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的测定在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比色法对72例患者及38名正常人血清NO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高血压组、冠心病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血清NO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结论:测定血清NO对高血压及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治疗及预后估价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2.
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发作时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与其他类型的心绞痛有所不同。Prinzmetal等首先指出其发作常于安静时,心电图有短暂性ST段抬高。随着冠状动脉造影、动态心电图、血液动力学监测以及放射性核素心肌显象等新技术的  相似文献   
33.
脑血流图是评定高血压患者脑血管机能状态的一种无创伤性客观检查方法,本文就高血压106例脑血流图检查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性43例,女性63例;年龄15~76岁,平均47.9岁;病程2.5~30余年;血压增高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RG-2B血流图仪进行额乳导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右心房室旁路(RAP)致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射频消融(RFA)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8例RAP合并SVT患者,其中显性旁路10例,隐匿性旁路8例,经股静脉途径消融.结果:在射频能量20~50 W、持续90~120 s消融下,首次消融成功77.8%,二次消融成功率88.9%,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0~30个月,复发1例,其余消融成功患者未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SVT发作.结论:RFA治疗RAP参与的SVT安全、有效,但成功率较低,应注重方法学的改进和探讨.  相似文献   
35.
洋地黄中毒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下称Ⅲ度AVB)并非罕见,治疗颇感辣手,现将近期内收治三例,复习有关文献,提出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QRST)的体表心电图(ECG)鉴别诊断价值和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0例经心内电生理(EPS)检查及RFCA治愈的WQRST患者的体表ECG(包括食管ECG)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0例WQRST患者根据体表ECG特征术前均判断准确;除1例患者家属放弃RFCA治疗外,其余9例均消融成功.结论:体表ECG对WQRST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对体表ECG P波不清者辅以食管ECG将有助于鉴别诊断,RFCA是治疗WQRS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胆道疾病中的心脏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道与心脏疾患均为常见病,前者常可引起心脏症状(或称胆-心综合征)而致误诊。在临床上胆、心疾病共存者不少,发病均以中年患者为多。为提高其正确诊治率,现将我院自1980年1月~1985年5月期间收集各种胆道疾病339例,其中有心脏表现者134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在缓慢心律失常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各种病因所致缓慢心律失常 (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显著心动过缓 ) 2 3例均采取临时起搏 ,其中 18例作为治疗应用 ,另 5例为预防性应用。结果 :治疗应用18例中 ,经临时心脏起搏后 17例度过濒危阶段 ,症状明显改善 ,其中 11例植入心室按需型 (VVI)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另5例作为预防性临时起搏 ,确保了诊断、治疗、手术稳妥进行。结论 :临时心脏起搏在缓慢心律失常中可作为急症抢救及预防性措施。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室性心动过速(VT)合并不同血液动力学状态心脏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介入方式选择。方法:血液动力学稳定的VT2例,行射频消融治疗;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VT1例安装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结果:2例血液动力学稳定的VT在中后间隔消险成功、消融能量20~30W,放电90s,术后随访3个月~2年,均无VT发作。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患者两年内有数次VT发作,均采用低能量(2J)转复成功,无晕厥发生。结论:射频消融和ICD都是治疗VT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应根据血液动力学状态来选择正确的心脏介入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