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6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进一步探讨参附注射液抗休克机制,本文观察了参附注射液对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缺血再灌组相比,参附注射液组肾外髓水肿明显减轻(P<0.01),SOD活性明显增高(P<0.01)。提示保护SOD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是参附注射液抗休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2.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动脉错钳夹双侧肾蒂45分钟阻断肾动脉供血制备SD大鼠肾缺血模型后,分别于再灌注的0、12、24、48、72小时分批处死动物,进行肾组织光镜检查、DNA提取物凝胶电泳实验和原位细胞凋亡标记(TUNEL)实验。结果表明:1.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皮,髓交界部的肾小管发生细胞调亡,皮质记质部的肾小管病变较轻,肾小球的改变不明显。2.TUNEL实验表明缺血再灌注后12小时时细胞调亡的水平最高(24.45±2.81个/HP),缺血再灌注当时(0小时时)细胞调亡水平(437±0.65个/HP)与正常组织间(3.67±0.72个/HP)无差异。缺血再灌注24、48、72小时时的细胞凋拦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分别为20.45±1.38个/HP、13.8±1.37个/HP、9.5±0.79个/HP)。3.凝胶电泳实验显示缺血再灌注的肾组织出现典型的180hP及其倍体的DNA条带。4.至缺血再灌注72小时时病变肾小管内仍可见无核物质的调亡小体存在,其最终被再生的肾小管上皮挤入管腔而排出,并非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利用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调节亚基(R亚基)的二聚体化功能结构域(DDD)的二聚化功能,制备具有中和活性的人源特异性抗狂犬病毒二价抗体?方法:优化合成linker-C-DDD序列,设计引物扩增抗狂犬病毒抗体Fab094的Fd段和轻链可变区序列(Vκ),通过overlap PCR将Fab094的Fd段和linker-C-DDD基因重组为Fd-DDD,将其和Vκ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共转染293Free style细胞,表达纯化该抗体?应用SDS-PAGE?Western blot?ELISA?免疫共沉淀?亲和力测定及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该抗体的免疫学特性,用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检测其中和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全人源抗狂犬病毒二价抗体Fab094-DDD的真核表达载体,获得的二价Fab094-DDD抗体与抗原保持着较好的亲和力,能特异性结合狂犬病毒,中和效价为213.2 U/mg?结论:成功制备了抗狂犬病毒二价Fab094-DDD抗体,具有较高的中和活性,为进一步研发狂犬病治疗性抗体药物奠定了基础,对于其他疾病双表位人源特异性抗体的制备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构建全人源抗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human 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 2,Trop-2)抗体 IgG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该抗体,并检测其对卵巢癌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构建全人源抗Trop-2抗体IgG的重组表达载体;在293FreeStyle(293F)真核表达体系中表达并纯化该抗体?使用SDS-PAGE?ELISA?亲和力测定?免疫荧光等方法鉴定该抗体并分析其免疫学活性;使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凋亡实验分析其对卵巢癌细胞特性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出全人源抗Trop-2 IgG;经多种方法检测,该抗体能与Trop-2蛋白特异性结合;对表达Trop-2的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有明显影响?当抗体浓度为400 μg/mL时,卵巢癌细胞HO8910的生存率仅为55.95%(P < 0.01),划痕愈合率仅为24.71%(对照组为70.80%,P < 0.01),侵袭细胞数是对照组的32.11%(P < 0.05),细胞凋亡率是对照组的2倍(P < 0.05)?结论:全人源抗Trop-2 IgG可特异性识别卵巢癌细胞表面的Trop-2 蛋白,对卵巢癌细胞的恶性行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全人源抗Trop-2 IgG在卵巢癌的靶向治疗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基因表达异常及其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实验选用清洁级SD雄性大鼠64只.将64只大鼠按初质量匹配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6只和糖尿病组48只.用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并进一步将糖尿病大鼠按血糖水平分成3组(胰岛素治疗1,2,3组),与正常大鼠组进行实验比较.反转录一多聚酶链扩增反应半定量分析坐骨神经IGF-1 m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组织IGF-1肽含量;诱发肌电图测定坐骨神经电生理指标;光镜,电镜下观察坐骨神经形态学改变.结果糖尿病2周时,胰岛素治疗2,3组大鼠肝组织IGF-1mRN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程发展进一步下降(P<0.01).糖尿病3个月时,胰岛素治疗2,3组大鼠肝组织IGF-1mRN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肝组织IGF-1肽含量与IGF-1mRNA几呈平行变化趋势.此变化趋势与肝组织IGF-1肽含量变化一致(r=0.99,P<0.001).糖尿病2周时,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电生理差异无显著无意义(P>0.05).糖尿病2,3个月时,胰岛素治疗2,3组大鼠电生理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糖尿病2,3个月时,胰岛素治疗3组与胰岛素治疗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胰岛素治疗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糖尿病3个月时,与正常对照组及胰岛素治疗1组的髓鞘面积、轴突面积、神经纤维密度[(20.98±0.89),(21.28±1.14)μm2;(25.1±2.94),(27.31±3.21)μm2;(12.17±1.2),(2.14±0.9)×103 mm-2]比较,胰岛素治疗2组和胰岛素治疗3组轴突面积[(18.35±1.00),(14.80±0.76)μm2],髓鞘面积[(22.93±3.13),(18.34±0.90)μm2],神经纤维密度[(10.11±0.32),(8.68±0.30)×103 mm-2]均显著减少或下降.血清IGF-1呈一致性下降(r=0.99,P<0.001).其变化与坐骨神经功能改变(感觉神经r=0.54,P<0.025,运动神经r=0.49,P<0.05)、组织形态异常关系密切(神经纤维密度r=0.68,P<0.025),血糖正常糖尿病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间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即出现肝组织IGF-1基因表达下降,程度依糖尿病严重状态而异并随疾病进程加重,血清IGF-1水平相应地出现变化,提示肝组织为血循环IGF-1的主要来源,这种表达异常可能导致外周神经病变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制备具有免疫原性的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2A,LMP2A)的表位串联蛋白并分析其免疫学特性?方法:用DNAstar软件分析LMP2A的抗原表位,将预测的免疫原性较强的两个表位通过基因合成串联在一起,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大肠杆菌BL21表达并纯化?制备的含LMP2A表位重组蛋白经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后,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以ELISA检测抗体的效价,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该抗体对天然LMP2A的特异性?结果:通过原核表达与纯化,获得高纯度的表位融合蛋白,经小鼠免疫并制备效价高且特异性的小鼠抗LMP2A的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可用于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论:本研究制备的表位融合蛋白,具有天然抗原的免疫原性,可制备能特异性识别天然LMP2A分子的多克隆抗体,为利用表位融合蛋白筛选全人源基因工程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RNA(hTERC)基因在宫颈腺癌中的扩增以及在宫颈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诊断为宫颈腺癌的石蜡标本38例,并随机抽取同时期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而腺体正常的37例标本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hTERC基因在腺癌及对照组宫颈腺体中的扩增。结果:腺癌组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为84.21%(32/38),对照组阳性率为0%(0/37),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TERC基因扩增检测的灵敏度为84.21%(32/38),特异度为100%(37/37),阳性预测值为100%(32/32),阴性预测值为86.05%(37/43)。FISH检测结果显示,不同亚型的宫颈腺癌阳性检出率各不相同,高分化和中-低分化的宮颈腺癌hTERC基因扩增程度存在差异(P<0.05)。对照组杂交信号多为2∶2,而腺癌组异常扩增类型有2∶3、2∶4、2∶5、3∶3、4∶4及N∶N。不同hTERC基因扩增程度的腺癌预后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ERC基因在宫颈腺癌中扩增,病理分化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8.
目的:构建人抗EGFR单链抗体(scFv)/鱼精蛋白截短体(truncated protamine,tP)融合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分析该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设计引物扩增人抗EGFR单链抗体编码序列,将其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BAD-A;人工合成tP序列,将其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BAD-AscFv上,构建成scFv/tP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TOP10F′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后,用His-trap镍亲和层析柱纯化?ELISA分析scFv/tP融合蛋白抗原亲合活性,凝胶迁移阻滞实验检测scFv/tP融合蛋白与DNA的结合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人源抗EGFR抗体/tP融合基因,经L-Ara诱导后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表达的scFv/tP融合蛋白保持了与抗原的结合活性,同时具有结合DNA的能力?结论:scFv与tP融合后,同时具有与抗原和DNA结合的活性,该scfv/tP融合蛋白为EGFR表达阳性肿瘤的靶向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和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NSCLC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将202例NSCLC及63例癌旁肺组织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TK1和Ki-67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TK1(60.89%)和Ki-67(55.45%)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P < 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 = 0.518, P < 0.001);NSCLC中,TK1和Ki-67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随TK1表达的增强和Ki-67指数的增高,NSCLC患者的总体生存期逐渐降低(P < 0.01);Cox 回归分析提示肿瘤TK1表达和TNM分期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TK1在NSCLC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进展有关,TK1表达有助于对患者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乳腺癌易感基因2(breast cancer suscepbility gene 2,BRCA2)是近几年发现的新的抑癌基因,本研究旨在分析BRCA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1对引物扩增BRCA2基因第14外显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BRCA2基因,并且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BRCA2蛋白的表达?结果: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和正常组织BRCA2基因未发生突变,浆液性肿瘤和黏液性囊腺癌的BRCA2第14外显子的128位碱基T突变为C?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RCA2在卵巢囊腺癌上的表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囊腺瘤,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BRCA2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50%和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BRCA2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53.85%和73.1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RCA2蛋白在不同年龄?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BRCA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不仅可以用于诊断,也可能为治疗提供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