准确率。方法对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MRI和DWI对胃癌T分期的检测准确率。结果胃癌病变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常规MRI、DWI最终检测到所有病灶。DWI总体分期准确率(83.0%)显著高于常规MRI(69.5%)(P=0.003),DWI对T3期肿瘤诊断准确率(60.0%)亦显著高于常规MRI(88.0%)(P=0.02)。结论 DWI联合常规MRI检查,不仅有利于胃癌的检测,而且能提高胃癌T分期准确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6.
目的:利用128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优化后处理技术;评价其提高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平片检查、CT骨算法薄层高分辨图像和MPR、MIP后处理技术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单侧骶髂关节病变8例;双侧骶髂关节病变31例。CT表现为0级2例;Ⅰ级5例;Ⅱ级9例;Ⅲ级15例;Ⅳ级8例;与X线平片检查相比诊断早期病变及阳性率有显著差异。结论:128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图像和MPR、MIP后处理技术图像;清晰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细节分级,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行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房间隔缺损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行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治疗,其中行房间隔缺损直接缝合9例,补片修补17例,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3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经x线检查,肺部纹理较术前明显减少,无心包腔和胸腔积液发生,且与同期进行的行右胸前正中切口的30患者比较,术后的引流量、体外循环的时间和心律失常的并发症均小于行右胸前正中切口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患者具有创伤小,痛苦少,且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学习倦怠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个年级的2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学习倦怠得分为23.95±9.22,主观幸福感男、女生分别为76.64±12.38和75.80±10.58。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学习倦怠总分、情绪耗竭、乏个性化、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5;P0.05)。学习倦怠及其各维度都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结论大学生学习倦怠不明显,具备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情绪耗竭和乏个性化可大致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9.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络方熏洗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及对血清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 3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抗炎、预防血栓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活血通络方熏洗,治疗1月。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术后疼痛消失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的BMP-2水平。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 7.67%,高于对照组的81.4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气滞血瘀证疼痛、肿胀、瘀斑、口渴、便秘、尿赤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疼痛消失和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2组血清BMP-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3周和6周,观察组的血清BMP-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方熏洗可加快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和疼痛的改善,促进骨折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M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0.
游泳训练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1名男青年(18±1,0岁)随机分入潜泳组(nll5)、水面游泳组(n=6)。经11周训练后,对总体样本(潜泳组十水面游泳组)、潜泳组样本、水面游泳组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总体样本外周血T细胞、CD4、CD8T细胞及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其中水面游泳组有显著变化;B细胞百分比、CD4/CD有下降趋势;总体样本一2及一6离体产生能力显著增强,其中潜泳组-6产生变化极显著:IL-4产生训练前后均低。表明游泳训练改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布及细胞因子产生能力,从而影响机体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