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通过分析胃癌、胃癌前病变及胃良性病变组织中肥大细胞数目分布,了解肥大细胞与肿瘤形成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胃癌、40例胃癌前病变、39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标记肥大细胞特异性类胰蛋白酶,分析肥大细胞在胃癌(高、中、低分化)组织中的数目及分布,并与胃癌前病变、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胃癌、胃癌前病变组织中肥大细胞数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P均<0.05),胃癌前病变组织中肥大细胞数明显高于胃癌(P<0.05)。将胃癌组和胃癌前病变组分别以肥大细胞数中位数(28、43)分组比较,胃癌、胃癌前病变中肥大细胞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肥大细胞数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Ki-67表达强弱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胃癌、胃癌前病变、胃良性病变组织中肥大细胞差异提示肥大细胞可能参与了早期肿瘤的形成,特别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的胃癌;肥大细胞与Ki-67的关系提示其促进肿瘤增殖与进展,但是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同时,肿瘤组织中肥大细胞与患者生存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2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2组,每组46例,均服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1次/d,25 mg/次。观察组:1次/d,12.5 mg/次。连续服用3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肌瘤体积、血红蛋白水平、孕激素(P)及雌二醇(E2)均较用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米非司酮12.5 mg/d与25 mg/d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均满意。但小剂量米非司酮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3.
刘亚楠 《西部医学》2015,46(4):34,38
<正>衡先培,福建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科主任、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衡教授还是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内分泌科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行评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函审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三届评审委员会委员。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病机不外乎阴虚和燥热两方面,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导师衡先培教授在临床中尤其擅长加用荔枝核治疗2型糖尿病,兹择其要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患者中治疗前明确诊断39例,误诊31例。两种方法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P0.05)。结论:阴道彩超的应用可使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早期确诊。病灶清除能提高本病的治愈率。病灶清除的方法依病灶侵入的深度不同而异。为避免大出血及子宫切除,病灶深入肌层者应首选开腹或腹腔镜下病灶切除。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个体化护理方式对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2月时间段内至我院就诊并且明确诊断为特应性皮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干预和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生活质量评价方面对照组患者的日常活动、家庭社会功能、心理情绪、饮食起居4个方面平均分数均显著低于观察组。结论个体化的护理方式能够显著改善特应性皮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46.
感冒一词的来历 寒冬已至,感冒这个词频频被挂在嘴边.不过相信不少朋友并不知道这个词的来历。感冒这个词大有来历,还与中医渊源颇深。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究分析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患者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出现的高危因素,以为以后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有更加明确的根据。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OSAS)共有20例,以及在我院进行体检结果显示健康的正常成人共2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2组患者在每天清晨6点以及下午4点的时候进行红细胞压积(Hct)、血液粘滞度(WBV)、凝血酶原时间(PT)、内皮索、血浆纤维蛋白原(Fng)、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以及血小板聚集(PAG)等各个方面进行检测。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清晨6点相对比于下午4点在Hct、血浆Fng、WBV以及PAG等方面均明显升高,两者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还有APTT两个方面距显著缩短,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等正常人在清晨6点相对比于下午4点的时候,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S患者存在有导致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高危因素,且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在清晨的时候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βRⅠ、TβRⅡ与矽肺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5只,实验组采用非暴露式经气管染尘法制备矽肺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的生理氯化钠溶液,分别于染尘后第1、3、7、14、28天各处死7只,应用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处理系统检测TGF-β1、TβRⅠ、TβRⅡ在矽尘致大鼠肺纤维化中的表达.结果 TGF-β1、TβRⅠ和TβRⅡ广泛分布于肺组织内.实验组肺组织TGF-β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达量在第7天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肺组织TβRⅠ和TβRⅡ表达量在染尘后第14、28天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GFβ1、TβRⅠ和TβRⅡ在矽尘所致的肺纤维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幼年大鼠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致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MicroRNA-192(miR-192)、Ⅰ型胶原的表达以及用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多苷(TWP)的干预效果。方法选用4~5周龄幼年SD雄性大鼠5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UUO模型组及TWP治疗组,分别于治疗满3、7、14 d杀鼠取左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各组miR-192及Ⅰ型胶原mR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假手术组miR-192、Ⅰ型胶原mRNA仅微量表达,各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 UUO模型组miR-192、Ⅰ型胶原mRNA表达增加(P<0.01),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两者的表达逐渐增强,各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UUO模型组相比,TWP治疗组可以减低miR-192、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P<0.01),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在幼年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致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 miR-192可能起促进作用;雷公藤多苷可有效抑制miR-192、collagenⅠ的表达,改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50.
①目的 探讨胆汁中纳米细菌的培养、鉴定方法及微生物学特性.②方法 对6例胆结石患者胆汁标本进行纳米细菌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采用透射电镜、间接免疫荧光染色、Von KOSSA钙染色进行纳米细菌鉴定并采用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能谱分析.③结果 6例胆结石患者胆汁标本纳米细菌培养均为阳性;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细菌约为80~350nm,呈椭球形或短棒状,聚集成簇状,其表面被覆细菌被膜;经Von KOSSA法钙染色,其形成的矿化外壳呈黑色;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纳米细菌被荧光标记抗体结合,呈绿色荧光颗粒.扫描电镜能谱分析(EDX)显示,纳米细菌外壳含有钙、磷、镁等元素,其钙/磷比值为1.62;④结论 胆囊结石患者胆汁中存在纳米细菌感染.纳米细菌体积微小,生长缓慢,能在生理条件下于其菌体表面产生矿化外壳.纳米细菌单克隆抗体联合透射电镜可鉴定纳米细菌,钙染色对纳米细菌的鉴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