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了解SARS患者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为更全面认识SARS和及时制订合理的防治措施积累基础资料。方法:查阅相关的医疗记录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2003年初广州市某医院受感染发生SARS的29位医护人员的康复情况进行问顾性调查。结果:除3人因并发症需医疗干预外,其余26人健康状况良好,已恢复正常工作。3例SARS恢复期并发症分别是创伤后应激障碍1例、神经症(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1例、肌炎1例。结论:SARS病人大多预后良好;加强健康教育以及进行SARS患者的恢复期随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2.
目的应用调整的膳食平衡指数评价广州市18~64岁居民的膳食质量,为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对膳食平衡指数进行调整;选用2011年广州市膳食调查中2008名18~64岁个人膳食调查及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资料,采用调整的膳食平衡指数评价广州市居民的膳食质量。结果广州市18~64岁居民的膳食处于中度失衡状态(DQD=33.7±7.1),膳食摄入不足为主要问题(LBS=26.6±7.7),男性、40~49岁和中低学历人群的膳食失衡状况较严重。被调查者奶类、水果和豆类摄入不足最为严重,摄入达到或接近推荐量的分别占6.7%、14.1%和28.4%;同时也存在膳食过量问题(HBS=7.1±4.8),有83.8%的人畜禽肉类的摄入量超过推荐量。结论广州市18~64岁居民的膳食结构不合理,存在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的双重问题,应继续加强平衡膳食的宣传教育,改善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3.
目的了解广州市米粉制品超范围使用脱氢乙酸的情况,初步分析居民食用米粉制品的脱氢乙酸暴露水平。方法对2017年广州市市售散装米粉制品中干米粉和湿沙河粉的脱氢乙酸含量进行监测,结合2011年广州市居民膳食摄入量调查结果,应用世界贸易组织推荐的食品中化学污染物膳食暴露计算方法对广州市居民米粉制品中脱氢乙酸暴露水平作分析。结果共监测60份干米粉和60份湿沙河粉样品,脱氢乙酸平均含量为(121.3±260.6)mg/kg,P50和P95分别为5.75 mg/kg和642.2 mg/kg,检出值为3.30 mg/kg~1 740.0 mg/kg;总检出率为62.5%(75/120),总超标率为62.5%(75/120)(米粉制品不得使用脱氢乙酸)。居民从米粉制品膳食中获取的脱氢乙酸的暴露量为14.77 mg/d;膳食摄入量P95的暴露量为50.78 mg/d。结论广州市市售散装米粉制品尤其是湿沙河粉超范围使用脱氢乙酸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脱氢乙酸在食品中的使用量以及超范围使用的情况调查数据存在空白,有必要开展全膳食的脱氢乙酸暴露量评估,为今后修订标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掌握广州市水体中诺如病毒污染状况。方法 2010年间按月采集广州市内河涌和市场售卖贝类产品的水体用PEG浓缩后,用Realtime PCR检测,阳性标本再进行序列测定。结果除7-10月间的样品为阴性外,其余月份均有阳性检出。测得的11份序列,与国内北京、深圳测得的序列相近。结论广州市水体中存在诺如病毒的污染,且污染的时间分布上与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的分布相吻合。GⅡ型诺如病毒是引起广州市诺如病毒暴发和流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SARS病人在人群中的传播途径,确定其感染的可能方式。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该院SARS病例资料,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SARS—IgG血清学检测和回顾性调查方法。结果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非传染病病人和健康人群,近距离接触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后都存在着被感染的机会。结论SARS病毒具有传染性极高、传播速度极快等特点,传播因素最大的可能是飞沫。  相似文献   
86.
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1年11月13~26日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广达鞋厂发生一起以接触传播为主的痢疾暴发流行。共发病152例,罹患率为5.15%,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接触传播为本次暴发流行主要传播途径,而居住密集、生活设施简陋为促成全厂扩散的重要因素。在落实隔离病人和消毒等综合性措施后一周终止流行。  相似文献   
87.
目的 了解2006 - 2018年广州市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水平,为水产品VP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市11个区的餐饮单位、批发市场、肉菜市场、超市、零售店和网店等场所分季节采集2 646份不同种类水产品样品开展VP检测。VP检出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VP总体检出率为21.39%(566/2 646)。其中, 2015年VP检出率最高(70.00%),2008年VP检出率最低(3.23%)。不同种类、不同采样地点、不同加工售卖方式和不同季节VP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淡水产品和海产品VP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081,P = 0.048。甲壳类VP检出率最高,为30.68%;鱼类检出率最低, 3大类样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693,P<0.001)。肉菜市场VP检出率最高,为28.64%;其次为超市;零售店检出率最低。6个采样地点VP检出率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2.600,P<0.001)。生鲜类VP检出率最高(28.01%),其次为生食类(11.85%),熟制类检出率最低(6.67%)。不同加工售卖方式VP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4.100,P<0.001)。第3季度VP检出率最高,为25.20%;其次为第2季度;最低为第1、4季度。4个季度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2.423,P<0.001)。结论 广州市市售水产品存在较高的VP污染,水产品检出率有明显的样品种类、采样地点、加工售卖方式和季节差异,甲壳类、生鲜类水产品以及肉菜市场、第3季度检出率更高。提示应加强综合监管,针对消费者开展健康教育及食品安全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88.
广州市水产品监测中霍乱弧菌分离株的分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广州市水产品监测中霍乱弧菌分离株的毒力特征,对其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研究其分子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2 0 0 4年6月采集广州市3家较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的海、水产品以及广州以往水型霍乱流行沿海地区的河水和珠江入海口海水,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样本检出的霍乱弧菌分离株进行霍乱肠毒素基因(ctx)、小带联结毒素基因(zot)、辅助霍乱肠毒素基因(ace)和毒力协同菌毛蛋白亚单位基因(tcpA)这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用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结合SPSS软件对以上菌株进行多态性分析,对霍乱弧菌毒力进行快速测定并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共采集海、水产品样本16 0份、水体样本90份,从样本中检出34株霍乱弧菌,其中分离自青蛙12株、虎纹蛙6株、牛蛙5株、养殖水5株、罗氏虾3株,其他3株,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均为海南输入株。毒力基因检测表明,34株霍乱弧菌均未检出ctx和tcpA基因;14株菌(41% )可同时检出ace和zot基因,另有2株菌(6 % )只检出ace基因。所有34株霍乱弧菌的RAPD结果经聚类分析可分为2个聚类群,其中31株属于同一来源,只有3株菌与其他菌株的同源性有差异,但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该次水产品监测的霍乱菌株均为非流行株,但仍需加强监测,预防霍乱流行株的出现而导致的霍乱散发和暴发流  相似文献   
89.
目的 通过对广州市2003年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以及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病例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关键指标对比分析,探讨2种疾病的流行特征、相关指标异同的原因,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种传染病在广州市流行期间确诊病例的一般情况、临床分类、活动史、接触史、家庭成员接触及发病情况,对2种疾病的时间特征、职业特征、年龄特征以及其他关键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分析指标包括发病数、构成比(%)、均数、中位数、粗病死率等。结果 SARS纳入研究1 072例,报告重症353例,发生率为30.13%;报告死亡43例,病死率为4.01%;平均年龄38岁;医务人员病例占26.31%;从首次报告到持续零报间隔129 d。COVID-19纳入研究346例,报告重症病例58例,发生率为16.76%;报告死亡1例,病死率为0.29%;平均年龄46岁,未发生医务人员院感事件;从首次报告到持续零报间隔35 d。结论 广州市对COVID-19的防控效果优于SARS,应急响应的措施值得评价和总结。  相似文献   
90.
目的了解广州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广州市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广州市共报告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39起,发病12 236人,死亡22人。事件级别以未分级事件为主,占报告事件总数的89.98%。呼吸道传染病占事件总数的82.56%。报告居前4位的病种为甲型H1N1流感、水痘、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2009年是事件发生的高峰,占事件总数的59.55%,其中甲型H1N1流感占70.09%。事件的月份分布与呼吸道传染病的分布基本一致,6、9、11月份报告较多。学校为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占事件总数的80.52%,其中小学占学校发生总数的52.07%,中学占20.97%,幼托机构占15.21%。结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学校为主要发生场所,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