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应用缬沙坦联合丹参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其对肾小球平均体积、肾毛细血管基底膜平均厚度及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两药联用的肾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缬沙坦组、缬沙坦与丹参联合治疗组(联合组).8 w后观察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尿β2微球蛋白排泄率(β2-MG)等变化.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测定肾小球的平均体积、电镜观察并测定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平均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血糖、HbAlc、Ccr、UAE、β2-MG均显著上升(P<0.01);肾小球平均体积、毛细血管基底膜平均厚度均显著扩大(P<0.01);肾组织中TGF-β1的蛋白质表达显著上调(P<0.01).缬沙坦和(或)丹参干预后,上述上调指标除血糖、HbAlc外均被显著抑制(P<0.05或0.01),联合组优于缬沙坦组(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丹参对DM大鼠具有改善肾脏病理结构的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虫草菌丝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探讨其作用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成正常组和糖尿病(DM)组,DM组大鼠给予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腹腔内注射,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大鼠分别在第4、8、16周各处死10只,在处死前留取24 h尿量测24 h尿白蛋白和尿肌酐,留取血标本离心后测血肌酐,留取肾脏标本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胱抑素(CC),组织蛋白酶B(CB),Ⅳ型胶原(ColⅣ)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和治疗组大鼠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24 h尿白蛋白第4周开始升高(P<0.01),免疫组化和PCR结果显示CB、CC、ColⅣ、FN在第8周出现明显上调(P<0.01或P<0.05),模型组CB在16 w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的CB,CC,ColⅣ,FN在前8周无显著变化,第16周CC,ColⅣ,FN表达下调(P<0.01或P<0.05),CB的表达上调(P<0.01).结论 虫草菌丝通过调节CB、CC的平衡来减少DN细胞外基质(ECM)的沉积,起到对DN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B)和胱抑素C(CC)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成健康对照组(C组,n=30)和糖尿病组(M组,n=35),糖尿病组给予STZ 55 mg/kg腹腔内注射,72 h后随机血糖>16.7 mmol/L为造模成功。分别在第4、8、16周各处死10只,在处死前留取24 h尿量测24 h尿白蛋白,留取血清标本测血肌酐,留取肾脏标本做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CC、CB、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情况。结果: C组的各项指标各时点均未见到有显著变化,与第4周相比,第8周M组大鼠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24 h尿白蛋白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和PCR结果显示CB、CC、colⅣ、FN在第8周出现明显上调(P<0.01或P<0.05),CB在16周下调(P<0.01),而CC显著上调(P<0.01)。相关分析显示CB的表达与24 h尿蛋白、colⅣ、FN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存在CB和CC平衡的失调,这可能是引起糖尿病肾病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LG)对骨骼肌细胞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5(fibronectin typeⅢ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5,FNDC5)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小鼠成肌细胞系C2C12经诱导分化后,给予梯度浓度(1~1 000 nmol/L)LG处理不同时间(0~24 h),观察LG对FNDC5表达及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以及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受体拮抗剂exendin_(9-39)、钙/钙调素依赖的蛋白激酶激酶2(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kinase 2,CAMKK2)的抑制剂STO609或AMPK的抑制剂Compound C预处理C2C12肌管细胞,观察FNDC5蛋白表达的改变。AMPK的活性及FNDC5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LG能够促进C2C12骨骼肌细胞FNDC5的蛋白表达,并具有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同时激活AMPK。LG的上述作用可被exendin_(9-39)、STO609或Compound C阻断。结论:利拉鲁肽可促进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合成FNDC5,此作用依赖于GLP-1受体,可能是通过激活CAMKK2/AMPK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内源性激动剂乙酰甘氨酸重氮氨苯脒(DIZE)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DN组和DIZE处理组(DIZE组)。DN组与DIZE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12周后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建立后给予DIZE 15 mg·kg~(-1)·d~(-1)或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4周处理。16周末称量体重和肾重,计算肾质量体质量比(KW/BW),收集血、尿标本,检测血糖(GLU)、24 h尿蛋白(24UP)及血清肌酐(SCr)等指标。通过PAS染色观察各组肾脏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AngⅡ、Ang-(1-7)、TGF-β1及VCAM-1水平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观察collagenⅠ和FN蛋白表达的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collagenⅠ和FN mRNA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观察各组大鼠ACE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DIZE显著提高了糖尿病大鼠ACE2的表达(P0.05),降低了糖尿病大鼠血浆AngⅡ含量(P0.05),提高了Ang-(1-7)的水平(P0.05)。与NC组大鼠相比,DN组与DIZE组大鼠的24UP、SCr和KW/BW明显升高(P0.05),collagenⅠ和FN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量增加,肾脏组织TGF-β1及VCAM-1明显上升(P0.05)。DIZE组与DN组大鼠相比,24UP和SCr水平降低(P0.05),GLU和KW/BW无明显差异,collagenⅠ和FN 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量减少,肾脏组织TGF-β1及VCAM-1水平降低(P0.05)。结论:ACE2内源性激动剂DIZE显著提高了ACE2的活性,增加了Ang-(1-7)的含量,从而降低了肾脏纤维化及炎症水平,并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起到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冬虫夏草对糖尿病大鼠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冬虫夏草 (CS) 对糖尿病肾病 (DN)大鼠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4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 (给予链脲佐菌素55 mg/kg体重腹腔注射),CS早期干预组及冬虫夏草晚期干预组,12 w后测体重、肾重、血糖、血肌酐 (Scr)、24 h尿蛋白等指标,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表达 (PAI).结果 模型组肾重、血糖、Scr、24 h尿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AI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体重、t-P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干预组肾重、Scr、血尿素氮 (BUN)、24 h尿蛋白、t-PA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体重、PAI表达低于模型组,高于正常组,血糖较模型组无明显变化;冬虫夏草早期干预组效果优于晚期干预组(P<0.05).结论 DN时存在t-PA/PAI失衡,冬虫夏草治疗DN的机制之一为矫正t-PA/PAI失衡.  相似文献   
17.
丹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丹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予以丹参药物干预.观察大鼠肾脏形态学及肾功能的变化.采用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 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等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用药第8周末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大鼠的肾脏肥大指数、平均肾小球体积、尿白蛋白排泄率、肌酐清除率均有明显升高(P<0.05),肾皮质TGF-β1、CTGF、PAI-1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有显著增高(P<0.05).丹参治疗组大鼠的上述指标与糖尿病肾病模型组比较,则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丹参可通过抑制TGF-β1、CTGF、PAI-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冬虫夏草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冬虫夏草治疗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肾功能的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50例慢性肾功不全(CRF)患者分为虫草肾康胶囊治疗组(A组)30例和α-酮酸对照组(B组),除共同的基础治疗措施外,A组加用虫草肾康胶囊4粒,1次/日,B组加用α-KA4粒,3次/日。观察指标①红细胞免疫功能:RBC-C3bRR、RBC-ICR;②肾功能:BUN、Scr、Ccr。结果 虫草肾康治疗后Ccr、RBC-C3bRR均有显著升高,而BUN、Scr、RBC-ICR、CIC则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只有Ccr升高(P<0.05),其它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虫草肾康胶囊有明显降低BUN和Scr、升高Ccr和清除CIC、改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的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观测其肾脏形态、功能的变化。同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TGF—β1、CTGF、PAI-1等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NC组)相比,8周时糖尿病肾病组(DN组)大鼠的肾脏肥大指数(KW/BW)、平均肾小球体积(V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清除率(Ccr)均升高。DN组肾皮质CTGF、PAI—1、FN表达水平也显着增高(p〈0.05);与DN组相比较,氯沙坦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则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氯沙坦可通遏抑制TGF—β1、CTGF、PAI-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对糖尿病人鼠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硫化氢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足突细胞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突细胞系MPC5分为高糖组、正常糖组、正常糖+DL-炔丙基甘氨酸(PPG)组和高糖+NaHS组。处理后,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胱硫醚γ-裂解酶(CSE)、紧密连接蛋白2(ZO-2)、裂孔蛋白(nephrin)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水平表达差异。结果: (1)高糖显著降低CSE、nephrin和ZO-2表达(P<0.05),而β-catenin的水平明显增高(P<0.05),4种蛋白变化均表现出时间依赖性;(2)正常糖培养加不同浓度PPG可显著抑制ZO-2和nephrin的表达(P<0.05),显著提高β-catenin的水平(P<0.05),3种蛋白变化呈浓度依赖性;(3)高糖诱导的足突细胞加NaHS培养后,ZO-2和nephrin表达可部分恢复(P<0.01),β-catenin表达可被部分抑制(P<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高糖诱导的足突细胞CSE表达降低可能是足突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而外源性硫化氢对高糖诱导的足突细胞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ZO-2表达、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