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IBST)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皮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糖尿病(DM)组与IBST治疗组,建立糖尿病肾病(DN)模型,分别检测肾皮质GluT-1 mRNA及TGF-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肾组织GluT-1 mRNA表达及TGF-β1 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O.01)。厄贝沙坦干预后,IBST组肾组织GluT-1及TGF-β1 mRNA表达显著低于DM组(P〈0.01)。结论厄贝沙坦对DN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厄贝沙坦显著降低肾组织GluT-1及TGF-β1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静息性脑梗死 (SCI)的发病率及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70例无症状脑血管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 (HD组 )及 4 0例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行头颅核磁共振 (MRI)检查 ,观察SCI的发生率、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CI与相关危险因素 ,如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吸烟及年龄等。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比健康对照组SCI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2 7例 (38.6 % )对 4例 (10 % ) ,χ2 =10 .6 ,P <0 .0 0 1];所有观察对象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SCI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吸烟和年龄 (R2 =0 .4 0 7,P <0 .0 0 1) ,而在血液透析患者组 ,年龄及吸烟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 (R2 =0 .342 ,P <0 .0 0 1) ,血液透析的年限及高血压不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增加了SCI的发生率 ,而且对于血液透析的患者 ,吸烟和年龄与SCI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3.
虫草制剂对肾小球硬化大鼠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虫草制剂对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大鼠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2-11/2003-1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36只健康级Wistar大鼠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冬虫夏草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冬虫夏草组分别行5/6肾切除,制备进行性肾小球硬化模型。正常对照组行两次手术,但不切除肾脏。冬虫夏草组在术后3 d给予四川产天然冬虫夏草制剂百令胶囊4 g/(kg&;#183;d)水提取液灌胃进行干预治疗。末次术后4,9周分别测定大鼠血生化;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胶原Ⅳ及纤维连接蛋白。 结果:36只大鼠纳入结果分析。①虫草制剂组能够减少尿蛋白排泄(25.03&;#177;3.36)g/L,降低血胆固醇(1.38&;#177;0.21)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0.86&;#177;0.11)mmol/L,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②虫草制剂组术后9周时肾小球硬化指数为30.33&;#177;7.74,与模型组44.67&;#177;9.87相比下降明显,胶原Ⅳ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也减少(P〈0.05-0.01)。③虫草制剂组在术后4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mRNA表达减少为(1.668&;#177;0.355)A;术后9周基质金属蛋白酶-2mRNA表达增加为(0.643&;#177;0.136)A,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mRNA表达减少为(1.563&;#177;0.307)A(P〈0.05-0.01)。 结论:虫草制剂能够减少5/6肾切除大鼠尿蛋白排泄量;纠正脂质代谢紊乱;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系统之间的平衡;减轻肾小球硬化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延缓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04.
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单中心横断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骨代谢及骨病控制情况,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的113例患者肾性骨病指标进行调查,并与美国肾脏病基金会慢性透析患者骨代谢和骨病控制指南(简称"指南")进行比较,以观测其达标水平。分析其与年龄、性别、尿素清除指数(Kt/V)、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透析时间、肾功能、血压、血红蛋白(Hb)、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 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相关性。结果113例患者中,有61例(54.0%)血清钙浓度、45例(39.8%)磷浓度、72例(63.7%)钙磷乘积、35例(31.0%)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达到指南所要求的目标;但所有指标均达到要求目标仅有20例(17.7%)。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与年龄、性别、hs-CRP、Kt/V、透析时间不相关;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BMI、高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为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血肌酐、血红蛋白、高血压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数血液透析患者骨代谢及骨病控制不佳,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目标。其发生与肌酐、血红蛋白、血压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DKD患者88例,其中Ⅲ期43例、Ⅳ期45例。将DKDⅢ、Ⅳ期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DKDⅢ-C组、DKDⅣ—C组)和观察组(DKDⅢ-O组、DKDⅣ—O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保护肾脏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50000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4d。比较各组24h尿白蛋白量、空腹血糖、血肌酐、D-二聚体和血PAI-1水平。结果DKDⅢ—C组和DKDⅣ—C组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量、空腹血糖、血肌酐、D-二聚体和血PAI-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KDⅢ-O组和DKDⅣ—O组治疗后24h尿白蛋白量和血PAI-1均降低(P〈0.05),而空腹血糖、血肌酐、D二聚体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DKDⅢ-O组血PAI-1及24h尿白蛋白下降程度较DKDⅣ—O组明显(P〈0.01)。结论尿激酶可通过降低血PAI-1水平来减少DKD患者尿白蛋白量,对保护肾功能、延缓DKD进展有积极意义,且小剂量应用未增加出血倾向,对DK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使用尿激酶持续泵入法与常规封管溶栓法对深静脉置管功能不良的疗效比较,以期解决局部尿激酶溶栓疗效不佳、易复发的局限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解放军第401医院使用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诊断导管功能不良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1例。A组使用10万单位尿激酶溶入生理盐水50 ml,持续微量泵2 h泵入动静脉端;B组使用10万单位尿激酶溶于4 ml生理盐水中动静脉端局部封管2 h,比较2组溶栓疗效及凝血指标。结果 A组溶栓后通畅率95.2%,平均血流量(232.0±22.4)ml/min。B组溶栓后通畅率90.5%,平均血流量(219±25.0)ml/min。2组溶栓后通畅率及血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成功后15 d,A组通畅率85.7%,B组通畅率61.9%;2组患者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A组患者溶栓当天及溶栓第15天后导管功能良好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患者溶栓当天及溶栓后第15天导管功能良好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未出现出血、发热、皮疹、过敏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持续泵入法比局部封管溶栓法治疗成功率高,15 d 后通畅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7.
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其中药防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ribrosis)是指由多原因引起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在肾间质内过度沉积和肾间质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的增生.肾间质纤维化几乎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和主要病理基础.有研究表明小管-间质纤维化组织学分级与肾小球硬化的组织学分级相比更能反映肾功能的丧失程度[1].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行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间接ELISA法检测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双盲法”分参照组、科研组,两组疗效比较。结果:9份抗-HCV阳性标本中,科研组阳性检出率为88.89%,参照组阳性检出率33.33%;科研组假阴性样本有1份,参照组假阴性样本有6份;科研组抗-HCV阴性标本检出率96.70%,参照组抗-HCV阴性样本检出率85.7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科研组灵敏度98.83%、特异度97.25%、阳性预测值93.64%及阴性预测值91.26%均高于参照组89.54%、85.21%、82.57%、80.04%(P<0.05)。结论:丙型肝炎患者行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可提高检测准确性、特异性及灵敏度,可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在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期间应用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其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放化疗的局部晚期前列腺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内分泌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以对照组治疗措施为基础联合应用调强放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和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更为理想的控制效果,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采取治疗措施以后,和对照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比较,观察组指标的下降幅度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毒副反应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较低,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给予局部晚期前列腺患者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对控制肿瘤标志物效果理想,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用。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