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511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80篇
  53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1976年6月~1994年10月,作者为100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了瓣膜替换术。术前心功能Ⅱ级91例,Ⅲ级528例,Ⅳ级381例。手术方式:二尖瓣替换术(MVR)660例(66%)。主动脉瓣替换术(AVR)128例(12.8%),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同期替换术(AVR及MVR)206例(20.6%),三尖瓣替换术(TVR)6例(0.6%)。术后早期并发症249例(24.9%),早期死亡95例(9.5%)。其中心功能Ⅱ~Ⅲ级者早期死亡31例(4.4%),心功能Ⅳ级者早期死亡64例(16.8%),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1991年以前手术的病人死亡81例(10.3%),1992年以后手术的病人手术死亡14例(6.6%)。术后随访3个月~18.6年,平均7.8年,晚期死亡127例(1.8%病人年),存活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作者认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完善和改进体外循环技术,加强术中的心肌保护,对适宜病例施行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手术(MVRP)及加强术后监护,及时处理早期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报告1例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52d婴幼儿进行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切除病心,主动脉弓成形术,原位心脏移植。[结果]原位心脏移植术毕恢复循环心脏自动复跳,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术后10h术儿因急性排斥反应,严重低心排、肾衰而死亡。[结论]婴幼儿原位心脏移植对于复杂性先天必瓦脏病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预防排斥反应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993.
外源性NO对肺高压模型大鼠肺腺泡内动脉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大鼠肺腺泡内动脉结构变化,探讨外源性NO是否对肺高压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阻抑作用。方法建立大鼠MCT肺高压模型,在其形成过程中和形成后采用NO吸入,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脏右室/(左室 室间隔)[RV/(LV S)]、肺腺泡内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MT%)。结果腹腔内注射MCT第1周时RVSP已升高,第3周时形成明显肺动脉高压,伴右心室肥厚、肺小动脉中膜增厚,肺IAPA的肌性动脉百分比增加。MCT大鼠同时间断长期吸入NO,可见RVSP下降,IAPA肌化程度减轻,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减轻,右心室肥厚指标RV/(LV S)减小,但与正常组相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结论间断长期吸入NO可使肺动脉高压的产生减缓,程度减轻。其可以部分阻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对已形成的肺动脉高压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颅底岩骨斜坡区表皮样囊肿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入路、切除技巧及神经保护方法等。方法:21例岩斜区表皮样囊肿患者中,11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7例采用颞枕经小脑幕入路,4例采用颞枕枕下乙状窦后幕上下联合入路手术。结果:肿瘤全切8例.肿瘤次全切13例。术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者8例,较术前明显好转者4例,基本同术前者8例,死亡1例。结论:手术入路的选择应取决于肿瘤的起源和累及部位;保护神经功能的关键是应用显微技术囊内切除肿瘤后锐性分离包膜,在与神经血管粘连紧密处留部分包膜,不强行剥离。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区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以及内质网分子伴侣GRP78、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相关通路PERK/p-eIF2α的影响,探讨RIPC保护脑缺血损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24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梗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组和RIPC+MCAO组。每组8只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于缺血90 min后拔出线栓再灌注24 h。其中RIPC+MCAO组在MCAO之前,给予大鼠连续3 d的RIPC(采用夹闭双侧股动脉10 min开放10 min,每天3个循环的方法)。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检测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区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以及GRP78、p-eIF2α的表达。结果 1)Sham组大鼠脑内偶见Beclin1阳性细胞。MCAO组大鼠再灌注24 h缺血半暗带区Beclin1表达水平比Sham组显著升高(P<0.05)。给予RIPC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半暗带区Beclin1的表达水平比MCAO组显著减少(P<0.05)。Beclin1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共定位。2)MCAO组大鼠再灌注24 h,脑缺血半暗带区GRP78分别与Beclin1和LC3B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3)MCAO组大鼠再灌注24 h,脑缺血半暗带区Beclin1与p-eIF2α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Sham组大鼠未见Beclin1和p-eIF2α双标阳性细胞,MCAO组大鼠再灌注24 h半暗带区可见大量Beclin1和p-eIF2α双标阳性细胞。给予RIPC后,缺血大鼠半暗带区Beclin1和p-eIF2α双标阳性细胞数目比MCAO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RIPC可能通过抑制ERS相关通路PERK/p-eIF2α,减少神经元中自噬相关蛋白产生,避免神经元过度激活自噬,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究带线锚钉联合可吸收挤压螺钉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胫骨侧移植物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收治的因前交叉韧带断裂拟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术的76例患者,按照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带线锚钉组(37例)及门形钉组(39例)。门形钉组股骨侧应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侧应用可吸收挤压螺钉联合门形钉固定。带线锚钉组股骨侧同样应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侧应用可吸收挤压螺钉联合带线锚钉固定。对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Knee Evaluation Form, IKDC)2000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是否发生术后跪地痛、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等结果,以及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前2组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阳性。术后24个月随访2组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2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VAS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除VAS评分外,术前、术后2组患者的Lyshom评分、IKDC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门形钉组有8例出现跪地痛,其中5例进行了二次手术取出,而带线锚钉组仅有1例出现跪地痛,未再次手术。在跪地痛的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线锚钉联合可吸收挤压螺钉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移植物胫骨侧固定方面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中长期随访结果良好。特别是在术后跪地痛的发生率方面,可吸收挤压螺钉联合带线锚钉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跪地痛的发生率,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联合强光治疗对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伴睡眠障碍的中、重度AD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即常规治疗组(对照组)、音乐组、强光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4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其中音乐组辅以睡前聆听舒缓音乐,强光组辅以上午强光照射,联合治疗组同期辅以音乐疗法和强光治疗。4组患者治疗前、连续治疗4周后均接受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估。该量表得分越高,提示睡眠障碍越严重。结果 治疗前4组患者基线资料、PSQI总分及各成分得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催眠药物得分下降程度高于强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SQI总分及其他成分得分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强光组在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的得分值下降较音乐组和对照组明显,音乐组PSQI总分及催眠药物得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伴随睡眠障碍的中、重度A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音乐疗法联合强光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整体睡眠质量;单纯音乐疗法或强光治疗仅对中、重度AD患者睡眠障碍的某些成分有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儿童颅脑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颅脑手术的患儿120例,年龄3~14岁,根据DEX使用剂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以下简称生理盐水)对照组, 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分别以0.4、0.6、0.8 μg·kg-1·h-1DEX或生理盐水维持1 h至手术结束。观察主要结局指标为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苏醒时间、拔管期呛咳发生率等。结果 中、高剂量组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17%,11% vs 64%, P<0.01);且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拔管时呛咳发生率(P<0.01)。高剂量组苏醒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 0.6 μg·kg-1·h-1右美托咪定可以显著减少儿童颅脑术后苏醒期躁动和呛咳发生率,且镇静程度更适宜。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屈螺酮炔雌醇Ⅱ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女性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的PCOS患者74 例,比较屈螺酮炔雌醇Ⅱ治疗前后血清AMH浓度、性激素浓度及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并根据用药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用药3个周期(A组,n=16)、4~6个周期(B组,n=28)、>6个周期(C组,n=30)。结果 口服屈螺酮炔雌醇Ⅱ后血清AMH的中位数(5.80 ng/mL)较服药前(9.17 ng/mL)显著降低(P<0.001),服药前后AMH差值的中位数为2.53 ng/mL。A、B、C 3组患者用药前血清AMH的中位数分别为9.01、7.79、10.19 ng/mL,用药后血清AMH的中位数分别为7.01、5.06、6.70 ng/mL。3组患者用药后血清AMH均较用药前降低。结论 服用屈螺酮炔雌醇Ⅱ 3个周期及以上可降低PCOS患者的血清AMH浓度。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评价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bortezomib-lenalidomide-dexamethasone,VRD)与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bortezomib-cyclophosphamide-dexamethasone,VCD)两种诱导治疗方案对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的疗效、干细胞采集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自2010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接受VRD(39例)或VCD(71例)方案诱导治疗后序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长期随访并且资料完整的110例MM患者的临床数据。对采用两种方案的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和生存分析。并分析对细胞采集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移植后,缓解深度和二代流式法所测得的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阴性率均得到了提高。与移植前相比,VCD组移植后3个月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严格意义完全缓解(stringent complete response, sCR)率从39.4%提升至59.1%(P=0.001),MRD阴性率从16.7%提高至41.7%(P=0.003)。而VRD组的CR/sCR率从51.2%提升至67.6%(P=0.008),MRD阴性率也由26.1%提高至47.8%(P=0.059)。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t(4;14), t(14;16)和del(17p)]的患者也可达到相似的疗效。在生存时间方面,VCD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与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72.0个月与98.0个月,而VRD组的中位PFS及OS均尚未达到(PFS:P=0.856;OS:P=0.382)。VRD组采集CD34+细胞数显著低于VCD组(3.52×106/kg vs 4.65×106/kg,P=0.046),但两组间动员失败患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RD方案诱导治疗超过4个疗程后,采集的CD34+细胞数即有下降趋势,而VCD方案诱导治疗3~6个疗程对CD34+细胞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与VCD方案相比,VRD方案诱导治疗能够达到更深层次的缓解,但对生存并无显著影响。VRD方案的诱导治疗疗程数对干细胞的采集数量有一定影响,其采集干细胞前疗程数不宜超过4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