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重庆市艾滋病流行形势分析与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市艾滋病流行趋势与特征,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收集1993—2009年重庆市艾滋病疫情资料与哨点监测数据,描述性分析HIV感染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传播途径等的流行趋势,比较分析1999—2009年吸毒人群以及2006—2009年暗娼与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率的变化趋势。结果重庆市累计报告HIV感染者7775例,近5年报告的病例数都超过了1000例,2009年经异性和同性性接触传播分别占26.6%和38.5%,50岁及以上年龄组所占的比例由2001年前的1.9%上升至2009年的17.4%。哨点监测发现静脉注射吸毒人群HIV由1999年的0.4%上升至2009年的6.4%,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率由2006年的10.4%上升至2009年的19.0%,暗娼人群HIV感染率维持在0.5%以下。结论重庆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吸毒人群HIV感染率显著升高,加强针对上述人群的防控工作与HIV感染者的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MSM)人群性行为特征及HIV和梅毒感染率与趋势变化,为开展该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2006-2009年MSM人群调查资料,比较分析该人群性行为特征和HIV、梅毒感染率,以及估计HIV发病率的趋势变化.结果 2006-2009年分别调查了1 000、1 044、743和604名MSM,最近1次与男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由2006年的56.2%上升至2009年的66.1%,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低于40%.2006-2009年梅毒感染率分别为9.3%、8.5%、8.5%和11.9%,梅毒感染率2009年较2008年有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HIV感染率分别是10.4%、12.5%、16.6%和19.0%,2008年与2007年相比HI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岁年龄组MSM估计HIV发病率分别为2.4%、2.8%、4.8%和5.2%,2008年较2007年估计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重庆市MSM人群HIV感染率和估计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安全套使用率低,MSM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3.
重庆市主城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居民的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方案,对2004~2005年重庆市渝中区以恶性肿瘤为主的死因进行回顾性抽样调查,分析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构成、截缩率、累积率等指标,并与全国和历史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渝中区居民恶性肿瘤2年平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45.28/10万和78.84/10万,截缩率和累积率分剐为126.29/10万和11.24%;是总死亡原因的第1位死因,占总死亡的23.13%.居前5位的恶性肿瘤死亡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05.20/10万和52.03/10万,男性标化率明显高于女性(u=10.73,P<0.01).肺癌是重庆市城市居民恶性肿瘤的首要死因,它占恶性肿瘤死亡的37.17%,是第2位死因肝癌的2.59倍.渝中区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该区全国第2次死因调查(1990~1992年)的173.85/10万比较有所下降,主要恶性肿瘤肺癌的死亡率低于第2次死因调查的58.74/10万,低于1991~2000年间的63.44/10万.结论 重庆市主城居民以肺癌为主的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逐步下降趋势,可能与环境污染治理等措施初见成效有关,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是制订相关策略和措施的依据,也是进行评估的基础.  相似文献   
44.
目前,农村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流行形势严峻,预防控制工作薄弱,亟需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参与的预防机制,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从经费上予以保障;建立以乡镇卫生院为平台、村卫生室为网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综合性医疗卫生机构为技术支撑的慢性病预防控制体系;探索建立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健康指导员为核心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依托将慢性病预防控制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切实推进农村地区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入村、入户,实现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中国八个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不同性角色的人口学、性行为特点,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梅毒、Ⅱ型生殖器单纯疱疹(HSV-2)的感染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活动提供信息。方法采用分类滚雪球法招募MSM,使用统一的问卷调查人口学、行为学信息,并采集静脉血液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χ2检验对比不同性角色的一般情况、性行为特征以及HIV、梅毒、HSV-2感染率,使用SPSS Statistic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MSM 3 509人,其中262人过去6个月未发生过肛交性行为,20人未回答性角色情况,实际将符合条件的3 227名MSM纳入分析。按过去6个月肛交中性行为角色分为3组,仅有主动插入行为(简称1号);仅有被动插入行为(简称0号);既有主动插入,又有被动插入行为(简称0.5号)。1号组983人(30.5%),0号组621人(19.2%),0.5号组1 623人(50.3%)。三组在最近6个月的男性性伴人数、安全套使用频率、与男性买卖性史、与女性有性交史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最近一次肛交安全套使用率、毒品使用史、包皮环切史方面,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3,P=0.348,P=0.105)。0号组HIV感染率为12.2%(95%CI:9.7%~14.8%),0.5号组10.3%(95%CI:8.8%~11.8%),1号组最低为4.4%(95%CI:3.1%~5.7%),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梅毒的感染率1号、0.5号、0号三组比较接近(10.0%、10.6%、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HSV-2感染率0号组最低(8.1%),1号组居中(10.5%),0.5号组最高(11.8%),三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 MSM不同性角色人群在行为学特征上的差异,使其在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风险上不同,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1阳转率及高危行为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招募自愿参加第一轮随访HIV与梅毒均阴性的MSM于6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采集血样检测HIV与梅毒,分析性行为、HIV与梅毒的阳转率。结果随访调查157人,随访率78.5%,平均年龄(26.3±5.2)岁,寻找性伴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占75.8%,最近6个月的男性性伴数平均为2个,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28.6%,6个月HIV抗体阳转12例,阳转率为15.3/100人年(13.9/100人年~16.8/100人年),6个月梅毒抗体阳转14例,阳转率为17.8/100人年(16.5/100人年~19.1/100人年)。结论MSM人群高HIV阳转率、低安全套使用率与多性伴,将加速艾滋病在MSM人群中的传播,流行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了解进城务工人员男男性行为人群(man who has sex with men,MSM) HIV感染率及相关危险行为特征,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通过同伴推荐的方法招募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采血检测HIV与梅毒,描述性分析HIV感染率及相关行为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HI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计招募调查进城务工人员MSM 140人,年龄(35.1±9.7)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2.9%,过去1年接受干预服务的比例低于50%.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的比例为87.9%,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29.3%.最近6个月与女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41.4%,最近6个月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0.3%.HIV与梅毒感染率分别为20.7%与9.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OR =3.02,95%CI:1.63~5.59)、过去1年接受过免费的安全套发放(OR=0.22,95% CI:0.09~0.57)、梅毒感染(OR =4.12,95%CI:1.06~15.96)是HIV感染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进城务工人员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接受干预服务的比例低、与女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较高、安全套使用率低、HIV与梅毒感染率高,提示HIV将在该人群中加速传播,因其双性性行为,将促进HIV由MSM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49.
重庆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干预效果,为调整干预策略提供建议.方法 比较分析2006、2007和2008年3次横断面调查的MSM人群知识、行为、HIV和梅毒感染率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07和2008年分别调查了1 000、1 044和743名MSM,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无明显变化,过去1年接受过咨询检测服务的比例明显上升,最近一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也由2006年的56.4%上升至2008年的64.4%(χ2=9.25,P=0.002),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10.4%上升至2008年的17.0%(χ2=15.95,P<0.001),梅毒感染率2007年较2006年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0.54).结论 干预后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高,安全套使用率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与HIV感染率快速上升的趋势相比,防治形势严峻,开展针对MSM人群的持续有效的综合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估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干预效果,为调整干预策略提供建议。方法比较分析2006、2007和2008年3次横断面调查的MSM人群知识、行为、HIV和梅毒感染率变化趋势。结果2006、2007和2008年分别调查了1000、1044和743名MSM,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无明显变化,过去1年接受过咨询检测服务的比例明显上升,最近一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也由2006年的56.4%上升至2008年的64.4%(χ^2=9.25,P=0.002),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10.4%上升至2008年的17.0%(χ^2=15.95,P〈0.001),梅毒感染率2007年较2006年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0.54)。结论干预后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高,安全套使用率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与HIV感染率快速上升的趋势相比,防治形势严峻,开展针对MSM人群的持续有效的综合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