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一、前言在开展地方性甲状腺肿与地方性克汀病的防治及科研工作中,尿碘测定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国内采用硷灰化法测定,设备要求及操作方法都较复杂,不利于基层推广应用.自1980年以来,我们改用酸消化法测定,设备及操作都比较简单,经回收试验,重现性测验证明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酶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新诊断的甲亢患者进行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型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乳酸脱氢酶-1(LD-1)、a-羟丁酸脱氢酶(a-HBD)、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9种血清酶活性进行测定,以观察甲亢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酶学的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LD、LD-1、ALP、ALT、AST有不同程度升高,抗甲亢治疗4~6周后,LDH、LDH-1、ALP、ALT、AST均有所下降,其中LD、LD-1恢复至正常,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ALP虽降低,但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ALT、AST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酶学改变可反映甲状腺激素对心脏、肝脏、骨骼等重要器官及组织代谢的影响,早期治疗甲亢,患者的主要器官及组织损害是可逆的,恢复的快慢不一致.  相似文献   
93.
甲亢肌病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高  冼苏  杨萍 《广西医学》2006,28(7):1076-1077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简称甲亢肌病)主要指弥漫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伴发肌肉病变,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由于其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常为甲亢所固有的乏力、消瘦症状所掩盖,临床容易漏诊或误诊[2].1991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收治甲亢肌病36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甲亢肌病的临床特点及提高对本病的诊疗认识.  相似文献   
94.
树鼩糖尿病模型肝脏功能及形态学变化与TNF—α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树鼩糖尿病模型肝脏功能及形态学变化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关系.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树鼩糖尿病模型,并于注药前及成模后2、4、6周测血清TBIL、ALT、TNF-α;6周肝活检行常规HE染色、PAS -DPAS染色、苏丹Ⅲ染色、Masson染色及电镜检查,以及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TNF-α.结果正常组及未成模组实验前后FBS、TBIL、ALT、TNF-α浓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TNF-α免疫组化各有1例阳性,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电镜无异常发现.糖尿病组实验前后ALT及TBIL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TNF-α浓度随实验时间延长逐渐升高,4、6周值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TNF-α免疫组化免疫组化发现7例阳性.光镜下糖尿病组肝脏表现细胞质内糖原颗粒增多,细胞水肿,部分空泡样变,肝实质点状坏死,嗜酸性变,汇管区浸润.电镜下改变细胞质内糖原颗粒明显增多及脂肪变性,线粒体肿胀模糊电子密度增高,异染色质增多,粗面内质网脱粒,光面内质网增多.结论糖尿病树鼩动物模型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肝脏病理改变,病理改变与肝功能异常程度无明显相关,但血清TNF-α浓度及在肝组织的表达明显增高,提示TNF-α在糖尿病肝损害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人的衰老与甲状腺激素、IGF-1、DHEA、血脂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老人增龄与检测甲状腺激素 ( T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 IGF- 1)、脱氢表雄酮 ( DHEA)、血脂水平的变化 ,以及对健康老年人服用小剂量 TH后检测以上指标的水平的变化。方法分为老年对照组和老年治疗组。老年对照组每天口服 Vit B1 3 0 mg;老年治疗组每天口服甲状腺片 10 mg,疗程为 6个月 ,分别于服药 6个月检测 TH、IGF- 1、DHEA、血脂 ,并与老年对照组、老年前组比较。结果随着增龄 ,甲状腺功能指标的 FT3、FT4 、TT3、TT4 和相关衰老指标 IGF- 1、DHEA逐步降低 ,甲状腺功能指标的 M- TSH、r T3、血脂指标 TC、TG、L DL- C逐步升高 ,老年治疗组口服甲状腺片 10 mg,分别于服药 6个月检测 TH、IGF- 1、DHEA、血脂 ,发现 FT3、FT4 、TT3、TT4 、IGF- 1、DHEA逐步升高 ,M- TSH、r T3、血脂指标 TC、TG、L DL- C逐步降低 ,老年治疗组与老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与老年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增龄可使血清 TH、IGF- 1、DHEA下降 ,血脂升高 ;老年人服用小剂量TH可提高 TH、IGF- 1、DHEA的水平、血脂降低 ,并能改善衰老症状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F344大鼠甲状腺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不同鼠龄改变规律,以及观察IGF-1在衰老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大鼠10周、45周、65周、100周、150周5个鼠龄组的甲状腺,用原代培养法的改良方法进行培养。45周、100周、150周的大鼠甲状腺细胞培养至14d抽提细胞内总的RNA。应用RT-PCR方法检测甲状腺细胞IGF-1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各鼠龄组比较。【结果】各鼠龄组体外培养至14d的甲状腺细胞所抽提细胞内总的RNA量随着鼠龄增加而降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鼠龄组甲状腺细胞均检测到IGF-1的mRNA表达。IGF-1mRNA的表达量于10周的大鼠组较低,45周的大鼠组最高,之后随着鼠龄增加而逐步降低,其表达量与鼠龄明显相关。【结论】体外培养大鼠甲状腺细胞的总RNA量随着鼠龄增加而降低,各鼠龄组甲状腺细胞均表达IGF-1mRNA,其表达量随鼠龄增加而改变。  相似文献   
97.
本文对1998年10月~1999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患者经肝B超检查,确诊为脂肪肝的NIDDM患者30例与不合并脂肪的NIDDM的患者30例(对照组)作配对研究,旨在了解糖尿病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
内皮细胞抑制素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皮细胞抑制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是胶原蛋白ⅩⅧ的水解产物,能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诱导其凋亡,与糖尿病视网膜病(DR)的进展有关,它通过抑制血管形成及渗漏发挥作用。经视网膜下注射或转基因疗法有助于DR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痛风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 30例T2DM合并痛风患者(T2DM Gout)、30例无痛风的T2DM患者、30例痛风患者(Gout)、26名正常人作对照(NC),进行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h血糖(2hPG)、胰岛素(2hlns)及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UA)的测定,同时检测高、低亲和力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目(R1、R2)和高、低亲和力常数(K1、K2),并以稳态模型(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应变量,Fins、年龄、体质指数(BMI)、TG、TC、LDI~HDL、收缩压(SBP)、舒张压(DBP)、UA、R1、R2、K1、K2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T2DM合并痛风患者IR与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变化的关系。结果 T2DM合并痛风较无痛风的T2DM患者LDL明显升高,HDL降低,HOMA-IR显著升高,且R1、R2、K2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示:在α-0.05水平,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Fins、BMI、R2、K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2DM合并痛风较无痛风的T2DM患者存在明显IR,且与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