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篇 |
内科学 | 2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12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08篇 |
中国医学 | 16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为氯胺酮(KET)体外代谢研究提供新方法.方法 于人体肝组织线粒体孵育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KET;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孵育液中不同时点KET的药物浓度,计算KET的代谢速率.结果 20例人肝脏微粒体中KET的代谢速率为5.4~11.2(平均8.2)nmol/(mln·mg)protein;KET与内标布比卡因分离完全,不受微粒体内源性物质的干扰,保留时间分别为3.4 min和5.8 min.结论 HPLC检测肝微粒体KET体外孵育液中的浓度灵敏度高,专一性强,适用于药物体外代谢速率的研究. 相似文献
52.
目的:调查国内医疗机构用药安全现状,发现用药安全相关问题,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MSSA测评量表(2011版),在国内21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展了用药安全自我测评,收集21家医疗机构测评结果,对各关键要素和具体条目得分的中位数、均值及达成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1家参评医院各测评条目达成度均值为58.2%。各测评条目达成度均值最高的医院,其达成度为75.9%,最低的为35.8%。"药物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和监控"和"医嘱及其他药品信息的传递"两项关键要素达成度分别为45.8%和29.0%。结论:参评医疗机构用药安全状况尚存较大改进空间,尤其在信息、药物治疗相关设备等方面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53.
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或淋巴)干细胞的恶性疾病,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广泛而无控制地增生,并浸润、破坏全身各组织器官,而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常有贫血、发热、出血和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的表现。 相似文献
54.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急性白血病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中毒解救治疗的药学实践,优化选择有利于患儿药物治疗的方案。方法:针对1例淋巴瘤白血病B细胞型应用大剂量MTX药物中毒的患儿,临床药师综合分析患儿病情,认为常规解救治疗作用不显著,不足以缓解患儿的中毒症状。临床药师结合MTX分子质量、药动学等特点,建议有针对性地选择血液灌流或血液灌流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结果:经过6d综合治疗,患儿症状好转,MTX血药浓度逐步下降,186h时血药浓度为0.39μmol/L。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实践,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患儿的不良反应,并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荔枝核方中丹参素.方法 SinoChrom ODS-BP色谱柱(20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醋酸溶液(5:95),柱温为空温,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80nm.结果 丹参素在9.54~95.4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1.8%,n=9).结论 该方法探作简便,其他组分对测定无干扰,准确性和重现性好,可作为荔枝核方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7.
58.
59.
目的:研究18名健康志愿者的单剂量口服3种头孢羟氨苄制剂后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以及三者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采用三交叉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设计,1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自身交叉口服单剂量头孢羟氨苄胶囊(T)、头孢羟氨苄颗粒剂和头孢羟氨苄胶囊(R),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头孢羟氨苄浓度。结果:采用3P97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经双因素方差分析后为:Cmax分别为(31.6±7.0),(31.8±7.0),(31.9±7.5)mg·L^-1;Tmax分别为(1.8±0.5),(1.8±0.5),(1.8±0.5)h;T1/2Ke分别为(1.96±0.20),(1.95±0.28),(1.94±1).30)h;MRT(0-1)分别为(3.2±0.4),(3.2±0.4),(3.1±0.4)h;AUC(0-1)分别为(112.5±29.6),(113.2±31.3),(111.3±28.6)mg·h·L^-1等。结论:两种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相同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60.
冯婉玉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7,28(2):89-92
一直以来,药物诱导性肝损伤(DILI)是结核病(TB)治疗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肝损伤的风险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且有日益加重的趋势.肝脏在药物体内代谢和解毒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肝脏损伤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该指南中描述了DILI的发病机制和损伤类型(从肝脏适应到肝细胞损伤).目前,关于抗结核病药物的代谢和DILI机制的了解尚不够全面,主要原因是研究群体之间存在差异,对肝毒性的定义也有别,以及监测和所报道的控制措施等也不同.该指南中还包括了在所选择地区人群以及那些同时感染了HIV或乙肝或丙肝的人群中获得的有关TB DILI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的数据,并且就TB DILI的预防和管理方面的系统实施步骤提出了建议,其中包括如何权衡治疗方案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和风险,如何对TB防控工作人员和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等方面的设施配备及具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治疗所需药物供应商及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以及临床和生化监测的合理使用.在对潜伏态TB感染(LTBI)的治疗中,对于那些嗜酒者、服用对肝脏有毒副作用药物者、患有病毒性肝炎、先前有肝脏疾病或丙氨酸转氨酶(ALT)基线异常者,先前患过异烟肼导致的肝炎的患者、孕妇以及产后3个月之内的妇女均推荐进行ALT监测.在对TB病的治疗中,除上述患者外,对感染HIV的患者也应该进行ALT监测.一些专家推荐对35岁以上的患者进行生化监测.对于那些ALT检测结果高于正常值上限(ULN)3倍以上,并表现出肝炎症状和(或)黄疸的患者,以及那些没有任何症状,但ALT检测值高出ULN 5倍的患者应该对其原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或更换.该指南还列出了今后在针对LTBI和TB的更安全疗法的研究中应注意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