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28篇 |
免费 | 368篇 |
国内免费 | 20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7篇 |
儿科学 | 24篇 |
妇产科学 | 46篇 |
基础医学 | 325篇 |
口腔科学 | 33篇 |
临床医学 | 988篇 |
内科学 | 560篇 |
皮肤病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138篇 |
特种医学 | 165篇 |
外科学 | 352篇 |
综合类 | 1645篇 |
预防医学 | 1055篇 |
眼科学 | 71篇 |
药学 | 660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938篇 |
肿瘤学 | 1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129篇 |
2022年 | 130篇 |
2021年 | 169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113篇 |
2018年 | 149篇 |
2017年 | 120篇 |
2016年 | 120篇 |
2015年 | 129篇 |
2014年 | 263篇 |
2013年 | 299篇 |
2012年 | 362篇 |
2011年 | 372篇 |
2010年 | 407篇 |
2009年 | 397篇 |
2008年 | 389篇 |
2007年 | 373篇 |
2006年 | 378篇 |
2005年 | 377篇 |
2004年 | 274篇 |
2003年 | 307篇 |
2002年 | 208篇 |
2001年 | 255篇 |
2000年 | 171篇 |
1999年 | 163篇 |
1998年 | 108篇 |
1997年 | 96篇 |
1996年 | 122篇 |
1995年 | 145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38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10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6年9月~2005年9月间收治69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外固定架组(31例)在术中应用外固定架进行辅助显露复位或辅助固定,对照组(38例)未用该方法。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关节内骨折的CT分型,其中Ⅱ型骨折19例(外固定架组9例,对照组10例),Ⅲ型骨折29例(外固定架组12例,对照组17例),Ⅳ型骨折21例(外固定架组10例,对照组11例)。功能结果采用Maryland评分标准评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61个月(16~102个月)。Maryland评分结果:Ⅱ型骨折得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0);Ⅲ型骨折得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Ⅳ型骨折得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外固定架组临床评分总体优于对照组(P=0.015)。并发症包括皮肤坏死、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等。外固定架组皮肤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28)。结论外固定架辅助显露可降低皮肤坏死并发症,辅助韧带整复作用以及微创固定方式可提高Ⅲ型和Ⅳ型骨折复位质量而减少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有利于足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2.
微创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黄疸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黄疸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微创观念指导下,对LC术后出现黄疸的患者运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EST)等微创技术进行诊断与治疗。结果:我院1998年8月至2001年5月间共行3160例LC手术,术后出现黄疸者5例,均先接受B超、ERCP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与胆总管末端狭窄,3例EST取石一次成功,1例首次EST取石失败后予保守治疗5天后再行ERCP与碎石治疗成功,1例因结石较多较大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结论:对LC术后黄疸,在B超等检查排除明显胆道损伤和胆漏后,胆总管结石应首先考虑。ERCP可进一步明确诊断,EST取石或碎石这一微创技术治疗胆道细小结石伴有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引起的梗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外侧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36足Sanders Ⅱ、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外侧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治疗,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优27足,良7足,可2例。术后1例原有糖尿病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1例切口转角处皮缘部分坏死,经换药5周后切口愈合。1例出现距下关节炎,无1例出现腓肠神经损伤。所有患者随访时骨折均正常愈合。结论外侧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是治疗跟骨骨折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2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患者,男10例,女16例;年龄61~81岁,平均70.3岁;平均骨密度值-2.74。26例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A型6例,B型7例,C型13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2个月,统计术前及术后12个月Constant肩关评分和Mayo肘关节评分。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2个月,骨折均在16周内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3周。Constant肩关节评分术前及术后12个月分别为54.61±2.09、88.50±2.47;Mayo肘关节评分术前及术后12个月分别为58.19±2.74、90.30±2.16。结论: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术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经括约肌间切除(ISR)联合结肠肠管拖出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6月11例行腹腔镜下改良ISR联合结肠拖出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5(185~3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2(30~250)mL,术后平均住院11.6(9~15)d。无吻合口瘘、骶前感染、肛门狭窄、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单个标本获取淋巴结数12~26枚,平均15枚。11例随访4~16个月,平均10个月,未发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无局部复发及转移。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均恢复满意。结论:腹腔镜下改良ISR联合结肠拖出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肛门功能和治疗效果满意,不需要预防性造口,可以完全避免吻合口瘘的发生,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6.
手术切除仍为目前最好的治疗肝癌的方法.然而,尽管迄今肝外科技术已有长足的进步~([1]),但是肝癌围手术期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施行肝癌切除手术1493例,围手术期病死38例,现将有关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Ribbed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9年6月应用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56例(163髋),实际获得临床及X线片随访143例(148髋)。随访时间3~93个月,平均47个月。所用假体均为LINK公司生产的Ribbed假体。结果术后Harris评分71.95分,平均91.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1.5%。随访x线片均未见明显透光线及假体内外翻移位,且未发现股骨柄假体无菌松动。结论Ribbed解剖型假体设计独特,临床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 研究内镜下经筛蝶入路视神经减压术的相关解剖以及在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手术显微镜下解剖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视神经管标本15例(30侧),观察视神经管的解剖特点和毗邻关系,并根据鼻内镜入路测定相关参数.结果 ①视神经颈内动脉三角(optic carotid triangle,OCT)与视神经、眼动脉、海绵窦和颈内动脉关系恒定,OCT出现率为66.7%.②鼻小柱基底前缘到视神经管眶口、管中部和颅口内侧缘的距离分别为(72.79±5.40)mm、(75.85±5.10)mm和(79.34±4.95)mm,仰角分别为(39.45±3.68)°、(37.30±4.24)°和(35.45±4.16)°.③视神经内侧壁眶口、管中部和颅口的鞘膜厚度分别为(0.70±0.18)mm、(0.51±0.15)mm和(0.49±0.22)mm,眶口与管中部、颅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视神经管眶口、管中部和颅口内侧缘离颅正中矢状面的旁开距分别为1/2(12.69±2.73)mm、1/2(19.61±3.47)mm和1/2(25.79±3.23)mm.结论 OCT是内镜下经筛蝶入路视神经减压术首选的解剖定位标志,减压关键在视神经眶口,从视神经内侧壁与上壁交界处切开鞘膜安全且容易操作.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Snail、E-cadherin、N-cadherin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胃癌肿瘤起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50例胃癌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MT相关因子及CD133蛋白的定位及定量表达,分析EMT相关因子及CD133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EMT相关因子和CD133表达的关系,Kaplan-Meier方法分析EMT相关因子及CD133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①胃癌组织中Snail、N-cadherin及CD133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高于其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Snail:0.599±0.114比0.259±0.108,P=0.020;N-cadherin:0.754±0.154比0.329±0.134,P=0.001;CD133:0.635±0.119比0.485±0.116,P=0.029),E-cadherin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低于其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0.378±0.123比0.752±0.156,P=0.003)。②Snail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5 cm和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5 cm和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无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CD133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和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和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③Snail、N-cadherin蛋白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分别均呈正相关(rs=0.278,P=0.048;rs=0.406,P=0.003),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504,P=0.000)。④Snail、N-cadherin及CD133蛋白低表达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高表达者(P〈0.05),联合EMT相关因子和CD133蛋白表达能够最有效预测患者生存。结论EMT与胃癌肿瘤起始细胞特性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并且两者与胃癌的高侵袭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联合EMT相关因子Snail、E-cadherin、N-cadherin与CD133能够最有效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