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36篇 |
免费 | 301篇 |
国内免费 | 10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7篇 |
儿科学 | 27篇 |
妇产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144篇 |
口腔科学 | 38篇 |
临床医学 | 743篇 |
内科学 | 390篇 |
皮肤病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110篇 |
特种医学 | 115篇 |
外科学 | 248篇 |
综合类 | 1121篇 |
预防医学 | 776篇 |
眼科学 | 34篇 |
药学 | 440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479篇 |
肿瘤学 | 1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04篇 |
2022年 | 102篇 |
2021年 | 118篇 |
2020年 | 109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105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86篇 |
2014年 | 156篇 |
2013年 | 184篇 |
2012年 | 172篇 |
2011年 | 200篇 |
2010年 | 255篇 |
2009年 | 242篇 |
2008年 | 244篇 |
2007年 | 241篇 |
2006年 | 233篇 |
2005年 | 266篇 |
2004年 | 210篇 |
2003年 | 188篇 |
2002年 | 135篇 |
2001年 | 153篇 |
2000年 | 107篇 |
1999年 | 108篇 |
1998年 | 84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87篇 |
1995年 | 107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4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苯巴比妥诱导对普罗帕酮体外I相代谢的立体选择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对S( )-和R(-)-普罗帕酮(PPF)体外I相代谢有无立体选择性的影响。方法:将消旋普罗帕酮与对照或苯巴比妥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孵育后,采用手性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映体的经时孵育曲线和酶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度、米氏常数、内在消除率)。结果:在对照大鼠肝微粒体中,PPF的I相代谢无立体选择性。经苯巴比妥诱导处理后,在5mg/L底物浓度时R(-)-PPF的代谢快于S( )-PPF,两对映体的米氏常数和内在清除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苯巴比妥选择性地诱导了大鼠肝微粒体对PFF的I相代谢。 相似文献
72.
为了保证民法的公平原则,避免医疗纠纷赔偿案件审理中忽视患者本身病情所致的不良后果的情况,对损伤与疾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伤病比的来源,论述了伤病比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适用 范围,伤病比的级别与医院承担的赔偿额度.指出应增强伤病比意识,促进医与法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73.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机械通气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因COPD急性加重而机械通气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5年随访。结果:急性期死亡3例,9例一次性撤机成功,3例经间断撤机成功,随访12例患者,1年生存9例(75.0%),3年生存7例(58.3%),5年生存4例(33.3%),1年内重复使用呼吸机3例(25.0%)。结论:COPD急性加重机械通气能减低急性期死亡率,但其撤机困难、复发性高、预后差。因此对COPD患者是否行机械通气要从其必要性、可行性、危险性及社会、 经济因素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74.
尿素酶比活性定量分析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 (HP)尿素酶比活性定量分析法 ,探讨该法对慢性胃病 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患者胃粘膜处理后分别检测 HP尿素酶活性 ,将定量分析法与定性方法 (粘膜涂片革蓝氏染色 ,1min尿素酶试验 ,PCR法和组织学切片 HE染色法 )进行比较。结果 :HP尿素酶比活性平均值在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溃疡 (GU)、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胃癌 (GC)组分别为 2 80 .2、389.5、342 .7、832 .0、347.5 (u/ dl) ,患者各组的比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9.1u/ dl,P<0 .0 0 1)。该法定量检测 HP:(1)敏感性为 94.0 % ,接近于 PCR法和尿素酶法 ,而高于涂片法和组织学法。(2 )特异法为 91.1% ,与尿素酶法、涂片法和组织学法相近 ,略高于 PCR法。结论 :本研究资料提示胃粘膜 HP尿素酶比活性定量分析有助 HP感染的诊断更适用于科研及治疗后的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75.
改革医用有机化学教学,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医用有机化学教学是医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医用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作了一些探讨,从医用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6.
血清CEA、CA19-9和CA242单独和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CEA、CA19-9和CA242单独和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5例胰腺癌患者,70例非胰腺外分泌恶性肿瘤以及30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术前血清CEA、CA19-9和CA242水平。结果 CA19-9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最高(80%),但其特异性明显低于CEA和CA242(P〈0.01)。CEA和CA242联合检测可将胰腺癌诊断的特异性提高到92%。CEA、CA19-9和CA242水平不受肿瘤大小以及可切除性的影响(P〉0.05),但在Ⅳ期胰腺癌患者中明显提高(P〈0.05)。血清CEA和CA19-9的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明显的相关性,而血清CA242阳性的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较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CA19-9对胰腺癌的诊断阳性率优于CEA和CA242。联合检测CEA和CA242明显提高诊断的特异性。3者水平明显升高提示病情进入晚期,血清CA242明显升高提示生存期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77.
丙型肝炎75例血清自身抗体水平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血清中各种自身抗体指标,以探讨HCV患者体内自身免疫反应的情况。方法:应用免疫散射浊度法、间接免疫荧光法、电化学发光法对75例HCV感染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分别检测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甲状腺球蛋白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抗TG/抗TPO)。结果:HCV感染者RF、ANA、抗TG和(或)抗TPO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CV感染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者其RF、A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者(P<0.05);HCV-RNA阳性者其RF、ANA阳性率明显高于HCV-RNA阴性者(P<0.05)。结论:HCV感染者存在自身免疫反应,且与病毒的复制有关,提示自身免疫反应是HCV感染后肝功能受损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重组表达的rhuZP3a^22-176和rhuZP3b^177-348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研究rhuZP3a^22-176和rhuZP3b^177-348能否诱发人精子顶体反应及其相关机制。方法rhuZP3a^22-176和rhuZP3b^177-348诱发人精子顶体反应用金霉素染色法进行评价,同时研究了G特异蛋白抑制剂白日咳毒素(PTX)、钙离子螯合剂EGTA和T型钙通道抑制剂pimozide对rhuZP3a^22-176和rhuZP3b^177-348诱发人精子顶体反应的影响;同时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监测rhuZP3a^22-176或rhuZP3b^177-348刺激获能精子胞内钙([Ca^2+]i)浓度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rhuZP3a^22-176和rhuZP3b^177-348均能诱导人精子AR,其中rhuZP3a^22-176诱导人精子AR呈浓度依赖方式。PTX、EGTA和pimozide可以分别抑制rhuZP3a^22-176和rhuZP3b^177-348诱发的顶体反应。rhuZP3a^22-176和rhuZP3b^177-348诱发的顶体反应是由于刺激获能人精子[Ca^2+]i升高所致,但rhuZP3a^22-176诱发[Ca^2+]i升高的方式与rhuZP3b^177-348诱发[Ca^2+]i升高方式不尽相同,rhuZP3a^22-176只能引起[Ca^2+]i升高,而rhuZP3b^177-348既有[Ca^2+]i升高,又伴有持续升高。上述精子[Ca^2+]i升高可被EGTA和pimozide抑制。结论rhuZP3a^22-176和rhuZP3b^177-348通过激活G蛋白使胞外钙通过T型钙通道内流促使[Ca^2+]i上升,从而引起精子顶体反应,这与人类天然ZP3诱导顶体反应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80.
目的:应用应变成像(SI)和应变率成像(SR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应用SI和SRI技术对34例HCM患者和24例正常人进行检测,获取左室各壁长轴方向基底段、中间段心肌应变和应变率曲线,测量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CM组左室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均明显降低(P〈0.05),左室大部分节段舒张晚期应变率SRa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约20%节段出现收缩期后缩短(PSS),HCM组约43%节段出现PSS,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I和SRI可敏感地检出H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异常,是准确定量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