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5篇 |
免费 | 50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1篇 |
口腔科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99篇 |
内科学 | 64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43篇 |
特种医学 | 3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30篇 |
综合类 | 199篇 |
预防医学 | 66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123篇 |
中国医学 | 113篇 |
肿瘤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64年 | 4篇 |
1962年 | 4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及原癌基因c-fos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9/12在十堰市人民医院临床研究所完成。①将100只出生后1周内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24h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对照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未加入任何药物;血管紧张素Ⅱ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215;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丹参酮ⅡA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预先加入1&;#215;10^-6mol/L丹参酮ⅡA作用30min后,再加入1&;#215;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批号0766—200010);血管紧张素Ⅱ+缬沙坦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预先加入1&;#215;10^-6mol/L缬沙坦后,再加入1&;#215;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丹参酮ⅡA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215;10^-5mol/L丹参酮ⅡA;缬沙坦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215;10^-6mol/L缬沙坦。所有实验均重复3次。②持续加药作用7d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采用^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 mRNA表达。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①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使心肌细胞蛋白总量增多(P〈0.01),预先加入丹参酮ⅡA或缬沙坦作用30min,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P〈0.01)。②血管紧张素Ⅱ作用24h后,血管紧张素Ⅱ组心肌细胞合成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177;97),(1205&;#177;75)min^-1,P〈0.01],丹参酮ⅡA和缬沙坦本身对心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没有影响,但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增加(P〈0.01)。③在培养液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Ⅱ作用30min后,c-fos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预先加入丹参酮ⅡA或缬沙坦作用30min,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P〈0.01),而丹参酮ⅡA和缬沙坦本身对原癌基因c-fos mRNA的表达无影响。
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这与其抑制了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2.
二维超声对胸膜腔积液、胸膜未见明显增厚的情况。难以做出病因诊断,即使胸膜明显增厚或呈瘤样包块时。也只能提示胸膜或胸壁实性占位,对于良、恶性,原发或转移肿瘤均不能定性,因没有特征性形态学改变,无法直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因此,我科开展了B超引导下经皮胸膜活检术,穿刺物送检病理科,及时为临床提供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3.
节育环穿破直肠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哉考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2):91-91
患者女,42岁,4年前上节育环,上环后有下腹痛,经抗炎治疗3d后好转。1年后带环怀孕,此后时有下腹胀痛,体息后缓解,1周前开始低热、左下腹隐痛,会阴部坠胀感伴有黏液脓血便,日解2∽3次,指肛检查,触及直肠硬结,疑为直肠癌,申请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术中见距肛门6∽7 相似文献
84.
1998 年,Davis等首次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成功,目前成为治疗VT的一个可选用的方法,特别是对右室流出道室速及左室特发性室速疗效肯定[1]。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心室率极快的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较为少见,本文报告导管消融治疗极快频率室性心动过速1例。资料及方法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17 岁。因“反复发作心悸、晕厥1年余,再发2d”,于 2004 年 4 月 7 日收入我科。入院后查血清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抗体均正常,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示: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 140~280 次/min,呈 LBBB型… 相似文献
85.
86.
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05例帕金森患者立体定向下单侧脑内神经核团毁损手术后的经验和体会。方法:105例帕金森患者为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1999—06/2004—05收治,震颤型14例。僵直型10例,震颤僵直型81(震颤为主63例,僵直为主18例)。Hoehn&;amp;Yahr分级,Ⅱ级6例,Ⅲ级30例。Ⅳ级67例,Ⅴ级2例。采用MRI影像定位结合术中电刺激的神经生理定位,进行丘脑腹中间核(Vim)或内苍白球(Gpi)核团毁损。结果:105例患者术前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ore,UPDRS)运动评分,“开”状态是53.0&;#177;7.0,“关”状态是62.0&;#177;6.6;术后7d UPDRS运动评分,“开”状态是21.6&;#177;7.2,“关”状态是23.6&;#177;7.3。所得分数经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开”、“关”状态下手术前、后UPDRS运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2,P&;lt;0.01)。结论:目前国情下,立体定向下单侧脑内神经核团毁损手术仍不失为外科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 探讨二种不同肺活检方法的临床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我院1988~2000年经影像学、痰细胞学、细菌学及纤维支气管镜 (以下简称纤支镜 )检查不能确诊的患者293例,对两种不同方法的肺活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皮肺穿刺活检148例,分别采用X线、CT、B超引导方法,其活检阳性率为87.8%;经纤支镜肺穿刺活检145例,活检阳性率为79.3%。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6%和21.4%。结论 采用肺活检的方法不同,其结果和临床意义不同,经皮肺活检以CT引导下的方式,诊断准确率最高。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3D高清腹腔镜在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行3D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例予以单纯缝合,5例使用补片。
结果8例均顺利进行3D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无中转及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10±18)min,平均出血量为(28±13)ml,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为(2.0±0.3)d,平均住院时间为(8.9±2.5)d,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疝复发。
结论3D高清腹腔镜能实现精细化操作,使用3D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更方便,手术质量更高,并发症更少,并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90.
我们对16例口服氧化乐果中毒致呼衰、呼吸肌麻痹病人采用气管切开、呼吸机常频呼吸的方法治疗,抢救成功12例,死亡4例,成功率为75%。 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5~51岁,服氧化乐果量50~200ml;服毒后至洗胃时间30分钟至3小时。入院时神志清醒9例,昏迷7例;呼吸肌麻痹和(或)呼衰出现时间短者入院后1小时,长者5天;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到恢复自主呼吸3~14天,平均8.5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