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8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86篇
综合类   412篇
预防医学   24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20篇
  1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66年   7篇
  1965年   5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急性胰腺炎的首发症状通常是上腹痛,需与多种疾病鉴别。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的假性动脉瘤是罕见的内脏假性动脉瘤类型,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腹痛及出血等症状。本文报道1例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肠系膜上动脉假性动脉瘤,以期引起临床医师重视,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HBV DNA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比较抗病毒治疗与未抗病毒治疗对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未达到抗病毒治疗标准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定量检测其术前和术后第3天的HBV DNA载量及白细胞介素(IL)-6、IL-10、IL-27的水平。根据术后HBV DNA载量,将患者分成HBV DNA升高(激活)组和不变组。升高组给予抗病毒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患者HBV激活率为37%(24/65),术前HBV DNA1×104 IU/ml的患者,术后HBV激活率为75%(18/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006)及肝切缘无水酒精注射(P=0.004)是引起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ELISA结果示术后IL-10升高与HBV再激活有关(P=0.001),IL-6升高及IL-27降低与HBV不变有关(P=0.000)。术后HBV DNA升高且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与其他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可能引起患者HBV再激活,围手术期内应监测HBV DNA载量的变化。肿瘤直径、术中行肝切缘无水酒精注射术是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术后IL-10、IL-6水平的变化可能与HBV DNA的变化有关。术后HBV再激活近期不会加重肝功能损伤,术后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近期肝功能的恢复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3.
大多数急性冠脉事件都发生于动脉粥样硬化(AS)基础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导致AS发生的重要物质。巨噬细胞通过一种清道夫受体CD36摄取大量的OX—LDL形成泡沫细胞,故抑制CD36的表达可能与抗AS有关。本文将主要就CD36在糖尿病AS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作~综述。  相似文献   
64.
黄芪当归合剂对大鼠缺血性急性肾损伤的保护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合剂对实验性缺血性肾损伤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实验性缺血性急性肾损伤模型,在缺血30 min再灌注不同时间点检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尿液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同时取肾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和Bax基因的蛋白表达,观察黄芪当归合剂对上述表达的影响.结果:缺血性急性肾损伤时肾脏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Bcl-2和Bax基因的蛋白表达主要在近曲肾小管和远曲肾小管,肾小球很少;肾脏缺血性损伤时Bcl-2基因表达增加,Bax基因表达中量增加,Bcl-2/Bax比率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黄芪当归合剂组Bax表达明显增加,Bcl-2/Bax比率降低,肾脏损伤亦减轻.结论:黄芪当归合剂对急性肾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Bcl-2/Bax比率有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对比应用小骨窗开颅术和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分为小骨窗开颅术组52例与骨瓣开颅术组34例。小骨窗开颅术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的治疗方法,骨瓣开颅术组采用骨瓣开颅术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小骨窗组总有效率为84.62%显著高于骨瓣开颅术总有效率为61.76%,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更应使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该方法较骨瓣开颅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术后病人肺部感染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使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收的76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治疗,并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两组患者比较治疗总有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型脑外伤患者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 :通过检测人不同乳腺瘤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及其 2Gy的存活分数 (SF2 )的相关性 ,探讨端粒酶活性是否能成为检测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一个指标。方法 :8株人不同肿瘤细胞株 (Hep 2、Hela、U2 5 1、ZR 75 30、MCF 7、MDA MB 4 35S、T 4 7 D、F5 39 15 90 )在指数增长期留取细胞 ,然后分别用TRAP ELISA检测其端粒酶活性 ,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放射敏感性参数SF2 。结果 :8株人乳腺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各不相同 (P <0 .0 1) ,其中ZR 75 \|30端粒酶活性检测呈阴性 ,余 7株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呈阳性 ,SF2 亦不相同 (P <0 .0 1) ,但端粒酶活性与SF2 之间无明显的直线相关关系 (P =0 .341)。结论 :8株人不同肿瘤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及其放射敏感性各不相同 ,但其端粒酶活性不能成为检测其放射敏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68.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血清降钙素原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素及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双位点夹心化学免疫荧光法对5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血清降钙家原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C反应蛋白、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对感染病因辅助诊断的价值.结果:30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4.52~76.55μg/L),26例病毒性脑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仅轻度升高(0.10~1.32μg/L),P<0.0001。而血清C反应蛋白、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在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中有重叠。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是鉴别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我国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INH)分离株katG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型的分子药敏检测方法。方法: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PCR直接测序法(PCR-DS)检测3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katG基因。结果: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对照观察所有INH敏感株的PCR-SSCP和PCR-DS图谱,均未发现异常;而在12株INH耐药株中,有4株无PCR-SSCP和PCR-DS图谱异常,占INH耐药株的33.4%;有5株在94位发生核苷酸错义突变,占INH耐药株41.7%,有3株在96位发生核苷酸同义突变,占INH耐药株的25%。结论:多数结核分枝杆菌对INH是由于其katC基因突变所致,可先用PCR-SSCP筛选突变株,再用PCR-DS方法测定其突变位点,达到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INH耐药基因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70.
我科于一九六三年以“小儿肝脏广泛切除”一文报告了三例小儿原发性肝癌,之后又收治22例。现将临床资料作一介绍,并就几个有关的问题加以讨论。临床资料本组25例(见附表病例摘要),男15例,女10例。年龄:1岁以下者4例,1—3岁15例,4—6岁3例,6岁以上3例。年龄最小者6个月,最大者为9岁。术前诊断:除1例诊断为急性腹膜炎,另2例诊断为肝肿瘤性质待查外,余均于术前诊断为小儿原发性肝癌。全组未治自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