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影像学评价和手术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经一次髓核摘除手术的FBSS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价,分析FBSS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预防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3年连续收治的32例FB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评价,第二次诊断分别为:椎间盘再突出9例(28.1%);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3例(9.4%);腰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6例(18.8%);腰椎不稳5例(15.6%);椎管内肿瘤1例(3.1%);神经根损伤1例(3.1%);硬膜外瘢痕7例(21.9%)。对其中24例进行再次手术治疗。术后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以上(1~4年,平均2.3年)。结果第二次术后随访2例硬膜外疤痕形成,4例仍残留下肢麻木症状。5例不同程度伴有腰部的酸胀不适,未见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硬膜外疤痕和椎间盘再突出是FBSS最常见的原因。术前全面评价和术中仔细操作是预防FBSS的有效方式。MRI扫描对鉴别硬膜外疤痕和椎间盘再突出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22.
马凡氏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的矫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yndrome,MFS)患者脊柱侧凸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997年9月至2002年1月使用脊柱三维矫形内固定系统后路手术治疗的8例MFS患者脊柱侧凸的矫正度、脊柱平衡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24个月。6例KingⅡ型患者胸弯及腰弯的矫正率分别为47%、57%,随访矫正率丢失分别为21%和16%;1例KingⅠ型患者胸弯及腰弯矫正率分别为25%及42%,随访矫正率丢失分别为21%和15%;1例KingⅢ型患者胸弯及腰弯的矫正率分别为58%、29%,随访矫正率丢失分别为9%和18%。所有患者躯干平衡得到改善,无神经并发症发生。2例出现交界性腰椎后凸,1例切口延迟愈合。结论:使用脊柱三维矫形内固定系统后路手术治疗马凡氏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3.
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凸前后路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凸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凸(侧凸角度(Cobb’s法)80°~130°,平均88°。)患者采用脊柱前路松解,后路矫正、固定的方法治疗。结果本组经随访13月~5年3月,平均2年1月,术后侧凸矫正55°~95°,平均57°。结论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凸采用前后路手术治疗可取得明显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4.
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躯干失平衡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62例行后路矫形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前及术后躯干平衡情况进行回顾性观察,探讨术后躯干失平衡的可能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至2001年连续收治施行三维矫形手术的6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14.4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5月(12月~57月)。进行CD、TSRH及CD Horizon系统的矫形内固定脊柱融合术,观察各型脊柱侧凸术后的躯干平衡情况。结果 有53例(85.5%)患者术前X线片检查提示冠状面有1cm以上的失平衡。失平衡以向左侧多见(占95%),范围在-3.4cm到 4.3cm之间,平均为 3.1cm。48%的患者术后X线片检查仍有失平衡存在,但平均偏离距离为 1.2cm,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 三维矫形术后躯干失代偿的发生可能主要与融合节段尤其是下方融合节段选择不当有关。骨骼成熟度较低的患者,术后发生躯干失平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25.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 ,CSM )是骨科的常见病。如诊断不及时 ,治疗不恰当 ,可造成肢体残疾 ,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社会人口日趋老龄化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 ,尤其自MRI问世以后 ,CSM的发病率和发现率明显增高。目前 ,尚无能解除脊髓压迫的药物。因此 ,原则上CSM一旦确诊 ,应及时手术 ,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手术方法以颈前路为主 ,颈后路手术不能去除脊髓前方致压物 ,只起到间接减压作用 ,仅适用于多节段受累伴椎管狭窄或OPLL者。本文着重介绍CSM诊断和颈前路手术治疗进展。1 CSM的诊断…  相似文献   
26.
目的:应用松果体切除来抑制鸡褪黑素的分泌,观察其发生脊柱侧凸的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刚孵育出的国产小绍兴鸡60只,分为两组。对照组20只,未行任何处理,在控制白天12h光照(光照度为500 Lx)、夜间12h完全黑暗(光照度为0—5Lx)条件下饲养。松果体切除组40只,在孵化后3d时施行松果体切除术,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制造鸡脊柱侧凸模型。控制光照条件同对照组。每月行X射线检查,观察所有鸡脊柱的改变。3个月时,留取所有鸡白天和黑夜的静脉血,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褪黑素含量。结果:3个月时对照组均无脊柱侧凸发生。松果体切除组中,术后第1个月X射线检查时即发现5只鸡出现明显的脊柱侧凸,侧凸在随后的两个月中进行性加重。在2个月时共有9只鸡出现明显侧凸。3个月时共有16只鸡发生侧凸,发生率为53.3%,Cobb角为11&;#176;~85&;#176;,平均31.3&;#176;。对照组血清褪黑素呈现明显的白天低(平均12.5ng/L),夜间高(平均112.5ng/L)的周期性变化;松果体切除组血清褪黑素白天平均为9.4ng/L、夜间平均为8.8ng/L,其白天低夜间高周期性变化消失。松果体切除组和对照组白天血清褪黑素含量差异无显著性,其夜间褪黑素的含量差别显著。结论:松果体切除可以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并诱导部分鸡发生脊柱侧凸,但非所有松果体切除术后的动物均能发生脊柱侧凸。所以,松果体切除鸡脊柱侧凸模型的发生与血清褪黑素的减少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背景:鸡松果体切除可以导致脊柱侧凸,研究表明腹腔内注射褪黑素可降低其脊柱侧凸的发生率,但何种剂量的褪黑素可以产生这种效果还不清楚。目的:应用松果体切除来抑制鸡褪黑素的分泌,通过给予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制剂来观察其脊柱侧凸的发生率。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于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施。雌性国产小绍兴鸡50只(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干预:将鸡5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鸡在出生后3d时行松果体切除术,在控制白天12h光照(光照度为500Lx)、夜间12h完全黑暗(光照度为0~5Lx)条件下饲养。其余4组鸡在孵化后3d时行松果体切除术后,分别腹腔注射5,10,20和40mg/kg剂量的褪黑素制剂,2次/d,控制光照同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3个月后观察各组鸡脊柱侧凸的发生率及平均Cobb角。结果:3个月时共有25只鸡发生了的脊柱侧凸。对照组,5,10,20,和40mg/kg组中脊柱侧凸的发病数分别为6,5,5,4和5只。平均Cobb角为26.7°,23.5°,21.7°,24.5°,23.2°。5,10,20,和40mg/kg组与对照组在脊柱侧凸的罹患率和平均Cobb角上无明显差异。结论:给予不同剂量的褪黑素并不能降低脊柱侧凸的罹患率和侧凸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前后椎管长度的改变与侧凸类型、矫形手段、严重程度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对象与方法:回顾各型脊柱侧凸(共32例)术前及术后X线片,以T_1~S_1椎体的质心连线代表椎管长度,进行测量与比较。结果:术后椎管获得延长的侧凸及手术类型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有:KingⅢ型(Cobb角>90°)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内固定;King Ⅱ型(Cobb角45~90°)后路矫形;KingⅢ型(Cobb角45~90°)后路矫形;KingⅣ型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后椎管缩短的侧凸及手术类型有:King Ⅰ型侧凸、KingⅤ型侧凸及胸腰椎双侧凸经后路矫形,胸腰段侧凸前路矫形。结论:并非所有类型的侧凸在矫形术中均可出现椎管的延长。而采用何种矫形方式可能是矫形后椎管是否发生延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近期MRI的改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手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 MRI改变,探讨其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对15例单节段或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MED治疗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并记录手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MED术后患者的症状都有明显的缓解,复查MRI显示原来突出的椎间盘消失或突出减小,椎管内未见明显疤痕形成,原手术通道仍清晰可辨,通过椎旁肌的部分有纤维化和轻度组织水肿。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肯定,手术创伤小,能减少硬膜外粘连疤痕形成。但也有髓核摘除不彻底时从破裂纤维环处脱出的危险。  相似文献   
30.
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功能性疾病。传统疗法为药物、气囊扩张术和开放手术,其中药物疗效有限;扩张术疗效不如手术且易发生穿孔;常规开放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易发生反流。近年来,微创手术和食管下括约肌内肉毒毒素(BT)注射治疗研究得以发展,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