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一门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危重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断治疗。重症医学的临床工作宗旨是实现重症患者的集中救治,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治疗水平,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作为重症医学的临床基地,集中了大量先进仪器设备、精细的治疗手段以及一批高素质的医护人员,是医院危重患者集中管理的单位,其基本功能是治疗和研究危重病。  相似文献   
12.
倪琦  林化 《广西医学》2021,43(22):2699-2703
目的 探讨姜黄素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肾损伤大鼠肾组织血管内皮修复和内皮祖细胞(EPC)归巢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姜黄素干预组,每组6只.造模前,给予姜黄素干预组、阴性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姜黄素、二甲基亚砜预处理7 d.肾脏IRI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及姜黄素干预组均利用夹闭肾动脉后再开放的方法构建肾脏IRI模型,造模后24 h处死各组大鼠.采用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肾小管损伤情况;采用CD133/CD34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各组大鼠EPC归巢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CD31的表达.结果 肾脏IRI模型组、阴性对照组的扩张肾小管数量、肾组织EPC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增多,肾小管周围CD3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减少(均P<0.05).姜黄素干预组扩张肾小管数量较肾脏IRI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减少,肾组织EPC数量、肾小管周围CD31表达较肾脏IRI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增加(均P<0.05).结论 姜黄素预处理可促进EPC向肾脏归巢,以修复毛细血管周围损伤的内皮细胞,进而减轻肾小管损伤,从而缓解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挫裂伤患者采用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啶静脉泵注镇静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牡丹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挫裂伤患者90名,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布托啡诺静脉泵注,B组采用布托啡诺+右美托咪啶静脉泵注,C组采用右美托咪啶泵注。对比分析三组患者2 h、6 h、12 h和24 h的镇痛镇静效果、VAS评分、Ramsay评分和GCS评分。结果 B组在各时间点内VAS评分均低于对A组和C组;B组在各时间点内Ramsay评分均高于A组和C组;B组在各时间点内GCS评分低于对A组和C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啶对脑挫裂伤患者镇痛镇静效果显著,对减少患者焦虑及躁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4.
陈秋月  曾思恩  倪琦  谭宁 《山东医药》2010,50(43):13-15
目的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对数生长期肝癌Hep1细胞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仅加入培养液,实验对照组加入等量溶媒二甲基亚砜(DMSO),姜黄素1~4组分别加入姜黄素5、10、15、20μmol/L。各组均置于常氧环境中培养24 h。RT-PCR法检测HIF-1α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结果姜黄素2~4组HIF-1α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姜黄素1~4组HIF-1α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1)。结论常氧条件下,姜黄素呈浓度依赖性方式上调肝癌Hep1细胞HIF-1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及高血压与其伴发病PWV的差异。方法:入选192例因胸痛疑诊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纯高血压组(49例),单纯冠心病组(37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81例)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组(25例);同时有创测量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舒张压(cDBP)及脉压(cPP)。用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同时检测体重指数(BMI),血脂,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清肌酐(Scr),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baPWV与年龄,cSBP,cPP,LVMI及Scr呈正相关(r=0.193~0.494,P<0.05或<0.01);单纯高血压组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的baPWV比较无显著差异[(1570±286)cm/s比(1669±381)cm/s,P=0.20];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baPWV[(1891±413)cm/s]较单纯高血压、及单纯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的baPWV[(1864±408)cm/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81)。结论: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中心动脉压、左室质量指数等明显相关,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管损害较单纯高血压病或冠心病者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6.
BNP对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浆中脑钠肽(BNP)浓度对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Ⅰ~Ⅳ级,均检测BNP,同时收集Ⅲ级、Ⅳ级患者30d内死亡者及存活者例数。结果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各级患者BNP逐渐升高(P〈0.001);且在Ⅲ级、Ⅳ级患者中。30d内死亡者相对于存活者BNP值更低(P〈0.001)。结论BNP对心力衰竭的危险程度及终末期心衰短期预后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发作及复律前后对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心房颤动患者共120例作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6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25例,永久性心房颤动30例。另选同期30例健康窦性心律体检者作对照组。患者于入院后24h内完成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留取静脉血10ml,检测NT-pro-BNP;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经静脉使用胺碘酮药物复律。结果:房颤组NT-pro-BNP1650.8±248.6pg/ml,高于对照组的261.7±80.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永久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NTpro-BNP 3003.2±592.1pg/ml,高于持续性心房颤动组的1063.6±238.5pg/ml及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885.6±249.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性心房颤动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复律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随着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心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使用药物复律后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 Ⅱ,AngⅡ)刺激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mRNA的表达及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 分离36只雄性SHR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随机分为6组(n=6):空白对照组(仅加入培养液),Ang Ⅱ(10-6 mol/L)组, Ang Ⅱ(10-6 mol/L)+DMSO组, Ang Ⅱ(10-6 mol/L)+辛伐他汀(1×10-6 mol/L)组, Ang Ⅱ(10-6 mol/L)+辛伐他汀(5×10-6 mol/L)组, Ang Ⅱ(10-6 mol/L)+辛伐他汀(10×10-6 mol/L)组,利用RT-PCR检测各组单个核细胞IL-1 βmRNA的表达, ELISA法检测各组单个核细胞IL-1β蛋白的分泌.结果 Ang Ⅱ(10-6 mol/L)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1β的mRNA表达及蛋白的分泌均明显升高(mRNA:P<0.05,蛋白:P<0.01),而辛伐他汀干预各组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 Ⅱ刺激的IL-1β mRNA的表达及蛋白的分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辛伐他汀抑制Ang Ⅱ刺激的高血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炎症因子IL-1β蛋白的分泌与抑制IL-1β基因的表达有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姜黄素对肝癌Hep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进一步探讨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不同时间肝癌Hepl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Hepl细胞凋亡率以及各周期时相变化。结果姜黄素作用后Hepl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15μmol/L作用后,C0+G1期细胞显著增多,而G2+M期细胞显著减少,细胞凋亡率增高(P均〈0.05)。结论姜黄素可有效抑制Hepl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其机制可能为干扰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的临床遗传诊断中,外显子组捕获测序(ES)和全基因组测序(WGS)均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且在综合性价比和变异检测范围等方面各有优势;建立支持两种不同建库策略测序方案的整合性遗传诊断流程,是进一步提高遗传诊断敏感性和检测效率的关键。 目的整合ES以及WGS场景下的多变异类型分析、遗传病复杂临床表型的标准化与结构化、表型导向的遗传变异分析系统,建立从临床检测申请到遗传报告反馈的一体化流程。 设计:流程开发。 方法:(1)建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高通量测序数据一体化全流程闭环分析系统(复旦流程3.0)各个模块:①病史处理,②结构化遗传表型,③测序实验,④变异检测,⑤变异解读,⑥质控复核,⑦基因型表型联合分析。(2)代表性病例重测分析:根据结论性变异的类型和诊断难度选择代表性病例,展示代表性病例从病史处理开始到报告草稿为止各模块的运行情况。 主要结局指标:代表性病例分析过程中的结构化表型、数据质控、变异检测及解读、最终诊断。 结果:对3例代表性病例的重分析中,分别进行了经济版家系WGS、先证者WGS以及ES;病史成功提取结构化表型;FastQ及BAM文件结果数据质控良好;检测到的变异经解读之后进行基因型表型联合分析,分别检测出3例病例的复杂遗传模式。例1:ANTXR2基因点突变NM_058172:c.1294C>T与4q21.22 约13 kb的结构变异缺失形成隐性纯合致病;例2:线粒体MT ND6基因致病变异m.14459G>A,异质性>99.5%;例3:SMN1基因纯合致病变异NM_000344: c.863G>T合并SMN1基因单拷贝缺失。 结论:复旦流程3.0可整合ES和WGS数据,处理不同类型的变异结果,最终形成遗传诊断,且对复杂变异类型有高效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