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9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GM-CSF联合乙肝疫苗治疗宫内HBV感染慢性携带儿童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初步观察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或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rHBvac)对宫内感染呈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儿童的治疗作用。方法 母亲为慢性HBV携带者,出生时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仍发展为慢性HBV无症状携带儿童27名,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4名,使用GM-CSF50μg和rHBvac 10μg同一部位肌肉注射,每月1次,共4次。Ⅱ组:13名,HBIG 200IU和rHBvac10μg不同部位肌肉注射,每月1次,共4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HBV-DNA定量及其他HBV标记。结果 两组各有12名儿童完成研究,治疗前丙氮酸转氨酶异常Ⅰ组3例,Ⅱ组4例,治疗后各有2例恢复正常;治疗前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Ⅰ组9例,Ⅱ组10例,治疗后各1例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HBV-DNA定量,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Ⅰ组有显著下降(符号铁和检验P=0.023),Ⅱ组变化不明显,两组中无HBsAg转阴病例。结论 GM-CSF联合乙肝疫苗对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慢性HBV携带儿童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2.
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进行麻疹疫苗计划免疫之后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义呈现上升趋势.该文对近年麻疹的流行病学趋势及病毒分子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阐述麻疹病毒基因型的变化及大体分布,提出目前正在我国流行的优势毒株主要是H1基因型,为阻断麻疹传播,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最终达到消除麻疹的全球性目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宫内HBV感染小儿接种HB疫苗的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体外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对42例宫内HBV感染小儿接种HB疫苗,并进行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的检测。结果发现在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宫内HBV感染小儿接种HB疫苗无反应组的刺激指数(SI)值低于有反应组及正常免疫儿童(前者为63.35±13.81比73.77±12.76.P<0.05;后者为63.35±13.81比81.17±11.82,P<0.001);在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三者的SI值间也有显著差别(P<0.001)。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32例宫内HBV感染接种HB疫苗小儿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发现CD3^ 细胞百分比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CD4^ /CD8^ 比值在宫内HBV感染接种HB疫苗无反应组及有反应组均低于正常免疫儿童(前者为1.069=0.158比1.653±0.229,P<0。05;后者为1.316±0.120比1.653±0.229,P<0.05)。这些结果提示,宫内HBV感染小儿接种HB疫苗有无效果与其细胞免疫功能和免疫调控系统的作用是否正常有关。  相似文献   
84.
儿童麻疹的临床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上海地区儿童麻疹的临床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进行分析,了解儿童麻疹的临床特点和麻疹病毒的优势基因型.方法 对2005年11月-2006年6月在本院传染科住院治疗的39例麻疹患儿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包括发病年龄、发病人群、流行病学资料,以及血常规、肝功能和胸片检查结果;对于经影像学检查明确存在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患儿行痰病原学检测;同时采集出疹3 d内咽拭子送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分离麻疹病毒,并由该单位将分离出的麻疹病毒送至中国CDC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39例患儿中外来儿童29例(占74.36%),≤9月龄者24例(占61.54%);39例患儿中未接种麻疹疫苗者35例(占89.74%),而其中8月龄以下患儿20例(占57.14%);仅5例患儿发病前有明确的麻疹接触史;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麻疹黏膜斑及卡他样症状;39例患儿中23例并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其中8例患儿痰病原学检测阳性.咽拭子分离的麻疹病毒,经基因型分析显示均为H1a.结论 儿童麻疹的临床表现较典型,但在发病年龄及人口分布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表现为发病年龄小,外来人口占相当大比例.麻疹病毒的优势基因型仍为H1a,目前无证据表明麻疹发病率的增加与病毒的基因变异有关.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0):751-753  相似文献   
85.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病原及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上海部分地区全年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的病原谱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抗感染及病原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933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7年1月至12月ALRTI住院患儿,负压吸取咽部以下深部痰液1~2 mL,作细菌培养,并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A、B型流感病毒(IFV),1、2及3型副流感病毒(PIV)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偏肺病毒(hMPV)RNA及支原体和衣原体DNA.结果 992份ALRTI儿童痰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225份,病毒检测阳性316份,支原体和衣原体阳性分别是74份与31份,混合感染标本118份,总标本病原学检出率为53.9%.RSV阳性标本268份,为最重要的感染病原,冬季为RSV感染高峰,3月龄以下儿童检出率为36.4%,3足月到6月龄以下儿童检出率为49.5%,2岁以下儿童占92.5%.RSV阳性标本中,79.5%的患儿有喘息表现.330份7种常见病毒检测阴性标本中,hMPV检出率为2.1%,患儿均无喘息表现.检出大肠埃希菌40株、肺炎克雷伯菌33株、肺炎链球菌3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株、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分别为17株和16株、卡他莫拉菌布兰汉亚种16株、铜绿假单胞菌15株,为主要的致病菌.975份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检出率分别为7.6%和3.2%.结论 RSV仍为儿童ALRTI最主要的病原,尤其在2岁以下儿童.RSV感染易表现为儿童喘息发作,冬季为流行高峰.2007年hMPV流行强度较弱.上海部分地区仍有40%以上ALRTI患儿感染病原未明.  相似文献   
86.
目的 了解宫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儿童干扰素-γ(IFN-γ)CA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与宫内HBV感染易感性的关系,探讨宫内HBV感染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 母亲为HBV携带者,新生儿出生后按程序使用乙型肝炎疫苗或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进行免疫。出生时外周静脉血HBsAg和(或)HBV DNA阳性并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为宫内HBV感染者(I组)。出生时及以后随访中未曾出现过HBsAg或HBV DNA阳性,1岁时抗-HBs达保护滴度以上者为正常免疫儿童(Ⅱ组)。选取Ⅰ组42例,Ⅱ组68例,用毛细管电泳法对IFN-γCA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进行测定。结果 在42例宫内HBV感染组儿童中IFN-γCA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CA12)^ /(CA12)^ 减少,42例中仅有5例,占11.90%,(CA12)^-/(CA12)^-占26.19%,(CA12)/(CA12)^-占61.91%;正常免疫儿童IFN-γ(CA12)^ /(CA12)^ 占26.47%,(CA12)^ /(CA12)^-占33.82%,(CA12)^-/(CA12)^-占39.71%。宫内HBV感染组与正常免疫组比较趋势(P-0.0176),宫内HBV感染儿童(CA12)/(CA12)^ 较正常免疫儿童减少。宫内HBV感染儿童IFN-γCA重复12次的频率为25%,比正常免疫儿童IFN-γCA重复12次的频率43.38%明显降低,x^2=7.548,P=O.0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示IFN-γ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可能在决定个体宫内HBV感染遗传易感性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7.
宫内HBV感染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小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了探讨宫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接种乙型肝炎(HB)疫苗失败的原因,采用体外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对42例宫内HBV感染接种HBV疫苗小儿进行了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的检测,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其中32例进行外周血T淋业群的测定。结果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宫内HBV感染接种HBV疫苗无反应组SI值均低于有反应组及正常免疫儿童,CD^+4/CD^+8值在宫内HBV感染接种H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儿童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 为儿童不明原因发热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357例不明原因发热患儿的病因构成、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时间、确诊时间及急性期的炎症因子水平等临床资料行病例对照分析。依据疾病种类分为感染性疾病组(简称感染组)、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组(简称非感染组)、肿瘤性疾病组(简称肿瘤组)和其他疾病组(简称其他组)。依据年龄分为<1岁组, 1~<3岁组、3~<6岁组、6~<12岁组及12~<18岁组, 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357例患儿中男217例、女140例, 就诊年龄5.1(2.0, 9.3)岁, 起病年龄3.9(1.3, 9.2)岁, 确诊时间94(66, 213)d, 住院时间8(6, 14)d。感染组163例(45.7%)、非感染组133例(37.2%)、肿瘤组21例(5.9%), 其他组40例(11.2%), 4组间起病年龄差异有统计意义(H=94.01, P<0.01),...  相似文献   
89.
背景:在医院医疗信息中自动抓取真实世界数据用于临床研究和管理备受关注。目的:构建电子病例报告表(eCRF)数据采集平台,实现真实世界数据服务于临床研究和疾病管理。设计:数据建模。方法:系统文献检索和提取儿童肺炎变量形成变量池,审核专家根据变量池确定核心变量,开发临床数据交换标准协会eCRF表单。验证和修正变量后,构建和完善平台数据中采集测试模型,测试数据采集能力,并行测试数据采集时效性和系统安全性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儿童肺炎采集数据的应答率。结果:审核专家选择了7部指南、4部诊疗建议、10部专家共识和9部经典专著作为变量的来源,确定了18个域及其335个可自动采集的儿童肺炎变量,经5轮测试评估和改进修正结果。人口学信息模块(8个变量)第1~5轮均100%达标。结构化信息模块(175个变量)第1轮89.7%达标,第2~5轮均100%达标。文本数据模块(152个变量)第1轮50.0%达标,未达标变量数21个,未出现变量数70个;第5轮90.1%达标,未达标变量数7个,未出现变量数8个。总体达标率为95.5%(320/335)。检测变量均能够在数据产生的24 h内实现自动采集,均可实现数据的核查和锁定功能。结论:构建的儿童肺炎eCRF数据采集平台可以实现在医院医疗信息中自动抓取真实世界数据,服务于临床研究和疾病管理。  相似文献   
90.
目的了解2016-2018年11所医院儿童血培养阳性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根据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技术要求,对血培养阳性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按照2018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进行结果判读,用WHONET 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8年自血培养中共分离得病原菌1407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141株,占64.9%;革兰阴性菌4937株,占35.1%,前五位分离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克雷伯菌属和肠球菌属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1.6%和81.4%。除四环素外,粪肠球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屎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仅为1.6%,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4%和21.5%。结论儿童血培养分离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MRSA仍然是革兰阳性菌感染中的主要问题。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逐年增加,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以遏制此类菌株的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