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清宫术引发的疼痛是难以忍受的,如何减轻甚或避免这种疼痛是临床医师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现有的西药麻醉方式因其自身局限性及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受到较大限制,而针刺超前镇痛效果确切,效应时间长,已有医家将其运用于清宫术中取得良好效果,但取穴及操作方法各不相同,缺乏规范性及手术特异性,不利于临床推广。基于此,笔者以"超前镇痛"理论为指导,查阅经典文献,结合八髎穴独特的神经解剖特点,针对清宫术疼痛的发生机理,提出针刺八髎穴超前镇痛用于清宫术的思路,并付诸于实践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2.
脑梗死发生时,神经细胞凋亡是造成其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主要机制。线粒体作为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中心,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对线粒体引起凋亡的机制进行研究,从线粒体方面着手,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能有效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并改善愈后。本文将就线粒体内参与细胞凋亡的相关凋亡因子及针刺干预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76.67%。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假性球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4.
试谈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因素很多 ,而主要在于处方取穴、针灸操作方法以及治疗时机的把握这几个环节中 ,如果在针灸取穴时 ,注意以辨证与辨病为依据 ,在针灸操作时 ,采用合理的针刺手法 ,并将针刺法与灸法有机结合 ,在针灸时机的选取时 ,注意早期治疗与择期治疗相结合 ,则针灸疗法必将会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以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为主治疗,对照组以传统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为主治疗。治疗前后行简式FugI-Meyer运动功能与修订的BartheI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评分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82.86%,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6.
神经细胞凋亡是目前公认的脑缺血疾病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机制,是梗死周围区神经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众多研究显示,脑缺血后兴奋氨基酸毒性、自由基和NO的损伤及炎症反应等是介导神经细胞凋亡的主要因素。脑缺血后介导神经细胞凋亡的通路有:Caspase依赖性凋亡通路一内源性线粒体通路和外源性死亡受体通路,以及非Caspase依赖性凋亡通路。本文就脑缺血后凋亡通路及针刺相关研究概况做如下概述。  相似文献   
77.
比较不同时期针刺对脑梗塞患者疗效及机体抗自由基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早期和稳定期分别介入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并判断疗效.结果:早期针刺组对脑梗塞患者疗效、SOD活性及MDA含量的改善程度均优于稳定期治疗组.结论:早期针刺治疗更有利于提高脑梗塞患者的疗效及机体抗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78.
我们在从事针灸临床工作过程中 ,观察到针刺能对患者的血压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寻求其规律 ,特作如下小结 ,并初步探讨其机理。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共观察病例 87人 ,均由镇江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随机获得。患者因不同病证 (包括内、外、妇、五官、皮肤等科病证 )前来就诊。其中男性 32例 ,女性 5 5例 ;年龄 2 1~ 80岁 ,平均年龄 (49.4 0± 16 .76 )岁。同时在血压观测 (治疗前 )中发现 ,血压高于正常值的患者 2 4例 ,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15例(这些患者均因其他病证而来就诊 ,无 1例单因高血压而来针灸治疗 )。1.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9.
针刺地87例不同类型患者血压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7例不同类型患者行针刺治疗,观察血压的变化,结果显示:87例患者的收缩压总体水平有下降趋势(P<0.05),其中又以高血压患者(均因其他病症而来就诊,非单因高血压而来治疗)收缩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对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其他疾病的同时,对其收缩压能起到一定程度的自动降低作用,而对血压正常的患者,不管是收缩压或舒张压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0.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性肥胖症日益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对该病进行防治也已成为医学界的热点。资料显示,穴位埋线疗单纯性肥胖症具有一定疗效,且该方法对患者的高血脂、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及高瘦素水平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