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689篇 |
免费 | 4466篇 |
国内免费 | 267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91篇 |
儿科学 | 1006篇 |
妇产科学 | 518篇 |
基础医学 | 3740篇 |
口腔科学 | 1030篇 |
临床医学 | 10897篇 |
内科学 | 6113篇 |
皮肤病学 | 931篇 |
神经病学 | 2068篇 |
特种医学 | 302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0篇 |
外科学 | 5472篇 |
综合类 | 21892篇 |
预防医学 | 9001篇 |
眼科学 | 756篇 |
药学 | 8863篇 |
144篇 | |
中国医学 | 9170篇 |
肿瘤学 | 24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65篇 |
2023年 | 1894篇 |
2022年 | 2128篇 |
2021年 | 2686篇 |
2020年 | 2306篇 |
2019年 | 1938篇 |
2018年 | 1824篇 |
2017年 | 1246篇 |
2016年 | 1464篇 |
2015年 | 1596篇 |
2014年 | 3801篇 |
2013年 | 3370篇 |
2012年 | 4012篇 |
2011年 | 4330篇 |
2010年 | 4116篇 |
2009年 | 4156篇 |
2008年 | 4096篇 |
2007年 | 3901篇 |
2006年 | 3634篇 |
2005年 | 3582篇 |
2004年 | 3278篇 |
2003年 | 3050篇 |
2002年 | 2692篇 |
2001年 | 2561篇 |
2000年 | 2306篇 |
1999年 | 1890篇 |
1998年 | 1684篇 |
1997年 | 1580篇 |
1996年 | 1476篇 |
1995年 | 1398篇 |
1994年 | 1270篇 |
1993年 | 910篇 |
1992年 | 829篇 |
1991年 | 743篇 |
1990年 | 709篇 |
1989年 | 621篇 |
1988年 | 584篇 |
1987年 | 499篇 |
1986年 | 482篇 |
1985年 | 421篇 |
1984年 | 321篇 |
1983年 | 322篇 |
1982年 | 254篇 |
1981年 | 246篇 |
1980年 | 155篇 |
1979年 | 95篇 |
1978年 | 36篇 |
1977年 | 46篇 |
1965年 | 27篇 |
1959年 | 3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微血管吻合技术,远距离复合组织移植快速修复是近代整复外科技术上的重大进步。从1979年4月开始我们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类大型缺损共70例,66例成功,4例失败。本文通过以往临床实践的回顾,就适应证选择、显微外科技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手术探查的效果及失败原因等谈谈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使用氧和氮等离子体轰击法对六甲基二硅氧烷(硅醚)聚合体表面特性的影响.方法:使用薄膜等离子体聚合法在圆形盖玻片表面生成六甲基二硅氧烷薄膜聚合体,然后用低温氧和氮等离子体轰击聚合体表面,测量不同轰击时间对薄膜聚合体表面润湿性、粗糙度、表面形貌的影响,用XPS检测表面基团组成的变化. 结果:六甲基二硅氧烷薄膜聚合体表面经过氧及氮低温等离子体轰击后,随着轰击时间的延长,聚合体表面接触角显著降低,XPS结果表明O/C比例显著上升,显示COOH基团增多.结论:氧和氮等离子体轰击法可以明显增加六甲基二硅氧烷薄膜聚合体表面亲水基团的含量,表现为表面润湿性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掌跖角化牙周病综合征又称帕-勒综合征(PLS)患者组织蛋白酶 C 基因(CTSC)突变的特点,为该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诊断为 PLS 的2例患者进行 CTSC 基因突变的分析。分别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组 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 DNA 直接测序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进一步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验证突变。结果 2例 PLS 患者均存在 CTSC基因的复合型杂合突变,患者Ⅰ的突变位点为 G139R 和S260P,患者Ⅱ的突变位点为 R250X 和C258W,健康对照组未发现基因突变,其中 S260P 和 C258W 突变是 CTSC 基因的新突变位点。结论CTSC 基因突变是导致2例 PLS 患者临床表型的致病原因,S260P 和 C258W 突变扩大了 CTSC 基因的突变谱,为我国 PLS 疾病的基因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激活功能和免疫功能表型改变的影响。方法以65例MDS患者为对象,根据MDS患者IPSS-R评分情况分为低危组(n=30)、高危组(n=35)。以同期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三组受试者外周血血小板激活功能及免疫功能表型的改变。结果三组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CD41 a-MFI、CD62 p+PLT、CD63+PLT、CD62 p-MFI、CD63-MFI、CD154+PLT、TLR4+PLT、CD154-MFI、TLR4-MFI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高于低危组及高危组(P<0.05);低危组高于高危组(P<0.05)。MDS患者治疗后CD41 a-MFI、CD62 p+PLT、CD63+PLT、CD62 p-MFI、CD63-MFI、CD154+PLT、TLR4+PLT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MDS患者血小板功能免疫表型存在异常,接受输血治疗者MDS患者血小板免疫功能表型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5.
在健康及疾病状态下众多的生长因子(growthfactor,GF)参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因此认识GF的功能调节及临床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到目前为止,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被认为是最强的肝再生促进剂。1987年日本的中村敏一从3000只大鼠的血小板中将GF纯化成单一的蛋白质,1989年根据GF N 相似文献
56.
<正>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6岁。主因发作性左上肢麻木、无力6个月,发作性头痛2月余,于2013年8月16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2013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左上肢麻木、无力,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共发作10次,未予处理。2个月前(2013年5月27日)出现右眼黑影伴右侧头部闷痛,约4 h后出现左上肢麻木、无力,持续12 h后自行缓解,尺侧两手指轻度麻木。病程中无复视,无视力、视野改变。至当地医院就诊(2013年6月),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头部MRI检查显示,右侧额顶叶交界区、中央前回,左侧颞叶、半卵圆中心和脑桥异常信号,增强后病灶呈多发斑片状或结节样强化(图1)。全身PET显像提示颅内多发混杂密度影,伴部分病变局灶性18F-FDG代谢升高,不排除恶性病变;右肺中叶少许条索状影,前纵隔密度略升高,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阴性,未予治 相似文献
57.
59.
脑积水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达1%-1.5%,且随人口数量的增长而递增。作为神经外科的常见病,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脑积水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0.
在实际工作中,聚丙烯酰胺凝胶大都采用加热真空干燥法干燥。该法须有一定的设备,而且操作较烦,在凝胶高浓度时还会产生龟裂.本室在进行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时,改用乙醇透析膜法.操作简便,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