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种简便快捷的端粒酶活性原位检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并以本身RNA为模板催化端粒的合成和延伸〔1〕。在体细胞中除成人生殖细胞、胚胎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外,绝大多数正常体细胞该酶呈失活状态,而大多数癌细胞和永生化细胞具有端粒酶活性。目前认为端粒酶激活与肿瘤...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bcl2 和p53 蛋白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相关性及其与 H C C 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端粒酶原位标记法显示端粒酶活性,采用 S P 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 和p53 蛋白。结果:端粒酶在 H C C 中的阳性率(917 % ) 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583 % )( P< 005) ,端粒酶活性强度与 H C C 分化程度无关( P> 005) ;癌组织中bcl2 和p53 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 P< 001) ; H C C 和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程度随bcl2 蛋白表达增强而升高,并呈明显正相关,但与p53 蛋白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bcl2 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是端粒酶激活的重要途径之一,bcl2 蛋白过度表达可能通过激活端粒酶使肝细胞恶性转化导致 H C C 发生,而p53 基因突变可能对端粒酶的激活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3.
一氧化氮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胃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2例经胃镜活检、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癌,采用地高辛标记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探针经原位杂交显示细胞内的iNOSmRNA的表达情况,并与癌周组织及浅表胃炎组织比较。结果在42例胃癌患者,iNOSmRNA信号强阳性(+++)11例,中度阳性(++)14例,低度阳性(+)13例,可疑阳性(±)3例,阴性(-)1例;在癌周组织多为(±)或(-);与浅表性胃炎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大多数胃癌患者的癌细胞内iNOSmRNA表达阳性,提示胃癌细胞自身能产生一氧化氮  相似文献   
34.
目的为了探讨地塞米松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小鼠胸腺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电镜检测EAN小鼠胸腺细胞的凋亡。结果以上两种方法均发现地塞米松处理组胸腺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自然病程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地塞米松可明显增强EAN小鼠胸腺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5.
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 16 /18型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状况 ,探讨其在口腔疣状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 8例正常口腔粘膜、13例疣状癌、10例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0例低分化鳞癌组织中HPV16 /18E6蛋白和HPV16 /18DNA的表达。结果 ①疣状癌HPV16 /18E6蛋白及HPV16 /18DNA阳性表达率均为 6 9.2 % (9/13) ,E6蛋白平均染色强度高于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 (P <0 .0 5 )。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V16 /18E6蛋白与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16 /18DNA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HPV16 /18型感染是口腔疣状癌的重要致病因子 ,与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相比 ,HPV16 /18型感染与疣状癌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5例食管癌、14例非典型增生食管上皮和51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E6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食管黏膜、非典型增生上皮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18E6的阳性率分别为13.7%(7/51)、42.9%(6/14)和73.8%(48/65).癌组织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食管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亦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P〈0.0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18E6的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未见明显关系(P〉0.05)。【结论】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口腔疣状癌中MMP-2、TIMP-2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疣状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取15例口腔疣状癌,10例正常口腔粘膜,20例口腔鳞癌(高、低分化鳞癌各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上述标本中MMP-2、TIMP-2表达和分布。结果口腔疣状癌和口腔鳞癌中MMP-2、TIMP-2主要表达于癌细胞胞浆,正常口腔粘膜MMP-2、TIMP-2为阴性表达。口腔疣状癌MMP-2阳性表达率为26.7%(4/15),平均染色强度低于高分化鳞癌和低分化鳞癌组(P<0.05)。口腔疣状癌TIMP-2阳性表达率为73.3%(11/15),阳性表达率、平均染色强度高于口腔高分化鳞癌组和口腔低分化鳞癌组(P<0.05)。口腔疣状癌、口腔高分化鳞癌、口腔低分化鳞癌MMP-2、TIMP-2表达均高于正常口腔粘膜(P<0.05)。结论口腔疣状癌具有一定的侵袭和转移能力。但从MMP-2、TIMP-2表达水平来看,口腔疣状癌侵袭、转移能力弱于口腔高分化鳞癌和口腔低分化鳞癌。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SiO2对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及激活蛋白1(AP1)表达的影响,探讨SiO2致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按SiO2(200μg/ml)与A549细胞共育时间的不同,实验分SiO2刺激0、4、8、16、24h组。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细胞PAI1mRNA和蛋白的表达;AP1(cjun/cfos)总蛋白及核蛋白表达的检测采用Westernblotting。结果SiO2刺激后,实验组PAI1mRNA及蛋白表达强度随时间延长依次增强,呈直线正相关(rmRNA=0.911,r蛋白=0.902,P<0.05),且实验组PAI1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0.36±0.03),其中24h组(0.73±0.01)表达最强;cjun和cfos核蛋白的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0.52±0.02、0.15±0.01),cjun核蛋白的表达4h组(1.54±0.02)最强;cfos核蛋白表达8h组(0.36±0.01)最强;cjun和cfos核蛋白的表达均从孵育16h开始逐渐下降。AP1(cjun/cfos)总蛋白的表达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I1阳性信号定位于胞浆和胞核。结论SiO2能够诱导A549细胞PAI1的表达,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核转录因子AP1在SiO2刺激的早期被激活。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二氧化硅(SiO2)刺激的Ⅱ型肺泡细胞(A549)中核转录因子Sp1表达和定位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矽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复制SD大鼠矽肺模型,免疫组化检测体内SiO2刺激的Ⅱ型肺泡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p1蛋白表达的定位及其动态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体外SiO2刺激的A549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p1mRNA的动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印迹检测体外SiO2刺激的A549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p1蛋白表达的定位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大鼠矽肺模型中,SiO2刺激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Ⅱ型肺泡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p1蛋白表达上调,于第7~14天达高峰;体外SiO2作用A549细胞30~960min,Sp1mRNA表达呈现先升后降,峰值位于60min;Sp1总蛋白和核蛋白表达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总蛋白表达峰值位于120min,核蛋白峰值位于240min;Sp1蛋白于60min开始发生明显的核移位,240min时核移位最明显。结论SiO能通过增强Ⅱ型肺泡细胞(A549)中Sp1的表达和核移位,从而在矽肺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4 0例不同类型霍奇金病 (HD)RS/H细胞及 13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RH)的p4 2 /p4 4MAPK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p4 2 /p4 4MAPK及cyclinD1蛋白在HD之RS/H细胞中均呈过度表达 (阳性率分别为 72 5 %和 70 % ) ,且两者阳性率呈明显的正相关 (P <0 .0 1) ,提示MAPK级联信号转导在HD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并通过诱导cyclinD1蛋白高表达使RS/H细胞持续增殖及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