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22篇 |
免费 | 413篇 |
国内免费 | 23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8篇 |
儿科学 | 72篇 |
妇产科学 | 14篇 |
基础医学 | 386篇 |
口腔科学 | 145篇 |
临床医学 | 894篇 |
内科学 | 721篇 |
皮肤病学 | 65篇 |
神经病学 | 191篇 |
特种医学 | 26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669篇 |
综合类 | 2167篇 |
预防医学 | 801篇 |
眼科学 | 41篇 |
药学 | 728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754篇 |
肿瘤学 | 2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50篇 |
2022年 | 226篇 |
2021年 | 261篇 |
2020年 | 178篇 |
2019年 | 149篇 |
2018年 | 156篇 |
2017年 | 108篇 |
2016年 | 157篇 |
2015年 | 135篇 |
2014年 | 491篇 |
2013年 | 291篇 |
2012年 | 330篇 |
2011年 | 381篇 |
2010年 | 378篇 |
2009年 | 357篇 |
2008年 | 377篇 |
2007年 | 385篇 |
2006年 | 367篇 |
2005年 | 391篇 |
2004年 | 394篇 |
2003年 | 323篇 |
2002年 | 223篇 |
2001年 | 218篇 |
2000年 | 222篇 |
1999年 | 243篇 |
1998年 | 183篇 |
1997年 | 178篇 |
1996年 | 167篇 |
1995年 | 149篇 |
1994年 | 122篇 |
1993年 | 87篇 |
1992年 | 68篇 |
1991年 | 86篇 |
1990年 | 104篇 |
1989年 | 62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5年 | 5篇 |
197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阿尔兹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精神功能下降,例如记忆力下降和认知功能受损。由于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效率低下,无法长期治愈,因此可以将细胞治疗视为阿尔兹海默病治疗中的有效方法。本文现对阿尔兹海默病细胞治疗中的工具细胞特性、细胞治疗机理、治疗效果等进行总结综述。 相似文献
72.
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后哈佛管内的骨诱导成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过程中哈佛系统的成骨作用,探讨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愈合活化表面的临床意义,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手术移植2cm经深底温处理的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段,于术后2、4、8、12周取材,观察各组X线片,组织学,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变化,记录骨吸收重建情况。结果:骨端愈合率;近端宿主骨-异体骨接全部4周90%,8周100%;远端4周60%,8周90%,12周100%,组织学观察;4周时皮质骨内哈佛管扩大,多位于近骨髓腔处的皮质内;8周时可观察到扩大的哈佛管周围新骨形成;12周时可见到新形成的类哈佛系统。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后4周皮质内扩大的哈佛管壁有弱阳性表达,8周时有强阳性表达,管腔内细胞成分增多,哈佛管周围的骨隐窝内亦有阳性表达,四环素荧光标记显示术后2周可观察到异体骨周边的四环素荧光标记,移植后4周可见较强的荧光标记于哈佛管内,哈佛管内与福克曼管交叉处为强阳性性表达。术后8南呤骨髓腔处的皮质骨陷窝内亦有强的四环素荧光标记。结论: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通过四个愈合表达进行活化重建;(1)哈佛系统的骨吸收,骨诱导成骨;(2)宿主骨-异体骨接合端的爬行替代;(3)异体皮质骨周围的吸收与重建;(4)骨髓腔内壁的成骨活动,研究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应尽量保留异体皮质骨的有效成骨活性表面,和各种机械遮挡,采用髓内固定,并应保留适当骨瘤腔的空间,利用皮质骨的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73.
我们以前对贲门失弛缓的治疗是采取注射肉毒素、扩张或外科手术的方法。长久以来贲门失弛缓的分型有X线的分型与动力的分型,没有内镜下的分型,但随着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的进行,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不能进行POEM。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内镜下治疗伴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8月行内镜下治疗伴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7例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曲张采用LDRf分型进行分型。对于早癌或癌前病变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果本组7例患者行ESD或EMR,7例患者中4例早期胃癌,3例早期食管癌;6例食管静脉曲张,1例胃底静脉曲张。均完整切除病变,内镜下早癌治疗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静脉曲张出血。结论内镜下治疗伴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上消化道早癌不增加静脉曲张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rterial sclerosis obstruction,ASO)末期常无远端流出道,对末期ASO患者膝上截肢的离断标本行血管灌注,通过解剖学研究评估侧支流出道构建的可能性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在10例自愿捐赠的膝上截肢新鲜离体标本上向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察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的病理改变,以及这些主干动脉侧支分布的规律。2005年9月-2007年4月,收治5例ASO患者,均为单侧。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68~81岁。均有6个月静息痛病史。下肢DSA示股动脉、胭动脉及分支均不显影,B超示胭动脉及分支基本闭塞,行胭动脉及分支探查、血循环重建术。结果解剖学实验结果:胭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管壁僵硬,动脉粥样斑块填满管腔。胭动脉及分支发出的侧支中,腓肠动脉开口于主干动脉的几率最大。所有侧支在膝周构建的侧支循环稀疏,而在小腿肌群内可形成相对丰富的侧支循环。临床应用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术后皮温逐渐增高,血氧饱和度术前为0,术后6h逐渐达90%~100%。获随访3~12个月,患者感觉下肢症状明显改善,静息痛消失,下肢溃疡逐渐愈合。B超示胭动脉吻合口处血流大部进入侧支循环,远侧胫前、胫后动脉的血流量并不多。结论通过临床解剖发现,侧支流出道的构建是可行的,临床应用结果提示这一方法是解决晚期ASO患者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7.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病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Anteriorpituitary insufficiency, API)是指由于肿瘤压迫、产后大出血、垂体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各种颅内感染或炎症等引起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功能低下或缺如,进而继发多种或单一周围内分泌靶腺功能低下的症候群。该类病人如再遇有手术、麻醉、创伤、感染等应激反应时易发生垂体危象,死亡率极高。因此,非不得以不行垂体外其他部位手术,我院于2000年4月在全麻下对一例API老年女性病人成功地实施了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访一年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58岁,1992年因患垂体瘤、… 相似文献
78.
病例女,58岁,因右上腹无痛性包块入院。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腹泻、血便,无发热及皮肤巩膜黄染,无明显消瘦。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肌软,右上腹饱满,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助弓下可扪及约12cm × 10cm包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边界清,肿块上界至肋弓,活动度小,有压病,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纤维结肠镜检提示慢性结肠炎;腹部B超示肝右叶被膜前可见约7cm × 5cm偏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与其他脏器无关。术中取右肋缘下斜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直肌前鞘,切… 相似文献
79.
我国是全球22个肺结核高疫情国家之一,估计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50万人,每年新发肺结核患者100万人,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4.3%,居全球第二位,每年死亡人数达13万例,是其他传染病患者病死率的2倍以上。肺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检查、痰涂片/培养检查、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在隆乳手术中,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与静脉全麻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行乳晕切口假体置入隆乳术的女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用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Ⅱ组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行静脉全麻,观察且记录两组患者于术后即刻、术后25min、术后60min伤口的疼痛情况(采用VAS标准:0分为无疼,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最后,在手术后2h内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的麻醉止痛效果优于Ⅱ组,患者术后2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Ⅱ组。结论:与静脉全麻相比,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这种麻醉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