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20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Duffy抗原趋化因子与临床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所认识的红细胞29个血型系统中,Duffy血型(Duffy blood group)是1950年Cutbush等在多次输血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病人血清中发现的抗-Fya,并根据患者姓名Duffy命名的血型;1975年Miller等首次报道了Fya-b-型的红细胞可抵抗疟原虫裂殖子的侵入,而其他表现型则无此功能;1991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输注有效组和无效组(各26名患者)输血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并做统计分析。结果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输血后的CD3+T细胞以及CD3+CD4+T细胞的比率较之输血前明显升高(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有效输血组输血后升高(P<0.05)。结论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其免疫系统的部分活化可能是输注无效的原因之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红细胞输注中对输注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红细胞输注无效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成分输血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成分血输注中红细胞悬液的应用最为广泛,约占44.9%[1].我们前期观察的病例发现在红细胞输注后14.6%存在无效输注的现象[1].  相似文献   
15.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系体内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从而导致溶血.AIHA 患者有时会出现严重的贫血从而需要输血治疗,但红细胞被自身抗体强烈致敏后,会干扰ABO 血型的正确鉴定,影响输出治疗,现把我们对AIHA 患者ABO 血型鉴定及影响因素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AIHA 患者26例(其中23例为1986年8月到1989年5月在河南医科大学附一院就诊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区汉族人群Duffy基因型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有Duffy血型系统血清学分型研究报告,进入90年代后,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深入研究血型提供了新方法.1999年3月,笔者对广州地区汉族人群进行了Duffy基因型分型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MN血型的抗原性取决于寡糖和多肽构成的唾液糖蛋白(sialocophorins),存在于红细胞膜的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 A,GPA),受控于4号染色体的GPA基因,在临床输血和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提示MN表型与青年高血压和血浆脂蛋白水平相关[1,2].笔者用PCR-SSP技术对103名随机供血者进行了基因分型,并与血清学表型结果相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Rh血型系统DEL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红细胞Rh血型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是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具多态性者.先后共发现了几十种Rh血型蛋白抗原,临床相关的抗原主要有D、C、c、E和e等5种.Rh血型具有较强的免疫源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过去的10多年里,Rh血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有了很大的进展,编码Rh蛋白的RHD和RHCE基因已被克隆、测序,很多Rh抗原的分子机理也已经明确,对D抗原的免疫原性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Rh阴性患者的科学安全输血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近一段时间,各地新闻媒体时有Rh阴性重危患者急症抢救需要紧急输血却找不到Rh阴性血液,而向社会媒体告急的报道。由于媒体传播的广泛性和宣传的片面性,这类报道已使社会上许多人,甚至包括部分临床医生和输血专业工作者都误以为“Rh阴性患者需输血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输Rh  相似文献   
20.
RHCE基因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中国人RHCE基因结构特征。方法根据文献设计RHCE基因检测的引物,采用PCR-SSP法检测RhD阳性100例,RhD阴性300例的RHCE基因结构。结果RHE/e和RHC/c等位基因定型结果表明,RHE/e和RHc的定型结果与血清学的一致,没有发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利用RHCE基因外显子1的nt48的C→G多态性检测RHC等位基因将产生6.06%的假阳性,未发现假阴性。利用109bp插入序列这一多态性来检测RHC等位基因,总的假阴性率为4.00%,没有发现假阳性。结论RHE/e和Rhc基因定型可获得准确结果,对RHC等位基因的定型必须使用2种方法或利用至少2个以上的多态性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