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我国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2省,虽然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局部地区仍存在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的风险。本文对2011、2013年发生在云南省传播阻断地区的两起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处置事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死灰复燃的风险依然存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2.
云南省洱源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流行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7 ̄10月,云南省洱源县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流行,采用滤过性试验,免疫荧光试验,交互HI试验,交互CF试验和中和试验方法,对从该县流行期采集的病人血清分离的2株病毒和从三带喙库蚁分离到的2株病毒进行鉴定,证实4株病毒均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从病原学证实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流行,同时还查明了三带喙库蚊是本次乙型脑炎流行的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改良端侧吻合手术在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016年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端侧吻合行动静脉内瘘术,观察组采用改良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术。比较两组吻合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年通畅率,术后并发症,手术优良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吻合时间分别为(22.46±5.28)min、(28.84±6.17)min,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5%vs 87.5%(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5%vs 17.5%(P0.05)。结论:改良端侧吻合操作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方便进行手术探查和取栓操作。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目的 了解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分布和感染状况, 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在全省18个血吸 虫病流行县 (市、 区) 各选择1个疫情较重的行政村作为血吸虫病螺情监测点。采用系统抽样与环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螺情调查, 对捕获的钉螺用压碎镜检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LAMP) 检测其血吸虫感染情况。建立螺情监测数据 库, 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结果 18个监测点共调查总面积1 826.55 hm2 , 查出有螺面积55.03 hm2 , 较2013年和2014年分 别下降了57.70%和40.63%。无新发现有螺环境; 未查见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共设调查框718 532框, 有螺框出现率 0.45%, 活螺平均密度0.013 9只/0.1 m2 。传播控制地区的有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均最高, 主要分布在水田、 沟渠、 滩地、 塘堰、 旱地等环境和水稻、 旱地作物、 杂草、 树林等植被中。监测点有螺面积、 有螺框出现率、 捕获总螺数、 捕获活螺数等 指标呈逐年下降趋势, 已连续3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云南省监测点钉螺已得到有效控制, 但仍需加强综合灭螺 措施。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中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总结我院2003年7月-2012年6月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6例的临床经验,男性84例,女性42例;年龄25-83岁,平均41岁。分析术中并发症原因并提出防治策略。结果 10例中转开放手术,116例完成镜下操作,其中椎间隙定位错误9例,马尾神经损伤1例,硬膜损伤8例,椎管内静脉丛损伤6例。手术中转原因:马尾神经损伤转开放探查1例,硬膜及神经根粘连明显2例,硬膜损伤4例,损伤椎管内静脉丛出血不止3例。并发症发生原因与定位失误、操作不熟练、经验欠缺等有关。结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精细的手术操作、丰富的手术经验可减少及预防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GIS RS GPS在山区钉螺调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对山区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分布进行调查的效果。方法利用GPS收集云南省洱源县新联行政村的钉螺分布沟渠数据,经差分后用RS、GIS软件和该区域遥感影像进行重叠,绘制高质量钉螺分布图,将钉螺调查数据链入电子螺情图,建立GIS数据库。结果绘制了新联行政村及其自然村的历史有螺沟渠分布图,初步建立了该村螺情GIS数据库。结论本方法在大山区平坝亚型流行区钉螺调查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微创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空心加压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等。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观察组术后的VAS评分为(1.5±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1.2)分(t=2.945,P<0.05);随访中,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骨折断端再次移位、皮肤刺痛或切口未按期愈合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有1例出现伤口感染,2例出现皮肤刺痛、克氏针松动,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特性,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云南省云龙县恙虫病立克次体分离株对实验动物的致病性研究表明,各分离株对小白鼠和豚鼠均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家兔亦有一定的致病性,而恒河猴则不敏感;经毒力测定,7个分离株中,有5株LD50≥8.5,为强毒株。该县恙虫病立克次体分离株抗原型以Gilliam型为主,其次为Karp型,不同的抗原型株间有很强的交互保护力。  相似文献   
29.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流行于76个国家和地区,尽管全球采取了一些成功的控制措施,但感染人群和高危人群的数量并没有减少,据估计目前有85%的感染人群居住于非洲,一些流行国家中国、巴西等,长期持续实施国家控制计划,成功地将发病率控制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其余较小地区接近或实现了消灭血吸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