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鼻内镜下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鼻内镜下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0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治愈48例,好转17例,无效5例.结论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术中仔细操作,动作轻柔,术后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有变应性炎症者应用激素,清理鼻腔鼻窦,术后必须定期随访,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治疗外伤性鼻中隔骨折脱位中的可行性及体会。方法:23例患者均在鼻外形基本保持正常(鼻骨骨折患者鼻骨骨折整复术后)且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复位术。其中粉碎性鼻骨骨折并外鼻严重畸形6例,鼻骨骨折并移位9例,鼻骨骨折无明显移位4例,单纯鼻中隔脱位4例。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治愈19例(82.6%),好转4例(17.4%),无效0例(0%),总有效率100%。结论:鼻内窥镜下行外伤性鼻中隔骨折脱位手术治疗视野清晰,操作准确,损伤少,疗效好,痛苦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为了扩大内窥镜的适应症,探讨鼓膜成形术其他光照及手术途径。方法中央性鼓膜穿孔患者17例(19耳),首先将内窥镜插入外耳道,检查鼓膜穿孔的大小和部位,鼓室黏膜情况及听骨链的情况,在内窥镜下,应用钩针劈开或分离鼓膜内层和纤维层,并搔刮穿孔鼓膜内面黏膜,制成一个新鲜的移植床,取自体颞肌筋膜或耳屏软骨膜。根据移植床大小及形状修剪成型。通过鼓膜穿孔,在鼓岬上放置数小块四环素可的松软膏浸润过的明胶海绵片,以支撑即将置入的筋膜或软骨膜,采用内置法,将筋膜或软骨膜放置在鼓膜内面。结果显效:11例(12耳),有效:4例(5耳),无效:2例(2耳)。总有效率为89.2%。结论鼻内窥镜下行鼓膜成形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照明好,图象清晰,有放大作用,经济实惠,疗效显著,操作灵活方便,可采用不同角度内窥镜对手术野作全方位观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68例确诊为鼻源性头痛的患者,采用鼻窦正负压置换疗法的临床资料。结果:头痛和全身及眼部症状立即消失,经过1~7年的随访观察证明,疗效满意。结论:鼻窦正负压置换是诊断、治疗鼻源性头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由于时滞短、促透效果好、毒性小,中药挥发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就中药挥发油的促透皮吸收作用(单独应用,与其他促透剂联合应用,挥发油中成分的促透皮吸收作用、促透机制)及其自身的透皮吸收作用进行总结,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模型药物多为化学药物,评价指标多为单一化学指标,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淡化;对挥发油促透物质基础、促透机制、促透规律的探讨较少;体外扩散池法研究中影响因素的考察不全面。同时,提出必须寻找适合中药透皮作用特点的研究思路,在注重对传统文献古籍挖掘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制剂学和相关学科的新剂型、新技术、新方法,选择经典外用方剂或常用药对,采用化学成分和生物学效应指标相结合的方法,体外扩散池和在体研究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性地得到矫正,取得满意通气效果,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消失41例,明显减轻9例,术后经随访半年以上,均未出现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鼻梁塌陷等症状.伴有鼻窦炎、鼻息肉、慢性鼻炎患者随访半年无复发,窦口开放良好.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不仅可以矫正偏曲的鼻中隔,且可同期完成鼻窦手术,不需二次手术,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组方对麻黄细辛附子汤(MXF)体外经皮吸收的影响,以阐明MXF外用的配伍机制,为其经皮给药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中药复方外用配伍机制研究积累数据。方法:采用Franz体外扩散池法,以含1%聚山梨酯-80的生理盐水溶液为接受液,采用麻黄生物碱类成分(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附子生物碱类成分(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和细辛挥发油类成分(细辛脂素和甲基丁香酚)的12 h累积渗透量(Q12 h)和稳态渗透速率(Jss)为指标,考察麻黄组、附子组、细辛组、麻黄-附子组、麻黄-细辛组、附子-细辛组、麻黄-附子-细辛组(全方组)对大鼠背部的透皮吸收情况。结果:各成分的Q12 h和Jss比较,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排序均为全方组麻黄-细辛组麻黄组麻黄-附子组,且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排序均为附子-细辛组附子组麻黄-附子组全方组,且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甲基丁香酚排序为细辛组麻黄-细辛组附子-细辛组全方组。各组中细辛脂素的Q12 h和Jss差异不大。结论:不同配伍组方对MXF中各指标成分的经皮吸收有影响,且对不同成分的影响程度不同;成分不同,经皮吸收效果也不同。细辛对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的经皮吸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附子对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经皮吸收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麻黄和附子均会对甲基丁香酚的经皮吸收起到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