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讀江苏中医1964年12月号金伯恭先生等所写“我对治疗外科疾病的一些体会”一文后,觉得作者在說明通过中西医团結,相互学习,經验交流,使中医外科学术有了提高,并指出理論联系实际,实践再来丰富理論的整理发扬祖国医学遺产的道路,完全正确,是为創立我国的新医学派作出供献,也是从事中医外科者所值得学习的榜样。但是綜观全文,虽然部分內容足以  相似文献   
62.
病历摘要盛××,女,46岁,于1963年4月5日就诊。患者于前旬始精神倦怠嗜睡,背部正中有米粟大的瘰一粒,未加注意。后突于夜间酣睡中,背部似觉被物猛击,疼痛徹骨。惊醒后,隐隐作痛,至晨检视背部,发现瘰粒处有黑晕一小块,乃就近医治。其后,日间顽木微痛,夜半则痛势颇剧,不得安寐,因之精神困顿,食慾不振,局部黑晕日渐扩大,乃来就诊。检查:体温36℃,脉象濡细无力,舌苔淡薄,面色少华,神志倦怠,形寒胃呆,胸部不舒,腹部时觉疼痛,大便溏薄,局部症状在背部第六胸椎处有豆大  相似文献   
63.
中医外科的特点是从整体出发,除部分疮疡采取外治法外,比较严重的多以内服药为主。不但初起时仗内服药来消散,而且在溃后也是靠内服药来帮助排脓托毒、生肌收口。因此善于治疗外科的和内科一样,把“辨症论治”作为基本法则,根据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来施用多种治法。兹将文献记载及个人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4.
对本症的一些认识暑湿流注是外科季节性的疾患,一般患发于夏秋之交,以7-9月最为多见,这是由于夏之暑热,长夏之湿,暑湿交蒸,蕴结而成。暑、湿均属“六气”之一,暑令酷热,湿令多湿,以及操作于烈日之下,坐卧于湿地,乘凉露卧、暑为寒束等,不论是天时气候的太过或失常,个人的不慎起居,均能罹致本症。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本症虽然邪自外入,但与患者的抗病力减退是分不开的。“暑令多汗,其气必伤”,阳气外达,故其见症,局部色白似阴。从这一类症状,我们可以明确辨别外证的阴阳虚实,不能专恃局部的红白为准,应以四诊所得,从而综合分析归纳诊断出它的确切类型;所以本症虽  相似文献   
65.
臀部肌肉注射误伤坐骨神经而引起下肢麻痹和关节强直或挛缩,是偶然发生的症状,本症大都发现在为儿童治疗时,由于医生与患儿不能取得合作,因过度紧张的哭闹、转动,致误伤坐骨神经造成的后果。笔者在最近四年来,临诊曾遇到数例,由于这类症候,为极少数的外伤性新疾患,在临床中还缺乏经验,治疗上颇感困难,爰参考诸病源候论,其中“金疮伤筋断骨候”内云:“夫金疮始伤之时,半伤其筋,营卫不通,其疮虽愈合后,仍令痹不仁也……”。  相似文献   
66.
“”是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在鑑别上,中西医却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医所称的,是泛指一切浅在的急性脓肿,同时以所发的部位,冠以各种名称,如大腿部的称“腿”,臂臑部的称”臑”,……等;在另一方面,也用之于内脏脓肿,如肺,肠,胃脘……等,虽然证治上,有着内外的不同,但属于急性脓肿的范畴则一。西医所称的“”,是指皮肤及皮下组织蜂窝样的化脓疾患,类似中医所称的脑疽、发背等症状的一部分。试就中医所指的外来作原则上的概说。  相似文献   
67.
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倡立了“以消为贵,以托为畏”的学说,是有其独到之处,但是他力辟外科正宗以“手术”“腐蚀”等为重的治法,诋为“刽徒”,从外科观点而论,不无有所偏见,同时他除了疔疮用刺以外,概不轻用刀针,亦难免有“养成患”之虞,虽然这些成见是不足为法的,而他所首立的“阳和汤”,结合“以消为贵”的原则,一变古人温补兼托之法的治疗阴疽,在这两百余年来,已逐步地取代了前人用附子以温补肾气,散寒邪伏结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四妙汤一名神效托里散,初见于蒋示吉的《医宗说约》是外科的托里方剂;颇为外科临床者所重视,顾世澄以个人数十年的临床体会,对本方推崇颇力,誉为“此疡科首用捷法,功效立奏,”同时介绍了其加减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估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MICS CABG)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的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患者作为实验组(MICS CABG组),同期收集接受常规正中开胸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ff-pump coronary aortic bypass grafting, OPCABG)患者,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年龄、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体重指数、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史、慢性阻塞性肺病史与接受MICS CABG的患者进行1 ∶1配对作为对照组(OPCABG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临床资料及近中期随访结果。结果:MICS CABG组共入选85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80.0%),女性17例(20%),平均年龄(63.8±8.7)岁;OPCABG病例451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出85例作为对照组(OPCABG组),匹配后两组基线水平一致(P均>0.05)。MICS CABG 组平均搭桥(2.35±0.83)支/例,对照组平均(2.48±0.72)支/例(P=0.284),MICS CABG组无中转正中开胸者,两组均无中转体外循环手术。MICS CABG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MACCE)发生率[1.17%(1/85) vs. 3.52%(3/85)]、二次手术率[2.34%(2/85) vs. 3.52%(3/85)]、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率[4.70%(4/85) vs. 3.52%(3/85)]及新发肾功能不全率[1.17%(1/85) vs. 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CS CABG组手术时间较OPCABG组长[(282.8±55.8) min vs. (246.8±56.9) min, P<0.05],但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6.9±7.8) h vs. (29.6±15.9) h]、术后监护病房住院时间[(29.3±20.8) h vs. (51.5±48.3) h]及住院时间[(18.3±3.2) d vs. (25.7±4.2) d]均较短(均P<0.05)。术后冠脉造影检查,MICS CABG组总体桥血管通畅率(A+B级)为 96.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MACCE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1/85) vs. 3.61%(3/83), P>0.05]。结论: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可行,近中期随访结果良好,MICS CABG出院更早,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70.
目的总结经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在直视下获取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行冠状动脉前降支旁路移植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6月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200例。术中使用新型胸壁悬吊拉钩在直视下获取LIMA,应用改良稳定器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前降支旁路移植。138例接受单纯左胸MIDCAB,62例接受左胸MIDCAB与冠状动脉介入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结果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9.1±4.3)h,监护室停留时间(26.4±14.4)h。术后完全无输血156例,44例输红细胞2~6 U(中位数4 U)。1例(0.5%)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该患者出院后死于心力衰竭(死亡率0.5%)。106例术后1周造影复查,2例(2/106,1.9%)左乳内动脉桥闭塞,随即再行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康复出院。197例随访2~26个月,(9.4±6.2)月,无死亡、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发生。结论新型悬吊式乳内动脉牵开系统可以在直视下从第1肋上缘开始获取LIMA,使用改良心脏稳定器便于在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吻合,从而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