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16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疗效和美容效果。方法采用前胸壁入路实施160例腔镜下甲状腺手术,颈部手术空间压力8mmHg,超声刀充分游离甲状腺后切除病灶。结果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157例,其中乳头状腺癌6例。3例中转开放手术(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术中出血,2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无气管或甲状旁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1例(甲状腺癌)术后暂时性声嘶(术后1个月恢复),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皮下淤血并积液(术后2周消退)。术后平均住院4d(3~5d)。92例良性者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6.8月,无复发;6例恶性者随访4~52个月,平均14.6月,无复发转移。98例均对手术的美容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下胸骨前径路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可靠,颈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42.
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治疗胆道术后残余难取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165例胆道镜下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治疗经验,探讨胆道术后残余难取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采用胆道镜下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165例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术后随访平均13个月(2~32月)。结果165例患者均经影像学确诊,其中包括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48例,肝内胆管结石102例,胆总管结石15例。所有患者均经胆道镜下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取石成功161例,成功率97.6%,取石失败4例,其中因肝内胆管管状狭窄2例,窦道闭合2例。最多取石次数9次,平均1.9次。操作过程中胆道出血3例,保守治疗好转,无胆道穿孔,窦道撕裂,胆瘘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胆道镜下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治疗胆道术后难取结石的治疗效果确切,方法简单可靠,治疗过程安全,成本相对较低,是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 通过构建稳定高表达抑癌基因p15的人胆管癌细胞模型 ,探讨 p15对胆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抑癌基因 p15的cDNA构建到高效真核表达的质粒载体 pcDNA -neo中的EcoRⅠ /XbaⅠ位点 ,构建成 p15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p15 ;通过脂质体法将 pcDNA3p15质粒传染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 9,经G418筛选 ,获得稳定高表达p15的人胆管癌细胞模型及相应的表达空载体的对照细胞模型 ,并经Wistern分子杂交分析证实。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p15高表达的人胆管癌细胞生长速率明显下降 ,第 4天细胞增殖结果被抑制了 3 8.6% ;克隆形成能力降低 ,克隆抑制率达 5 5 % ;S期的细胞明显减少 ,G1期、G2 期的细胞均有增加 ;癌基因c myc蛋白水平低。结论 在人胆管癌细胞中高表达抑癌基因p15抑制了细胞增殖 ;p15同时阻遏细胞由G1期向S期及G2 期向M期转换 ;癌基因c myc蛋白水平降低可能是p15抑制作用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中处理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应用注意事项。方法:分别采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术前或术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4种方法。结果:4种方法均取得满意结果;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胆漏的发生率较高。结论:腹腔镜手术中处理胆管结石并没有固定的原则可以遵循,需要术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自身的经验水平以及相关的设备条件,做出最适合患者的判断。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为有胆道手术史的胆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技术再次进行胆道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进行再次胆道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胆道镜和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胆道镜手术治疗,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9%,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有胆道手术史的胆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技术再次进行胆道手术治疗可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其住院费用、提高其治愈率,减轻其受到的手术创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7.
抑癌基因p15对人胆管癌细胞增殖影响与基因治疗适合靶点选择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对于胆管癌的治疗目前临床缺乏有效的诊治手段,抑癌基因替代疗法正逐步成为一种新型的、重要的抗肿瘤措施。P15作为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发现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但是对于其在胆管癌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尚在探索阶段,本研究为预防人胆管癌的发生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目的:通过构建稳定高表达抑癌基因p15的人胆管癌细胞模型,研究p15对胆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设立实验对照组,开放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在南京医科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研究对象为人胆管癌细胞系。干预:以稳定高表达p15的人胆管癌细胞模型为实验组,稳定表达空载体的细胞模型为对照组。将抑癌基因p15的cDNA构建到高效真核表达的质粒载体pcDNA3-neo中的EcoRI/XbaI位点,构建成p15真核表达质粒pcDNA3p15;通过脂质体法将pcDNA3p15质粒转染人胆管癌细胞系0BC939,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高表达p15的人胆管癌细胞模型及相应的表达空载体的细胞模型,并经Western分子杂交分析证实。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速率、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周期、c-Fos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15高表达的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高表达p15人胆管癌细胞所形成的克隆明显少于对照组所形成的克隆(P&;lt;0.01);流式细胞光度术表明p15同时阻遏细胞由G。期向s期及G2期向M期的转换;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高表达p15抑癌基因的细胞癌基因c-Fos的蛋白水平下降约为对照组的40%。结论:p15高表达明显抑制了人胆管癌细胞的生长,并且基因c-myc的蛋白水平表达下降可能是p15抑制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8.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L C)时 ,由于胆道解剖及胆道病理的复杂性 ,许多隐性胆道疾病难以即时发现 ,从而极易出现误诊误治。本院于 1995年 11月~ 2 0 0 1年 5月共行 1766例 L C,现就胆道隐性疾病的发现与处理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766例中 ,男性 643例 ,女性 112 3例。年龄 17~ 82岁 ,平均 4 7.6岁 ,结石 15 2 4例 ,胆囊息肉 2 3 9例 ,无结石性胆囊炎 3例 ,1766例均行 L C或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 L CBDE)。2 结 果 术后病理学证实 ,胆囊结石病例中 84 7例并发胆囊腺肌症 ( 4 8% ) ,4例并发胆囊癌。胆囊息肉病例中有 5例为癌…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