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摘要 目的: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股骨远端复杂骨折,骨折复位困难,内固定难以牢固,术后并发症多,术后疗效多不理想,尤其是老年合并有膝关节疾病患者。本研究初步探讨采用旋转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合并有膝关节疾病患者摘要:回顾性分析2005-05/2007-05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合并膝关节疾病患者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65~75岁,平均70.5岁;左膝5例,右膝8例。受伤原因除1例由于高处坠落致伤外其余均为摔倒跌伤,并全部为新鲜骨折。其中合并骨性关节炎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合并糖尿病2例,7例中合并有不同程度老年心脑血管疾病,9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其中1例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全部患者均行铰链式膝关节置换,记录置换时间,置换过程中出血量,置换后住院天数,HSS评分及围置换期并发症,置换后摄标准膝关节正侧位X射线平片观察假体位置。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4.3个月。置换时间100~150 min,平均107 min。置换后1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给予溶栓,安置下肢滤器等治疗,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给以抗感染雾化等治疗。术后及随访X射线显示假体位置良好、力线正确、无假体松动迹象。置换后内外翻和屈曲挛缩畸形均消失,膝关节保持外翻6°,关节屈曲活动范围达0°~120°。置换前13例患者膝关节评分平均为40分(21~57分),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平均83.5分(68~90分),优8例,良4例,优良率92.3%。提示对于老年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合并有膝关节疾病患者铰链式膝关节置换是一种较好的术式,能有效改善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2.
腰椎管手术通常需要破坏脊柱的后柱结构,术后硬膜外纤维瘢痕的形成是导致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如何在实验和临床应用方面对手术方式和防粘连材料的使用和创新,是预防和减少硬膜外纤维瘢痕的形成并减少硬膜周围粘连的关键.本文就材料的实验研究及应用和临床手术方式改进方面进行总结,对临床提高腰椎管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患男,16岁。因右膝疼痛8月.加重20d.于1998年2月19日入院。8月前,无诱因出现右膝胀痛.可耐受.活动后加剧.休息后缓解.夜间不痛。20d来,胀痛加剧.呈持续性,夜间为著、跛行明显。病前无外伤史。检查:行走时右下肢跛行.右膝稍肿,脓骨小头后上方明显肿胀、压痛,右膝浮膑试验(一).屈曲100度,加大活动范围疼痛加剧。X线片示:右胫肌外侧髁骨骺灶状密度减低,内有散在的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楚.诊断为右胫骨外侧髁占位性循环病变。术中见胫骨外侧髁外侧骨皮质菲薄.韧性感.骨皮质挖除后见外侧髁内为暗红色…  相似文献   
64.
背景:不同来源的种子细胞在体外黏附、增殖、分化的能力不同,保持生物学性状的能力不同,因而构建的组织工程产品生物活性也有所差异。 目的:尝试在分子水平了解骨膜来源之成骨细胞和盖骨来源之成骨细胞在构建组织工程骨膜中的分化能力。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7-07/2008-07在陕西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取健康、剖腹产的人羊膜(已取得产妇及家属的同意),按照文献方法制备脱细胞生物衍生羊膜。 方法:分别选用人胚骨膜成骨细胞和颅骨成骨细胞为种子细胞,接种于脱细胞生物衍生羊膜上,经过4,6,8 d的体外培养,提取总RNA,经过反转录成cD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目的基因成骨细胞特异转录因子,成骨细胞特异基因(osterix)以及骨钙素读取扩增循环数(cycle threshold,Ct)。 主要观察指标:①成骨细胞特异转录因子的表达。②成骨细胞特异基因Osterix的表达。③成骨细胞骨钙素Osteocalcin的表达。 结果:在组织工程骨膜中,骨膜成骨细胞对转录因子的表达普遍低于颅骨成骨细胞(P < 0.05)。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骨膜成骨细胞和颅骨成骨细胞对Osterix的表达均出现缓慢增加,但二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各时间段检测结果均显示颅骨成骨细胞对骨钙素的表达高于骨膜成骨细胞,其中在4,6 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骨膜成骨细胞与颅骨成骨细胞在与生物衍生材料接触后,仍可保持终末的分化性状。就分化能力而言,颅骨成骨细胞优于骨膜成骨细胞。生物衍生羊膜有助于骨膜成骨细胞保持分化方向。由此可见,不同来源的成骨细胞分化能力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5.
背景:目前常用基因载体具有一定缺陷性,无法直接在体内应用。应用腺相关病毒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1载体促进软骨修复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构建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腺相关病毒,测定病毒滴度,并测定重组病毒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感染活性。 方法:PCR方法扩增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构建重组骨架质粒pAAV-转化生长因子β1-绿色荧光蛋白,与包装质粒pAAV-RC、辅助质粒pAAV-Helper共转染AAV-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转化生长因子β1-绿色荧光蛋白。应用该重组病毒感染AAV-HT1080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并鉴定。并感染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检测重组病毒感染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效率及活性。 结果与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正确,重组骨架质粒pAAV-转化生长因子β1-绿色荧光蛋白双酶切后可见位于1.3 Kb附近转化生长因子β1条带。收获病毒滴度5.2×1011 v.g/mL。鉴定重组病毒rAAV-转化生长因子β1-绿色荧光蛋白包装成功。重组病毒感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可于荧光显微镜下观测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感染效率达42%。结果证实,成功构建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转化生长因子β1-绿色荧光蛋白,能够高效感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数字化全下肢力线测量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较X光片手工测量的优越性。方法 选取34例(40膝)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进行负重位全下肢X线片检查,分别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下肢力线测量,以及将数字影像直接导入AutoCAD软件进行自动化测量。由两名观察者各自独立测量,测量时每种方法平行测量3次。以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同一测量者自身信度和不同测量者间的信度,并对比两种测量方法耗时差异。结果 各角度测量数据进行Fisher转换Z检验,不同观察者间ICC值AutoCAD法为0.943~0.995,手工测量法0.728~0.979,观察者自身ICC值AutoCAD法为0.940~0.999,手工测量法0.758~0.94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种测量方法耗时差异,AutoCAD法平均耗时90.7s,显著少于手工测量法98.5 s(P<0.05)。结论 将负重位全下肢X线片的数字资料直接导入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数字化力线测量,较传统手工测量法误差小、可重复性好、快捷可靠。  相似文献   
67.
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腰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使用特制限深椎板骨刀后路切开椎管减压。43例单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仅行椎管扩大椎板关闭成形手术;38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减压椎板关闭成形加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减轻或消失,随诊73例,随访时间6月至6年,平均2年7月。回植关闭的椎板棘突愈合。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优良率87.7%。结论:该手术操作减压彻底,临床疗效满意,脊柱稳定性好,能有效地预防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8.
背景:早期的全踝关节置换假体,由于对踝关节生物力学的认识不足,较高的置入失败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使得外科医生放弃了这种治疗方案。随着踝关节假体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全踝关节置换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的青睐。目前,三组件式全踝关节置换假体被认为更符合正常踝关节生物力学的要求,并且被逐步推广应用于临床。目的:了解踝关节生物力学,总结3种三组件式全踝关节置换假体的设计特点,为进一步的假体设计总结经验。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Pub Med等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2月有关全踝关节置换假体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全踝关节置换假体设计,STAR假体,HINTEGRA假体,BOX假体",英文检索词为"Total ankle replacement prosthesis design,STAR prosthesis,HINTEGRA prosthesis,BOX prosthesis"。结果与结论:(1)STAR假体、HINTEGRA假体、BOX假体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了可接受的生存率及临床结果,但仍然需要大量病例和长时间的随访进行验证;(2)3种全踝关节置换假体的设计都着重于恢复生理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再现踝关节的运动轴,兼容韧带的几何形状、减少踝关节周围组织的应力和机械对准;(3)要实现最大化的韧带兼容,假体组件的关节面设计必须是2个生理解剖形状或2个非生理解剖形状的关节面;(4)国人踝关节的形态和高加索人踝关节的形态有差异,期待设计研发符合国人踝关节要求的假体。  相似文献   
69.
目的比较对大骨节病患者膝关节进行关节镜下清理术后不同时期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情况,并观察长期的手术结果。方法对31例大骨节病患者进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修复术,术后8年随访,观察患膝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疼痛指数、行走范围、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分别与术前资料及术后2年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8年随访完整病例24例,术后2年,8年患者对症状改善评价显效率分别为95.83%(23/24),87.50%(21/24),有效率均为100%(24/24)。术后2年及8年疼痛指数与手术前比较均显著减小,术后8年疼痛指数较术后2年有所升高;术后2年及8年无痛行走范围均较术前显著增大;术前行走距离<1 km者在术后2年及8年时分别有83.3%及50.0%延长至>1 km。结论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修复手术治疗大骨节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较稳定的远期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