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0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47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药学 | 59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RP-HPLC法测定桂枝茯苓软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桂枝茯苓软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芍药苷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柱:Agilent TC-C18柱(5μm,250mm×4.6mm);流动相:KH2PO4(0.02mol/L pH=3.0)∶乙腈=83∶17;检测波长:232nm;流速:1.2mL.min-1;柱温:30℃;进样量5μl。结果芍药苷在4μg/mL-28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RSD=0.13%(n=6),检测限为0.02μg/mL,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2.15%。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可作为桂枝茯苓软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常见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法国生物一梅里埃ATB测试仪和补充的药敏纸片对该医院临床分离菌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010年1月~2013年10月临床分离菌共6514株,革兰阴性菌4981株,革兰阳性菌1533株。在各类细菌中,主要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茵肺炎亚种、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在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非发酵菌对多粘菌素E保持高度敏感。在革兰阳性菌中,万古霉素抗菌活性最高。结论定期分析该院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blaSHV-5进行基因重组表达,为建立SHV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产blaSHV-5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自行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blaSHV-5基因片断,定向克隆入质粒载体pBK—CMV构建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XL1-Blue MRF’后,Nitrocefin显色结合SDS—PAGE分析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及其酶活性。结果PCR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900bp的DNA条带,定向克隆入质粒载体pBK—CMV后筛选到大小约为5.4kb的重组质粒,SacⅠ和EcoRⅠ双酶切后可切下大小约900bp的插入片段,DNA测序发现插入片断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XL1-Blue MRF'后可表达分子量约为31500的重组蛋白。重组菌裂解液对nitrocefin显示出较强水解活性。结论超广谱β-内酰胺酶SHV-5在大肠埃希菌XL1-Blue MRF'中实现了基因重组表达。为进一步进行酶的纯化等相关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73株耐阿莫西林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β-内酰胺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机制,探讨MIC与β-内酰胺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3年2月至2004年1月全院分离出的耐阿莫西林革兰阴性杆菌73株,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阿莫西林MIC;超声破碎法提取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酶进行定性检测和活性测定。结果13.7%的革兰阴性杆菌MIC≤1024μg/ml,86.3%的革兰阴性杆菌MIC>1024μg/ml;酶活性<1000U、1000~10000U、>10000U的细菌分别为53.42%,41.10%和5.48%;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其它革兰阴性杆菌的酶活性中位数分别为1343.32、1584.71、301.675、256.41和984.33U(Kruskal-WallisH检验,P<0.05)。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多呈高度耐药,且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酶活性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酶活性和MIC之间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提示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耐药系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blaSHV-5进行基因重组表达,为建立SHV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产blaSHV-5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自行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blaSHV-5基因片断,定向克隆入质粒载体pBK-CM V构建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XL 1-B lue M RF′后,N itrocefin显色结合SDS-PAGE分析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及其酶活性。结果PCR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900bp的DNA条带,定向克隆入质粒载体pBK-CM V后筛选到大小约为5.4kb的重组质粒,S acⅠ和E coRⅠ双酶切后可切下大小约900bp的插入片段,DNA测序发现插入片断的基因序列与G enB ank中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XL 1-B lue M RF′后可表达分子量约为31500的重组蛋白。重组菌裂解液对n itrocefin显示出较强水解活性。结论超广谱β-内酰胺酶SHV-5在大肠埃希菌XL 1-B lue M RF′中实现了基因重组表达。为进一步进行酶的纯化等相关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制备以泊洛沙姆407(P407)为基本材料的注射用粉防己碱温敏型缓释原位凝胶,并考察其体外溶出行为.方法 采用冷溶法制备凝胶,以胶凝温度为指标,考察单独使用P407和加入其他辅料F188、PEG1500、HPMC、MC对胶凝温度的影响;采用无膜溶出法考察凝胶的体外溶蚀和释放行为,并采用HPLC测定溶出液中药物的含量,筛选较优处方.结果 胶凝温度随P407浓度的增大而降低;且当P407浓度低于15%时不发生相转变,辅料F188、PEG1500、MC的加入不能制备出符合要求的凝胶;8.0%、8.5% 、9.0% HPMC分别与8.0% P407 混昆合制备凝胶的胶凝温度符合要求;HPMC浓度越高,药物释放越快,8.0% HPMC和8.0% P407混合后,胶凝温度和缓释效果均符合实验要求.结论 筛选出的处方中大大降低了P407的浓度,同时胶凝温度和缓释效果均符合实验要求,该温敏性凝胶具有良好的温度敏感性,制备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生物被膜形成后对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47株,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检测12种抗菌药物对形成生物被膜的菌株在浮游状态及生物被膜状态下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阳性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振荡与静止)、不同材料(玻璃试管和聚丙烯塑料离心管)中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 13株(27.66%)临床菌株形成生物被膜。浮游状态下13株菌对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5%,未出现对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生物被膜状态下替加环素耐药率为15.38%,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为100%。13株试验菌株,在振荡条件下≥10株菌形成的生物被膜菌吸光度高于静止培养条件下形成的生物被膜菌,≥10株菌在聚丙烯离心管中形成生物被膜菌吸光度高于玻璃试管中形成的生物被膜菌。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形成生物被膜后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发生巨大变化,可能导致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的失败。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YE菌株RND外排泵基因影响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无标记基因敲除方法分别敲除AYE菌株的RND外排泵基因(adeB、adeFGH、adeIJK),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验证菌株外排泵基因敲除情况,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菌株基因敲除前后生物被膜形成情况,比较4种外排泵抑制剂(PAβN、奥美拉唑、维拉帕米、CCCP)对AYE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AYE菌株RND外排泵基因(adeB、adeFGH、adeIJK基因)成功敲除,获得AYE△ adeB、AYE△ adeFGH、AYE△ adeIJK菌株,生物被膜形成量分别为1.59±0.06、2.15±0.19、1.91±0.02,其中adeB和adeIJK基因敲除后菌株生物被膜形成量低于敲除前(AYE:2.31±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PAβN、奥美拉唑、维拉帕米、CCCP作用下,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YE的生物被膜形成量分别为2.14±0.03、2.24±0.02、1.93±0.05、2.09±0.04,均低于对照组(AYE:2.31±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PAβN形成量最少。结论 外排泵基因adeB、adeFGH、adeIJK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YE生物被膜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外排泵抑制剂PAβN、奥美拉唑、维拉帕米、CCCP对鲍曼不动杆菌AYE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9.
MRSA耐药基因与辅助基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当今世界MRSR感染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并呈迅速蔓延的趋势。本文讨论MRSA耐药决定因子、辅助基因和β-丙酰胺酶调节基因在细菌耐药性产生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表明,mecA为细菌对甲氧西林耐药性产生的必要前提条件,且可被β-内酰胺酶调节基因系统共同调节,而正常染色体基因系列对高度耐药细菌亚群的形成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0.
铜绿假单胞菌产β_内酰胺酶是其对β_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所产β_内酰胺酶种类繁多、特性各异,并在β_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应用的选择压力下,不断有新的β_内酰胺酶产生。文中对铜绿假单胞菌产β_内酰胺酶(ESBL、AmpC、金属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