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携带micro-dystrophin基因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mdx鼠后在移植鼠体内分化为肌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micro-dystrophin基因转染mdx小鼠MSCs(m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mdx鼠,在移植后免疫荧光检测micro-dystrophin的表达并在不同时间点检测MyoD的表达。结果移植后成功检测到micro-dystrophin,其表达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移植时间延长MyoD阳性肌纤维比例增加,分别达到9%(4周时)、15%(8周时)、28%(12周时)。RT-PCR和Westernblot也发现,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MyoD表达增加。结论自体mMSCs可携带外源性micro-dystrophin基因在受体鼠体内分化为micro-dystrophin阳性肌细胞,移植入的干细胞向肌细胞的分化是一个持久的、连续的过程,成肌调节因子在调节其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少年型脊肌萎缩症(juvenile 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Ⅲ)的临床特征、基因型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方法 收集并分析18例确诊的SMAⅢ患者的临床资料、基因型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患者平均起病年龄6.1岁,从出现首发症状到就诊病程为13个月到28年不等.患者均以双下肢肌无力症状起病,逐渐出现双下肢近端肌萎缩和双上肢近端无力;所有患者SMN (survival motor neuron)基因分析提示均存在SMN1基因纯合缺失.行肌电图检查15例,结果均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年龄较小患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值基本正常,多数年龄较大的患者CK值均不同程度升高,但增高程度与年龄无关.结论 充分认识SMAⅢ的临床特点,尤其是生长发育方面的特点,结合基因分析、早期诊断并早期干预对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联合应用MCV、MCH、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筛查血红蛋白E(HbE)。方法收集EDTA2K2抗凝血,先行血常规检测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初筛,再行HPLC检测HbE,如HPLC结果提示为HbE,进一步行PCR-RBD检测。结果 60例HbE的初筛结果为HBG 122.18±18.37g/L,MCV 76.76±4.19 fl,MCH 25.01±1.72pg;HPLC筛查结果为:HbA2/E洗脱峰含量为26.35±3.16%,滞留时间为3.69±0.03min;基因确诊结果为αα/αα,HbE 52例,合并α地贫8例,HPLC结果与基因诊断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联合应用MCV、MCH、HPLC法是筛选HbE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利用病残鉴定平台加强对DMD和SMA高风险家庭再生育的优生指导,中断该家庭的遗传链。方法通过病残鉴定平台明确14例DMD患儿、6例SMA患儿及父母的致病基因类型,再生育时从孕前开始进行优生相关宣传教育、指导产前检查及产前诊断,明确胎儿基因型及选择性终止妊娠,随访新生儿情况评价干预成效。结果 14个DMD高风险家庭申请再生育,11例怀孕并产前诊断,2例胎儿被确诊患胎引产;5个SMA高风险家庭申请再生育,4例怀孕并产前诊断,其中1例胎儿确被诊为患胎引产。结论通过病残鉴定平台可有效指导并监控遗传病高风险家庭再生育情况,降低遗传病患儿出生。  相似文献   
35.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与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分化与凋亡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延长神经元样细胞的存活时间提供基础.[方法] 从成人骨髓分离 MSC,培养扩增.以β-巯基乙醇和参芪液诱导分化,于诱导后 1、 3、 5 h分别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 NSE)、神经丝蛋白( 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计数神经元样细胞,计算分化率.采用 TUNEL方法分别检测诱导后 1、 3、 5 h的细胞凋亡率,并分析两者是否相关. [结果] hMSC经β-巯基乙醇和参芪液诱导后,可见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表达 NSE、 NF阳性、 GFAP阴性.神经分化的定量分析显示诱导后 1、 3、 5 h,经β-巯基乙醇诱导 NSE、 NFH阳性细胞分别为 43.5%± 1.8%, 59.3%± 2.2%, 76.5%± 2.3%和 42.6%± 1.9%, 55.1%± 2.1%, 73.5%± 2.3%.参芪液诱导 NSE、 NFH阳性细胞分别为 49.5%± 1.9%, 62.3%± 2.1%, 79.5%± 2.5%和 45.6%± 1.9%, 59.1%± 2.1%, 76.5%± 2.3%.经两种诱导剂诱导后 1、 3、 5 h, TUNEL检测两者的凋亡率分别为 1.5%, 6.5%, 19.5%和 0.5%, 2.3%, 12.5%.[结论] β-巯基乙醇和参芪液均可在体外诱导 h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h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也发生凋亡,分化率与凋亡率相关.参芪液可提高分化率,降低凋亡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构建人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病毒蛋白22(VP22)及microdystrophin基因融合表达重组质粒,体外研究其表达及HSV-1 VP22介导的蛋白转导特性,为进一步利用此重组质粒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奠定基础.方法 从质粒pSINrep5-VP22中PCR扩增HSV-1 VP22全长基因.然后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AVX1中,构建重组质粒pAVP22:再用Not I酶切含microdystrophin基因的pBSK-MICRO质粒,获得microdystrophin基因,片段回收后定向插入质粒pAVP22中,获得重组质粒pAVP22-MICDYS:然后将重组质粒pAVP2-MICDYS转染至小鼠成纤维细胞3T3细胞.通过RT-PCR、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microdystrophin基因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最后收集转染后3T3细胞上清,感染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检测重组蛋白在人MSCs中的表达情况来分析HSV-1 VP22是否可以介导VP22-microdyslrophin融合蛋白的转导.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有HSV-1 VP22和microdystrophin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在体外得到了很好表达:同时也证实HSV-1 VP22提高了microdystrophin基因在3T3细胞中的表达效率,并可介导VP22-mizrodystrophin蛋白从3T3细胞到人MSCS间的转导.结论 该重组质粒的构建及体外成功表达和蛋白转导特性的确定为下一步用该重组质粒进行DMD疾病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干细胞在mdx鼠体内较长时间的动态分布以及移植途径对它的影响。方法用3H-TdR掺入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用4×106个/只静脉及腹腔移植放疗mdx鼠各30只,在24h、48h、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时间点处死小鼠,取血、心、肝、脾、肺、肾、肌、脑、骨髓消化测定放射计数,计算%ID/g值。结果①静脉移植的mdx鼠脑、骨髓在2周才达到它自身的最高水平,心肌、骨骼肌4个月时达到高峰;而每个时间点各器官含量相比早期基本是肺、肝、骨髓分布多,心肌、肌肉2个月后仅次于骨髓。②腹腔移植mdx鼠血、肺、肾、肝、脾脏、脑到达它各自的高峰比静脉注射均有不同时间延迟,早期还是在骨髓、肝、肺分布多,肌肉2个月后仅次于骨髓。③心、肌肉、脑、骨髓含量静脉移植比腹腔移植高,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细胞移植mdx鼠后4个月达高峰,移植途径对干细胞的分布有影响,3H-TdR能长时间动态观察干细胞分布。  相似文献   
38.
39.
吴晓菁  冯善伟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101-2102
目的:分析参与病残儿鉴定的家庭患儿疾病及致病危险因素,达到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广州市白云区2005~2010年病残家庭患儿疾病分布情况及患儿出生前后家庭状况,分析可能的致病危险因素。结果:鉴定患儿以先天性疾病为主,职业、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及有无计划怀孕等皆可能为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在全社会进行孕前优生宣教及产前筛查,达到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骨髓干细胞移植后mdx鼠腓肠肌组织病理变化及dystrophin的动态表达变化。【方法】7~9周mdx鼠20只平均分为4组,放疗后移植1.2×107个/只同种异基因全骨髓干细胞,于移植后4周、8周、12周及16周应用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核中心移位(CNF),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dystrophin表达变化,C57鼠和未治疗mdx鼠各5只作阳性和阴性对照。【结果】C57鼠腓肠肌横切面可见肌细胞大小形态基本一致,无核中移现象。各细胞移植治疗组和对照组mdx鼠均有大量的炎细胞浸润,核中心移位明显。未治疗mdx鼠CNF最高,可达70%左右,移植后4周、12周和16周,CNF比例分别为55%、50%和44%。免疫荧光结果C57鼠肌膜呈完整的网状绿色荧光,mdx鼠肌膜基本未见绿色荧光;移植后4周肌膜dystrophin阳性纤维数大约占细胞总数的1%,随时间延长表达渐渐增多,8周、12周和16周时阳性细胞数分别占细胞总数的5%、10%和15%。Westernblot结果mdx鼠无dystrophin的表达,野生型C57鼠表达量最多,移植后4周mdx鼠仅见微弱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量渐增,移植后16周表达量较移植8周明显增加。【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后mdx鼠腓肠肌CNF随移植时间延长逐渐减少,dystrophin的表达随时间延长增多,提示骨髓干细胞移植后长久持续参与受损骨骼肌的修复与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