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7篇
  3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的处理和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8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78例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66例采用单纯抗生素对症治疗,12例采取相应的外科处理,其中调整肾造瘘管或双J管位置7例,输尿管镜取石2例,胸腔闭式引流2例,腹腔引流1例。结果:所有患者发热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发热,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最主要的处理和预防措施;相应的外科处理对部分患者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42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的病原微生物学特点、临床特征和诊疗经验。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患者109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病原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抗感染策略及临床转归。结果 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病原学诊断较为困难,常以混合感染为主,主要病原体为耶氏肺孢子菌26例(23.9%)、巨细胞病毒22例(20.2%)、支原体15例(13.8%)、肺炎克雷伯菌13例(11.9%)。经综合治疗97例(89.0%)患者痊愈出院,12例(11.0%)死亡。结论 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目前诊断基于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病原体以耶氏肺孢子菌与巨细胞病毒为主,对高危患者应动态监测,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性足疗程治疗。临床上间质性肺炎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吸氧、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减轻炎症因子,并及时完善病原学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等检查、由经验性转为针对性有效抗感染,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有效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423.
目的 探讨腔内技术治疗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膀胱癌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患者9例,狭窄段长度1~3 cm,均采用腔内技术治疗,顺行经皮肾处理8例,逆行输尿管镜处理1例;术中使用高压气囊配合筋膜扩张器扩张,术后留置双J管.结果 随访0.5~5.0年.1例吻合口闭锁患者术后3个月仍为重度积水,患者拒绝开放手术而长期留置肾造瘘管;8例患者肾积水减轻,再次逆行扩张狭窄段并留置双J管,其中5例经2~3次扩张换管,拔除双J管后复查肾积水稳定于轻度状态;3例拔除双J管后腰痛不适,需要长期留置双J管.结论 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腔内技术治疗效果良好,可避免开放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424.
目的探讨胆道良性疾病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方式。方法对2年间再次手术治疗的64例胆道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患者中因再发肝内外胆管结石而行再次手术62例,因存在胆肠吻合口狭窄梗阻而再次手术2例。再次手术方式:21例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21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肝叶切除,14例行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5例未更改前次手术的胆总管空肠吻合而只行取石治疗,2例行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U管引流纠正吻合口狭窄,1例只行胆总管空肠吻合口狭窄扩张。全组64例患者中再次手术后死亡1例。随访2年后,行肝叶切除和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的患者结石复发率低于只行取石治疗者(χ2=10.115,P=0.018),而肝门部胆肠吻合与胆总管空肠吻合组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624)。结论病灶的残留和不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导致胆道良性疾病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病变肝叶的切除和合理的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可降低胆道良性疾病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425.
陈旧性下腰椎骨折并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卡压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陈旧性下腰椎骨折伴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卡压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陈旧性下腰椎骨折伴神经卡压的病人行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和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术后随访分析.结果32例获平均10个月的随访,症状体症改善有效率达96%,骨块复位率达92%,脊柱Cobb角矫正后平均小于3°,疗效满意.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固定能有效解除椎管内骨块对神经的卡压,重建脊柱稳定性.伤后应尽可能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426.
目的介绍一种Ⅰ区指伸肌腱止点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0例伸肌腱止点撕脱、断裂伤患者进行止点重建的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2~46岁,平均32岁。左手7例,右手13例;示指9例,环指8例,小指3例;撞击伤12例,割裂伤5例,压砸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h~35d,平均8.7d。采用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间关节,转移部分指深屈肌腱经末节指骨骨隧道到背侧伸肌腱止点上缘穿出,与伸肌腱近端编织缝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无一例发生肌腱再次断裂,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法评定:优13例,良6例,可1例。结论采用指深屈肌腱经骨隧道重建Ⅰ区伸肌腱止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27.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肾移植术后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的核心基因及其与浸润的免疫细胞相关性。 方法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BKVAN相关数据集GSE75693和GSE72925,BK病毒(BKV)血症相关数据集GSE47199。合并GSE75693和GSE72925后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然后进行基因本体生物过程(GOBP)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并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进一步筛选核心基因。使用CIBERSORT进行免疫浸润分析,然后计算差异的免疫细胞和核心基因的相关性。最后,在GSE47199数据集筛选BKV血症和BKVAN共同的核心基因,使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鉴定共同的核心基因分别在BKVAN和BKV血症中的生物过程。所有统计分析及可视化均基于R语言(4.0.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在合并数据中共筛选出175个上调及70个下调DEGs。在PPI网络中,通过5种方法交集得到9个核心基因,核心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细胞活化与功能相关的进程;在KEGG分析中,核心基因主要富集在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间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间相互作用以及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免疫浸润分析表明PTPRC、CCL5、TYROBP、CXCL10、CD2和CXCL9与BKVAN中浸润的免疫细胞相关。CD2是BKVAN和BKV血症的共同核心基因。 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BKVAN的核心基因,其中PTPRC、CCL5、TYROBP、CXCL10、CD2和CXCL9与BKVAN中浸润的免疫细胞相关,CD2是BKVAN和BKV血症的共同核心基因,这些标志物为肾移植术后BKVAN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28.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 ocysteinemia,Hhcy)对缺血性卒中(IS)患者再发、死亡及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缺血性事件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对缺血性血管病的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45例IS患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参照同期选取的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者按血浆Hcy水平将其分为Hhcy组和非Hhcy组,追踪观察两组患者IS再发、死亡及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其中Hhcy组IS再发率(52.63%)显著高于非Hhcy组(24.67%)(P<0.01);死亡事件发生率(12.63%)亦显著高于非Hhcy组(3.33%)(P<0.01);冠脉缺血事件发生率(18.95%)明显高于非Hhcy组(10.00%)(P<0.05);外周动脉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分别为5.26%和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2种以上缺血性事件的患者Hhcy组(17.89%)显著多于非Hhcy组(5.33%)(P<0.01);Hhcy组患者5年内缺血性血管事件发生率(57.89%)显著高于非Hhcy组(32.0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cy升高是IS患者缺血性血管事件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74;95%CI1.119~1.233;P<0.05)。结论 Hhcy与IS患者缺血性血管事件再发及死亡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29.
【摘要】 胃肠道肿瘤在恶性肿瘤中占有重要的比例。肿瘤的远处脏器转移是目前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或降低肿瘤的远处脏器转移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目前,对于影响恶性肿瘤转移方面的研究较多,缺氧微环境与恶性肿瘤转移的关系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由于肿瘤的血管分布的无规律性,使得肿瘤中心区域的氧供较周围区域差,肿瘤体积越大,这种氧供差异越明显。恶性肿瘤中心的缺氧微环境与肿瘤转移存在着联系,本文就缺氧微环境与胃肠道肿瘤转移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30.
笔者于1997年6月~12月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共50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稳定性心绞痛伴或不伴有静息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及次级量运动试验阳性者;或动态心电图有发作性缺血改变,伴或不伴有心绞痛;或有可疑心绞痛伴有次级量运动试验阳性者。年龄38岁~70岁,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