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比较Q值引导的机械刀制瓣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OUP-SBK)和飞秒激光制瓣SBK(Femto-SBK)2种手术方式对术眼角膜像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138例患者(276眼)根据制瓣方式不同分为2组:OUP-SBK组77例,其中按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为低度近视组17例(SE≤-3.00 D),中度近视组29例(-3.00 D<SE<-6.00 D),高度近视组31例(SE≥-6.00 D);Femto-SBK组61例,其中低度近视组13例,中度近视组24例,高度近视组24例。均采用Q值引导的准分子切削模式手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测量术眼角膜的总高阶像差、球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水平三叶草和斜向三叶草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低度近视组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高于术前(F=32.4、14.6、4.6,P<0.01);中度近视组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水平三叶草术后高于术前(F=40.9、22.5、34.0、2.7、24.4,P<0.05);高度近视组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OUP-SBK组明显高于Femto-SBK组(F=15.4、3.9、10.4、4.8,P<0.05)。结论对于高度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制瓣较角膜刀制瓣产生的像差少,能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单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应用及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8例(180眼)青光眼随机分成三组;治疗1组56例(60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2组56例(58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应用,治疗3组56例(62眼)行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观察比较各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2组术后高眼压率低于治疗1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于治疗1组,早期低眼压、浅前房发生率高于治疗1组;治疗3组手术成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治疗1组,早期低眼压、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2组。结论: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并在术后合理控制巩膜瓣缝线的拆除数目及时间,可以明显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早期有效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33.
眼前段重建与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复杂眼外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眼前段重建联合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复杂眼外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例复杂眼外伤患者行 期眼前段重建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与瞳孔成形 )联合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 ,并探讨该手术操作的有关问题。结果  35例患者术后视力 >0 .3者 2 6例 ,脱残率为 74.3%。术中前房出血 4例 ;术后虹膜睫状体炎 35例 ,角膜内皮水肿 32例 ,眼压升高 6例 ,黄斑囊样水肿 1例。结论 眼前段重建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与瞳孔成形 )联合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眼外伤安全、可靠的方法 ,为无条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极好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34.
我们经常碰到青光眼与白内障同时存在的病例,而二者往往相互影响。为了观察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效果,现将92年以来在我科住院治疗的36例(36眼)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36例中,男16例,女20例,均为单眼发病,右眼12例,左眼24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51岁。类型:急性团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8例,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8例,虹膜炎并发白内障青光眼7例,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继发性青光眼3例。2.手术方法:36例均先用药物控制眼压,其中26例在术前眼压降至2.74kPa以下,其余10例不能用药物将眼压控制正常。…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大范围内界膜剥除联合体积分数16%全氟丙烷(C3F8)玻璃体腔填充术后不采用俯卧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63例(63眼)黄斑裂孔患者,所有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均由同一位手术医师完成,手术采取大范围内界膜剥除、体积分数16%C3F8玻璃体腔填充以及术后不采用俯卧位。手术方式均采用23G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缓慢注射吲哚青绿(用50g?L-1葡萄糖溶液稀释成0.08g?L-1)染色内界膜约1min,内界膜剥除至血管弓附近(直径约8000μm),气-液交换,5min后进行气体与体积分数16%C3F8交换。术后患者保持阅读位3~5d,随访6个月。结果 63例(63眼)患者中8例8眼为复发性裂孔(12.70%),距离前次手术1~3(1.3±2.1)a;20例(31.75%)2期, 21例(33.33%)3期,22例(34.92%)4期。所有裂孔直径为(517.63±258.27)μm,其中4例裂孔直径超过1000μm。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16±0.18,术后为0.27±0.15。单纯裂孔封闭率100%,术中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大范围内界膜剥除+体积分数16%C3F8玻璃体腔填充及术后非俯卧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较以往的玻璃体腔气体填充以及俯卧位的治疗方式更加方便且有效。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SIRT3在丹酚酸A(Sal A)抗紫外线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ARPE-19细胞分为对照(Sal A)组、UV组、Sal A+UV组、Sal A+UV+阴性si-RNA组、Sal A+UV+si-SIRT3组,UV照射剂量为30 mJ/cm2,Sal A浓度为50 μmol/L,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DCFH-DA法分析细胞内ROS水平,CuZn/Mn-SOD活性检测试剂盒(WST-8法)检测SOD2活性,Western blot分析SIRT3、SOD2、Bcl-2、Bax、cleaved-Caspase3、Cyt c的表达,RT-qPCR法检测细胞内SIRT3和SOD2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UV处理后,ARPE-19细胞内SIRT3蛋白和mRNA表达量降低,经5、25、50 μmol/L预处理后,SIRT3表达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UV组细胞凋亡率,ROS含量,Bax、cleaved-Caspase3、Cyt c表达量明显增加,细胞存活率、SOD2表达量和活性明显降低。与UV组相比,Sal A+UV组细胞凋亡率,ROS水平,SIRT3、cleaved-Caspase3、Cyt c表达量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SOD2表达量和活性明显增加。与Sal A+UV相比,Sal A+UV+si-SIRT3组细胞凋亡率,ROS水平,SIRT3、cleaved-Caspase3、Cyt c表达量明显增加,细胞存活率、SOD2表达量和活性明显降低。结论:Sal A可增加SIRT3的表达,恢复SOD2活性,降低UV诱导细胞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7.
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使许多复杂眼外伤得到了有效治疗,但因病情复杂,术中很难保留晶状体后囊和前囊,且因外伤或手术常使虹膜缺损、瞳孔散大变形,使前房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均难以植入.  相似文献   
38.
碘酊烧灼联合二性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变。真菌性角膜溃疡发病率不断增高,抗真菌药物疗效不肯定,治疗棘手。我院自2002年8月。2005年10月,用碘酊烧灼联合二性霉素B治疗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机械性外伤无光感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5例(15眼)机械性外伤无光感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并观察其疗效。结果9例恢复光感或光感以上视力。6例仍无光感,其中2例眼球萎缩,最后行眼球摘除和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结论机械性眼外伤无光感眼的主要原因为浓厚的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缺损及脉络膜水肿、脉络膜上腔大出血。外伤性无光感眼并非是选择眼球摘除的唯一指征,应在玻璃体探查术中根据眼内情况权衡利弊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