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刺配合穴位贴膜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膜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 3组 ,针刺组 2 8例 ,穴位贴膜组 2 7例 ,综合治疗组 3 1例 ,分别应用针刺、穴位敷贴以及二者综合的方法同期用来治疗中风偏瘫。结果 各组疗法均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与肌力。针刺组、穴位贴膜组和综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4.4%、71.0 %和 93 .9% ,其中综合治疗组优于其他二组 ,与穴位贴膜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针刺治疗配合穴位贴膜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群针术加耳穴贴压对非肥胖女性体重和体重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观察群针术加耳穴贴压对非肥胖女性体重和体重指数(BMI)的影响、对64例体重指数〈25的女性采用群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体重及臂围、腿围、腰围和腹围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的BM1、体重及四围均显著降低(P〈0.01);非肥胖女性的BMI降低与BMI基数消失(P〈0.01)。结论:群针术加耳穴贴压对BMI〈25的女性体重减轻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3.
激光针灸与传统针灸治疗44例高血压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采用激光穴位照射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44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激光针灸与传统针灸的疗效进行了比较。一般资料全部患者均由门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随机分为激光穴位照射治疗(以下简称光针组)和传统针灸治疗(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4.
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将7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实验组)36例(39耳),单纯高压氧治疗(对照组)36例(38耳),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84.6%,对照组有效率63.2%,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病程≤15d的有效率(实验组92.6%,对照组76、o%),病程>15d的有效率(实验组66、7%,对照组38.5%),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明显伏于单纯高压氧治疗,并且病程≤15d治疗的患者疗效明显伏于病程>15d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脂联素(APN)基因+45位点与+27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浙江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用直接测序法分析SNP+45和+276两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与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脂联素基因SNP+45和+276两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在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脂联素基因SNP+45T/G和SNP+276G/T与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肾病无相关性。这两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不能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含铂方案足量化疗与减量化疗联合榄香烯在老年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5年6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诊治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2例老年复发、转移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37例):顺铂75 mg/m2,分2~3 d静脉滴注,联合吉西他滨1 000 mg/m2或长春瑞滨25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联合组(35例):顺铂60~75 mg/m2,分2~3 d静脉滴注,联合吉西他滨800 mg/m2或长春瑞滨2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同时注射榄香烯400 mg/d, 2周为1个疗程。分析2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差异。组间例数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 结果常规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为10.81%(4/37)、部分缓解(PR)率为37.84%(14/37)、病情稳定(SD)率为24.32%(9/37)、病情进展(PD)率为27.03%(10/37),联合组CR率为11.43%(4/35)、PR率为34.28% (12/35)、SD率为22.86%(8/35)、PD率为31.43%(11/35),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89,P=0.773)。联合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45.71%(16/35)比70.27%(26/37), Z=-2.025,P=0.043]。消化道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常规组和联合组发生率分别为97.30%(36/37)和80.00%(2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0,P=0.038)。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常规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减少:35.14%比20.00%,Z=-1.425,P=0.154;贫血:35.14%比37.14%,Z=-0.066,P=0.947;肝功能损害:29.73%比25.71%,Z=-0.265,P=0.791)。2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60,P=0.078)。常规组、联合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8.9、6.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6,P=0.634)。 结论老年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减量化疗联合榄香烯治疗,与常规足量化疗疗效相近,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17.
五十营针刺疗法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袁民  王瑞华  傅莉萍 《中国针灸》2000,20(12):719-721
为纠正患者异常的自身免疫状态,用五十营针刺循环疗法,顺着经气流注的方向,按迎随补泻法依次进针。结果:调整了机体的虚实,使阴阳达到平衡,甲状腺功能得到改善。30例患者中,治疗后T3、T4、FT3、FT4明显下降,S-TSH升高。结论:提高了垂体-甲状腺反馈调节功能,减少了甲状腺素的分泌与合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结肠镜在小儿出血性结直肠息肉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便血患儿进行成人肠镜检查并电切除治疗息肉,分析息肉的临床表现、镜下形态、病理特点,评估其安全性。结果:85%便血患儿发现结直肠息肉,临床症状主要为便血(35/35),腹痛(5/35),肛门有肿物脱出(9/35),粪便表面可见沟槽(6/35),直肠指检可触及肿块(8/35)。35例患儿发现息肉共38颗,单发占91.4%(32/35),多发3例,大小多数在2cm左右。息肉主要在直肠占73.7%(28/38),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共占92.1%(35/38)。息肉均在肠镜下成功微创电切治疗,术中、术后无肠出血、肠穿孔并发症,电切成功率为100%。息肉病理检查,多数为幼年性息肉占73.7%(28/38),少数为增生性息肉占15.8%(6/38)和炎性息肉占10.5%(4/38)。术后未再便血。结论:结直肠息肉是小儿便血的最常见原因,息肉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多为单发,病理以幼年性息肉为主,电切息肉后未再便血。成人结肠镜对小儿出血性结直肠息肉的检查和微创电切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链抗原19—9与尿清蛋白变化的关系。方法2009年8月~2010年6月在本科住院2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组,测定血糖链抗原19—9、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清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值等,通过B超及CT检查排除胰腺肿瘤,最后通过统计方法分析糖链抗原19—9与尿清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结果205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正常,尿清蛋白与糖链抗原19—9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为0.388,P为0.000),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为-0.225,P为0.001)。通过尿清蛋白分层,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大量清蛋白尿组显著高于微量蛋白尿组及正常清蛋白尿组(P分别为0.003,0.000)。而通过糖尿病病程分层,各组间糖链抗原19—9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F为0.322,P为0.809)。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糖链抗原19—9与尿清蛋白相关,尿清蛋白是糖链抗原19—9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结肠镜在小儿出血性结直肠息肉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便血患儿进行成人肠镜检查并电切除治疗息肉,分析息肉的临床表现、镜下形态、病理特点,评估其安全性。结果:85%便血患儿发现结直肠息肉,临床症状主要为便血(35/35),腹痛(5/35),肛门有肿物脱出(9/35),粪便表面可见沟槽(6/35),直肠指检可触及肿块(8/35)。35例患儿发现息肉共38颗,单发占91.4%(32/35),多发3例,大小多数在2cm左右。息肉主要在直肠占73.7%(28/38),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共占92.1%(35/38)。息肉均在肠镜下成功微创电切治疗,术中、术后无肠出血、肠穿孔并发症,电切成功率为100%。息肉病理检查,多数为幼年性息肉占73.7%(28/38),少数为增生性息肉占15.8%(6/38)和炎性息肉占10.5%(4/38)。术后未再便血。结论:结直肠息肉是小儿便血的最常见原因,息肉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多为单发,病理以幼年性息肉为主,电切息肉后未再便血。成人结肠镜对小儿出血性结直肠息肉的检查和微创电切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