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高表达的p7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中VEGF、bF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p73基因以脂质体法转染A549细胞、H1299细胞,G418筛选阳性细胞克隆.采用RT-PCR半定量法检测转染前后VEGF、bFGF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半定量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转染p73基因后,A549细胞、H1299细胞中VEGF、bF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较未转染p73基因的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表达的p73基因能够降低肺腺癌细胞中VEGF、bF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提示p73基因可能抑制人类肺腺癌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伴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右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接受瓣膜置换的风心病慢性房颤患者40例,风心病窦性心律患者10例。术中分别收取左、右心耳组织各约100mg。通过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对心房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容量分数(CVF-Ⅰ,CVF-Ⅲ)进行半定量分析;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心房组织中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与风心病窦性心律组(窦律组)相比,风心病房颤组(房颤组)患者左房内径显著扩大(P0.05),左、右心房组织TGF-β1的mRNA表达、CVF-Ⅰ及CVF-Ⅰ/CVF-Ⅲ比值明显增加(P0.05),CVF-Ⅲ变化不明显(P0.05)。②窦律组患者左心房与右心房TGF-β1的mRNA表达、CVF-I及CVF-Ⅰ/CVF-Ⅲ比值无明显区别(P0.05);而房颤组患者左心房较右心房组织中TGF-β1的mRNA表达、CVF-I及CVF-Ⅰ/CVF-Ⅲ比值明显增加(P0.05)。③相关分析发现无论在左心房还是右心房,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与心房组织CVF-I呈正相关(左:r=0.786,P0.05;右:r=0.858,P0.05)。结论在风心病慢性房颤过程中,左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及TGF-β1的mRNA表达较右心房更加明显,心房组织TGF-β1的mRNA表达增高可能是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已经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医学手段应用于肺癌筛查,使得早期肺癌的检出率逐渐增高。目前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术式仍是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随着对肺部解剖学、病理学、影像学等特征的深入研究,使用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趋势越来越大。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最大限度切除病灶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肺功能,其优势也显而易见。本文对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判断肺部孤立性小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良恶性的因素。方法 对本院近10年来150例肺部孤立性小结节进行研究。选择18个可能影响临床医生判断的因素,应用SPSS10.0程序进行二维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0例肺部孤立性小结节中恶性78例(52%),良性72例(48%),判断其良恶性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吸烟量,SPN有无毛刺、分叶,密度是否均匀。结论 病人的年龄,吸烟量,影像学特征(SPN有无毛刺、分叶、密度是否均匀)对判断SIN良恶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伴永久性心房颤动(PAF)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心房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因表达的改变,探讨心房纤维化程度对PAF行射频消融治疗疗效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40例风心病伴PAF(≥6个月)行瓣膜手术及同期心内直视射频消融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均于术中获取左心耳组织约100mg,术后3个月、6个月按时随访;并根据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分为AF消除组及AF未消除组,同期选择仅行瓣膜手术的风心病窦性心律患者10例获取左心耳作为窦性心律组。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对心房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容量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Ⅰ,CVF-I,CVF-Ⅲ)进行半定量分析,确定心房纤维化程度;以β肌动蛋白为内参照基因,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心房组织纤维化过程中的关键因子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组临床基线值一致,术后6个月随访结束时,40例AF患者有28例归为AF消除组,12例归为AF未消除组。(1)与窦性心律组比较,AF未消除组和AF消除组患者心房组织TGF-β1的mRNA表达、CVF-Ⅰ及CVF-Ⅰ/CVF-Ⅲ比值均显著增加(F=6.487,P=0.003;F=3.711,P=0.032;F=3.697,P=0.032)。且AF未消除组较AF消除组心房组织TGF-β1的mRNA表达、CVF-Ⅰ及CVF-Ⅰ/CVF-Ⅲ比值也明显增加(t=4.372,P=0.043;t=4.603,P=0.038;t=4.776,P=0.035),而CVF-Ⅲ在3组之间无明显改变(P0.05);(2)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中,左心房功能未恢复者心房组织TGF-β1mRNA表达水平较左心房功能恢复者明显增高(t=5.570,P=0.027);(3)相关分析发现心房组织TGF-β1mRNA表达水平与CVF-Ⅰ及左心房直径均呈正相关(r=0.786,P0.05;r=0.85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心房组织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CVF-I及左心房直径是影响瓣膜手术同期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AF未消除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风湿性心脏病PAF患者心房组织的纤维化程度可能与外科射频消融治疗后窦性心律的恢复、维持及心房功能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颈胸联合部肿瘤16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颈胸联合部肿瘤手术治疗的有关技术问题。方法:16例颈胸联合部肿瘤施行手术。颈正中加胸骨正中切口4例,颈正中、胸骨次全劈开(第3前肋间平面以上)和胸部前外侧联合切口(hemi-shellincision,半蛤壳状切口)1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声音嘶哑3例,术后3~6个月恢复,无永久性声带麻痹。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术后18个月发生右肺尖转移,行右上肺楔形切除,术后26个月再发心包转移,行心包及局部壁层胸膜切除。随访4~72个月,晚期死亡3例,均属恶性肿瘤。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呼吸道受阻为术后主要并发症。结论:颈胸联合部肿瘤组织来源呈多样化,以神经源性肿瘤多见;一经确诊应争取手术治疗;半蛤壳切口创伤稍大,但术野清晰,利于防止副损伤;肿瘤切除时要防止大血管的损伤。术中注意气管的悬吊复位,利于保持气管通畅。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卫生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给医院经济管理带来很大机遇,医院的经济活动独立性越来越强,市场经济越来越明显,医院的资金渠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财务行为更趋向于经营化。以前的医院财务管理在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市场需要,存在  相似文献   
19.
克氏针固定胸锁关节脱位后脱落进入胸腔、纵隔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41岁,因高处坠落致左胸锁关节后脱位伴锁骨中内1/3骨折,在当地医院行颈丛麻醉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一般情况良好,X线片示胸锁关节及锁骨骨折处复位良好,伤口甲级愈合.术后1个月左上肢活动功能接近健侧,2个月后恢复工作.术后6个月患者自述胸闷、左侧胸锁关节处疼痛,拍片发现2根克氏针均已脱落,左侧胸锁关节再次脱位.胸片显示1根克氏针位于胸骨左后方1 cm,垂直于第3,4肋问;另1 根进入右侧胸腔,位于右侧肺门前方,并且伴有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转入我院后在全身麻醉下开胸取出2根克氏针,患者术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围手术期外周血浆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血栓调节蛋白(TM)及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水平,探讨应用前列腺素E1(PGE1)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8例风心病拟行瓣膜罢换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C组)和PGE1治疗组(P组).分别于术晨、开放腔静腔时、开放腔静后1h、术后24、48、72h经肘静脉抽血,检测sICAM-1、TM及CEC水平.结果术前两组血浆中sICAM-1、TM含量及外周血CEC水平无差异(P>0.05).开放腔静时到术后48h,血浆中sICAM-1含量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开放腔静时及术后24h,两组患者血浆中TM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而开放腔静脉1h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开放腔静时到术后48h,两组患者外周血CEC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PGE1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