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生殖道微生物感染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复发性流产(RSA)患者84例临床资料,设为RSA组,另选取同期医院自愿行人工流产的孕妇50例为对照组。微生态检查生殖道微生物;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HLA-G、HLA-C和HLA-DQB1基因多态性。结果 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淋球菌(NG)为主要感染病原体,RSA组CT、UU和NG感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RSA组14 bp基因杂合子(+14 bp/-14 bp)的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插入纯合子(+14 bp/+14 bp)的基因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RSA组HLA-C1/C2基因型占显著优势(P<0.05),对照组孕妇占优势的基因型为HLA-C1/C1。RSA组HLA-C基因杂合子(HLA-C1/C2)的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纯合子(HLA-C1/C1或HLA-C2/C2)的基因频率均低于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讨嘎狗噜水煎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阻断股动脉建立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造模组,C组为治疗组;治疗组给嘎狗噜全草水煎液灌胃5天,5天后检测大鼠血液中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 结果 造模组ICAM-1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升高(p <0.05),造模组IL-6、TNF-a与假手术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升高(p <0.01)。治疗组与造模组比较ICAM-1、IL-6、TNF-a的水平均有非常显著的降低(p <0.01)。 结论 嘎狗噜水煎液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并能够有效的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LISS钢板外置联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Gustilo Ⅲ型胫骨中上段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应用LISS钢板外置联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Gustilo Ⅲ型胫骨中上段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22例患者,男12例,女10例;年龄16~76岁,平均(42.46±3.54)岁;其中Gustilo ⅢA型4例,ⅢB型16例,ⅢC型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 cm×5 cm~25 cm×13 cm。所有外伤患者入院后急诊行清创术,Gustilo ⅢA及ⅢC型胫骨开放性骨折,一期使用外置LISS钢板固定6例;Gustilo ⅢB型开放性胫骨骨折一期简单行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二期外置LISS钢板固定16例,所有病例均二期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移覆盖骨外露创面,修复软组织缺损,对于皮瓣供区取同侧大腿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术后随访时主要观察皮瓣成活、骨折愈合、患肢肌力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4±1.2)个月。本组22例胫骨中上段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创面全部愈合,其中有2例因转移皮瓣部分浅表坏死,经清创植皮后...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2例,根据是否并发微血管病变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45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观察组)47例。测定两组血管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和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率(FMD)及平均动脉压(MAP)。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CEC、ET-1、MAP及FMD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微血管病变指标与内皮功能及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CEC、ET-1及MAP均高于对照组,FMD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24周后,患者CEC、ET-1及MAP水平下降,FMD水平上升(P均<0.05)。CEC、ET-1与FMD呈负相关(r分别为-0.413、-0.486,P均<0.05),与MAP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7、0.516,P均<0.05)。结论 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及血压升高与2型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二者共同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