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评价CT与MR联合辅助导航应用于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摘除术.方法 在16例垂体腺瘤手术中,应用BrainLAB公司的VectorVision2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操作.神经导航术中定位中线结构、蝶窦开口(前壁)、鞍底以及海绵窦、颈内动脉、斜坡等,术中用以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16例平均导航注册精度为(1.05±0.5)mm,12例肿瘤达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术后病人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视力等重要神经功能得以改善,无感染、脑脊液漏、尿崩、垂体功能低下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 对一些巨大、复发或解剖定位结构不清的垂体腺瘤进行手术时,CT与MR联合神经导航提供实时三维定位,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内窥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内窥镜铺助的显微神经外科对36例垂体瘤经蝶入路手术。结合立体定向技术对27例位于脑深部或脑室内病变(梗阻性脑积水22例,其中合并松果体区肿瘤3例;透明隔囊肿4例;囊性颅咽管瘤1例)进行单纯内窥镜手术;对10例桥小脑角病变应用内窥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行微血管减压。结果:36例垂体瘤中24例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22例梗阻性脑积水中21例经随访脑室缩小,症状改善,1例术后复发,行脑室-腹腔分流,22例中3例合并松果体区肿瘤经活检明确肿瘤性质;5例颅内囊性病变经随访囊腔缩小;10例桥小脑角微血管减压术应用内窥镜创伤小,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内窥镜可以充分显露鞍区肿瘤,更完全切除肿瘤;可以将立体定向活检与三脑室底部造瘘结合为同期可视的方法;可直视下对囊肿及囊性颅咽管瘤穿刺冲洗、房腔贯通;可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解桥小脑角显微解剖结构。微创直观。  相似文献   
93.
立体定向内窥镜下三脑室底部造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三脑室底部造瘘术的经验总结,提高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科共实施立体定向三脑室底部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19例。术前均作MRI检查,鞍背与脑干之间距离大于5mm,梗阻原因为导水管狭窄14例,松果体区肿瘤3例,三脑室后部肿瘤2例。全部病例均在Leksell-G型定向仪辅助下,MRI导向,应用德国生产的Storz硬质神经内窥镜,由右额钻孔右侧侧脑室入路。根据术中内窥镜下脑室内解剖结构,参考立体定向靶点坐标及轨迹,选择造瘘口位置。造瘘口一般位于鞍背后方,两个乳头体前方,用单极电凝器电凝后,穿通之,再用球囊导管扩大造瘘口,直径在6、~8mm之间。结果:全组病人造瘘成功,造瘘口未见出血。术后高颅压症状缓解明显。术后1周颅脑CT复查显示脑室系统缩小不明显,一个月后可见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94.
CTMRI导向下立体定向开颅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74例CT、MRI导向切除脑内病灶。此术式具有定位准确、侵袭性小、并发症少的优点,详细介绍了手术方式。认为对脑内小于3mm病灶,多发性病灶及AVM,MRI优于CT定位;Leksell(D/G)型定向仪最适合CT、MRI导向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95.
自发性脑内血肿的立体定向排空术凌士营综述傅先明汪业汉审校在过去的40年间,自发性颅内血肿的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许多重要的问题仍未得到满意的解决:如外科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时机以及外科处理技术问题,有时很难把握,甚至于有近科相反的处理方法,在不同...  相似文献   
96.
阻断苍白球传入纤维以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它除对震颤、僵直有效外.对运动缓慢及步态、面容、语言障碍均有效。本组采用苍白球腹后外侧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23例,有效率达95.6%。Shy-Drager症及肌强直症各一例,亦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卒中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后复发的再次手术方法. 方法 21例垂体腺瘤卒中患者首次手术经鼻蝶入路全切除肿瘤,术后9个月~5年内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时仍经鼻蝶入路,术中准确定位、充分扩大磨除蝶窦前壁和鞍底骨质,先将鞍内卒中的陈旧性血性液体缓慢排空,再由浅入深将肿瘤反复刮除干净,使得鞍膈充分下陷以争取全切除. 结果 大部分复发肿瘤质地较软、血供丰富,其中17例仍伴有卒中;再次手术18例全切除,3例呈侵袭性生长只作大部分切除,术后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术后15例临床症状改善,复查激素水平好转;5例有暂时性尿崩,3例有垂体功能低下表现,经服药对症处理后好转;2例术中出现脑脊液漏,使用肌肉和脂肪填塞后消失.再次手术后随访3个月~5年,仅1例大部分切除的患者在二次手术后1年又出现残余肿瘤明显增大,行第三次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其余未见肿瘤复发或残余肿瘤增大. 结论 垂体腺瘤卒中经鼻蝶入路术后复发,再次经鼻蝶入路仍然能够达到较高的全切率,术中准确定位、充分扩大鞍底骨窗、将卒中周边的肿瘤反复刮除以获得鞍隔充分下陷,是获得肿瘤全切以及改善症状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