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艳  倪光夏 《河南中医》2012,32(2):222-223
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气血经气相通的8个穴位,分别为:列缺、照海、后溪、申脉、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多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腕踝关节附近,此八穴首见于宋子华的《流经八穴》,后收于元·窦汉卿所著的《针经指南》,窦氏称其为“流注八穴”、“交经八穴”,明·徐凤所著的《针灸大全》中首次提出八脉交会穴的名称,并提出“主应配穴法”及“灵龟八法”、“飞腾八法”两种按时配穴法.八脉交会穴为正经和奇经八脉相通穴,针一穴可治疗两经以上疾病,故治疗范围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调三焦针刺法配合围刺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予以针刺治疗,主穴取膻中、中脘、天枢、气海、关元、水道、归来加局部围刺,每天1次,前两周每周5次,随后6周隔日1次,共治疗8周。药物组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口服,连续服用8周。采用评分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评分、总积分及下降指数;治疗前后月经评分、精神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皮损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针刺组皮损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针刺组的月经评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的HAMA、HAMD、SD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SD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3%,药物组为73.3%,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调三焦针刺法配合围刺可明显改善女性黄褐斑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疗效优于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水沟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Caspase-3、PARP-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采用改进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参考Bederson6级5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运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脑缺血后24 h大鼠大脑皮层Caspase-3、PARP-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可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P0.01);针刺可下调Caspase-3、PARP-1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5,P0.05)。结论针刺内关、水沟可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Caspase-3、PARP-1的mRNA及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4.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从医50余年,不仅在临床、教学中成果卓著,而且在科学研究中也是视野独特、勇于创新,硕果累累。石院士科研思想与方法博大精深,笔者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例,予以概况总结为以下四点:1.突出特色是选题的基本要求,科研选题要突出中医特色;2.临床实践是科研的根本源泉;3.掌握文献是从事研究的前提;4.创新发明是科研发展的内在要求。希望借此阐发对中医脑科学建立的感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调三焦针刺法"配合围刺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予以"通调三焦针刺法",穴取膻中、中脘、天枢、气海、关元、水道、归来,加局部围刺,前2周每日1次,每周5次,后6周隔日1次,共治疗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经治疗8周,3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7例,显效12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2个月后进行随访,28例有效患者中有1例轻度复发。结论:"通调三焦针刺法"配合围刺可明显改善女性黄褐斑患者的面部皮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麦粒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降压作用及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SHRs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麦粒灸组,WKY大鼠设为空白组。模型组、空白组不施灸,麦粒灸组实行麦粒灸治疗。观测各组大鼠血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主动脉形态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和qPCR法测定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中RhoA、ROCK1和RhoA、ROCK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麦粒灸组血压下降,主动脉内膜增生不明显,仅部分内膜脱落,血清NO含量明显上升,主动脉RhoA、ROCK1和RhoA、ROCK1 mRNA含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麦粒灸能有效降低SHR血压,保护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观察针刺对睡眠剥夺受试者面部新陈代谢热的影响。方法 将64例健康青年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正常睡眠组(A组)、睡眠剥夺组(B组)、睡眠剥夺与小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申脉、照海穴针刺治疗组(C组)和睡眠剥夺与非经非穴针刺治疗组(D组)。A组保持正常睡眠状态,对B、C、D组同时进行24 h睡眠剥夺,次日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4组受试者面部热值,及观察C、D组针刺治疗后面部热值的变化。结果 红外热成像图显示,A组面部呈温热状态,B、C、D组面部呈高热状态。A组热值显著低于B组、C组和D组(P<0.05)。B、C、D 3组热值多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针刺治疗后面部热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C组治疗后面部热值降低值显著大于D组(P<0.05)。结论 睡眠剥夺可导致面部热值升高,小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申脉、照海穴针刺能够降低睡眠剥夺者面部较高热值,且疗效优于非经非穴针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患者,观察其诱发的不同程度急性接触性皮炎临床特点及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表达的差异性。方法 收集110例哮喘缓解期患者,按贴敷后皮肤反应程度分为轻度组及中重度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喘息、哮鸣音、发作次数及临床疗效,观察两组肉眼下皮损表现、皮损病理学以及TSLP的表达。结果 中重度组患者贴敷后喘息、哮鸣音、发作次数及临床疗效均优于轻度组(P<0.05)。轻度组患者只有少数感到贴敷处痛痒、红斑、小丘疹或簇状小水疱,中重度组贴敷处痛痒难忍、红斑、水疱程度重于前者。病理学示轻度组表现为血管周围少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中重度组表现为真皮血管扩张、充血明显,其周围大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光镜下TSLP在轻度组主要分布于表皮全层,中重度组大量分布于真皮层血管周围。TSLP表达量与穴位贴敷后急性接触性皮炎炎性程度呈正相关(r=0.908,P<0.05)。结论 穴位贴敷诱发的急性接触性皮炎炎症程度与临床表现及TSLP表达呈正相关,可能与真皮血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