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对重庆市人群沙门菌感染进行监测并对监测分离的菌株进行耐药性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研究。方法明确监测病例定义,制定、实施监测方案,实验室分离、鉴定监测的沙门菌,利用K-B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检测,并采用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2007年监测了835例病例,病例分布在9个区(县),其中监测沙门菌暴发疫情10起,病例175例。实验室共分离鉴定了79株12种沙门菌(11种血清型和1组B群),全部菌株对至少一种抗菌素耐药, 9种(75%)对3种以上的抗菌素耐药,2种(16.67%)对6种抗菌素耐药,尤其是里定沙门菌、婴儿沙门菌及汤卜逊沙门菌耐药严重。沙门菌PFGE分型被分成9种14种亚型。结论重庆市2007年人群沙门菌分离株没有明显的优势流行株,同一事件中的沙门菌PFGE分型相同,分离株耐药情况严重,分离菌株的耐药谱和PFGE型也没有明显的联系。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198442005年重庆市01群霍乱弧菌的耐药性和耐药性的变迁。方法采用K-B法检测72株01群霍乱弧菌(小川型26株,稻叶型46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重庆地区01群霍乱弧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痢特灵和链霉素的耐药严重,耐药率分别为20.83%(15/72)、56.94%(41/72)和30.56%(22/72),小川型和稻叶型的耐药性不同。人群分离株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苄西林、新霉素和强力霉素敏感,末发现耐药菌株。但05年分离的两株环境分离株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未发现重庆市01群霍乱弧菌人群分离株的耐药性有明强改变,但与一些地区报道的耐药性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地区差别和重庆市01群不同血清型的耐药性的差别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3.
重庆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干预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重庆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综合干预项目实施效果.方法 2006年与2007年对MSM人群采用"滚雪球"法进行二次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MSM人群知识、行为和HIV及梅毒患病率的变化隋况,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由干预前的74.3%上升到干预后的82.4%(P=0.01);最近一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由56.4%上升到65.5%(P=0.00);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率也由2006年干预前的31.8%上升至41.9%(P=0.00).干预前后HIV感染率分别为10.4%和10.8%,梅毒患病率分别为9.3%和7.3%,干预前后HIV和梅毒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M人群干预后艾滋病防治知识明显提高,安全套使用率也有所提高,干预工作产生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4.
周超  吴国辉  冯连贵  周颖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394-5395,5401
目的 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死率,分析治疗病例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机选择提供建议.方法 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导出治疗病人基本数据库,数据库核查后导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市累计治疗死亡病例21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42.8±11.5)岁,男性占72.1%,女性占27.9%;治疗病死率为10.5%,开始治疗时CD4≤50个/μl病人病死率为28.7%,CD4在51~200个/μl病人病死率为11.7%,CD4> 200个/μl病人病死率为2.2%;在治疗3个月内死亡的占54.4%,12个月内死亡的占80.5%.结论 过晚抗病毒治疗不利于减少艾滋病死亡,建议加强对感染者早期治疗的宣传.  相似文献   
75.
目的 了解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为该人群高血压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重庆市1 000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效完成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929人,其中高血压患者136人,粗患病率14.6%,年龄标化患病率17.6%.年龄(OR=2.9S,95% CI:2.77~3.19)、性别(OR =0.47,95% CI:0.23~0.71)、食用豆制品(OR =2.35,95CI:2.13 ~2.57)、食用咸菜或泡菜(OR =0.67,95%CI:0.45~0.89)、坚持体育锻炼(OR=1.82,95%CI:1.55 ~2.09)、体质指数(OR=2.17,95%CI:2.02 ~2.32)是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应通过健康教育、定期体检、对食堂进行干预等综合防控措施来有效抑制该人群的高血压流行形势.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农村地区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8岁以上的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与身体测量,采集血样检测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采用χ2检验判别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鉴别高血压与糖尿病患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计调查农村居民2406名,自我报告平均每天每人盐与油摄入量为6.7 g 与44.4 g ,21.0%的农村居民有吸烟史,22.4%的农村居民过去12个月有饮酒史,32.6%的农村居民平时进行锻炼,超重与肥胖的比例分别为25.4%与6.2%,高血压患病率22.0%,糖尿病患病率9.4%。年龄(OR =1.83,95% CI :1.68~1.98)、文化程度(OR =0.67,95% CI :0.55~0.82)、体质量(OR=1.68,95% CI :1.44~1.96)、血糖(OR =0.60,95% CI :0.51~0.70)是高血压患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OR =1.33,95% CI :1.20~1.48)、性别(OR =1.48,95% CI :1.11~1.98)、文化程度(OR =0.77,95% CI :0.60~0.98)、体质量(OR =1.40,95% CI :1.16~1.70)、血压(OR =0.77,95% CI :0.64~0.93)是糖尿病患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居民高血压与糖尿病患病率高,并呈上升的趋势,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吸烟、有害饮酒、超重与肥胖等影响因素普遍存在,农村地区慢性病防控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趋势,为开展肿瘤防治提供建议。方法收集整理重庆市2009-2013年肿瘤登记点肿瘤报告病例与全死因监测肿瘤死亡病例,统计分析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及趋势变化等指标。结果重庆市报告恶性肿瘤发病率由2009年的203.29/10万上升至2013年的241.65/10万,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由2009年的151.79/10万上升至2013年的203.1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恶性肿瘤死亡率由2009年的144.43/10万上升至2013年的169.8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报告发病率居前6位的肿瘤是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食道癌、结直肠肛门癌。2009-2013年肿瘤是导致潜在减寿年数最多的疾病(8.41~16.23年)。结论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第1位的减寿年数的疾病,肿瘤防治工作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及趋势变化,为开展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重庆市4个城市与5个农村肿瘤登记点2009-2013年肿瘤报告数据,统计分析分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采用logistic曲线估计线性模型的方法判别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的趋势变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重庆市恶性肿瘤报告发病率由2009年的203.29/10万上升至241.65/10万,死亡率由2009年的144.43/10万上升至2013年的169.8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P0.05),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P0.05),恶性肿瘤发病率从40岁开始呈迅速上升,25~岁与40~岁年龄组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4,11.68,P均0.05)。发病率前六位的肿瘤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结直肠肛门癌,城市与农村地区肿瘤顺位有差异,肺癌是第一位的肿瘤,城市地区第二位是结直肠肛门癌,农村地区第二位的是食管癌,农村地区结直肠肛门癌与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4.07,P均0.05)。结论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恶性肿瘤发病率呈年轻化的趋势,肿瘤防控工作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9.
本文主要介绍白三烯来源、生物合成、与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损伤关系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0.
目的调查HIV感染者的HLA-A,B,DRB1等位基因的分布特征,并与具有同样高危行为的HIV阴性者相比较,拟发现在HLA基因中HIV-1感染的易感和抗性基因。方法将712名HIV-1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以358名高危行为HIV阴性者为对照,采用基于Luminex流式荧光分析仪的PCR-SSO方法进行HLA-A、B和DRB1等位基因的基因分型。使用Arlequinver2.000软件分析两组HLA-A,B,DRB1等位基因和单体型的频率,使用EpiInfo2002软件和SPSS14.0软件分析HIV-1阳性组和HIV阴性组的HLA等位基因的差异。结果本研究获得了重庆地区汉族HIV-1感染者和高危行为HIV阴性者的HLA-A,B,DRB1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和单体型的组成情况。以具有同样高危行为的HIV阴性者做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的HLA基因亚型与HIV-1感染者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携带B*3901和B*5101等位基因及其组成的单体型和HLA_Bw4-Bw6杂合体对HIV-1感染有保护作用。HLA-Ⅱ类基因的DRB1*0403和DRB1*1101的基因可能会增加HIV-1感染的危险性,通过调整年龄和性别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上HLA等位基因亚型与HIV-1感染的相关性独立于宿主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作用。另外携带B*40等位基因及其组成的单体型可能会增加HIV-1感染的危险性,而A*0101-B*3701和A*0101-B*3701-DRB1*1001单体型和该人群中常见单体型也可能是HIV-1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此研究推证了人类自身遗传因素中HLA基因多态性影响个体抵抗HIV-1感染的能力。该人群的HLA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和HIV-1感染的易感性/抗性与宿主遗传背景HLA的关联研究对于HIV感染和致病机制的研究和HIV疫苗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